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家父道光帝 > 第50章 疆域虽大,一寸无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所有英军战舰立即挥军,指向了吴淞口。

    吴淞口一路沿江北上。

    便可以直接夺下南京。

    而南京是六朝古都。

    意义极其重大。

    刚刚快进入了吴淞口。

    离炮台还有20多里路的样子。

    义律便发现了不对劲。

    前头领队的战舰,接二连三的,遇到此起彼伏的爆炸声。

    一艘战舰直接炸沉。

    另一艘也炸出了千疮百孔。

    幸好这些战舰是多隔层的,靠岸紧急修复一下还能用。

    水面上出现爆炸声,说明水中有水雷。

    可越往前头水雷越多。

    偏偏这些水雷在江面上并不怎么显眼。

    想来是这些水雷。

    重量设置的刚好合适。

    既能够飘在水中,又不会很明显的露在水面上。

    这么不显眼的情况下。

    一旦战船通过。

    立即会被炸沉。

    ……

    义律懊恼的捶了捶栏杆。

    身边的伍元华连忙劝说着:

    “这个水雷,早在明末的时候就有了,只不过,威力远没有这么猛。

    既然此地有所防备,咱们不如撤了吧?”

    义律摇了摇头。

    些许挫败感并没有让他就此退缩,反而显得更加亢奋。

    直接让人从高大的战舰上,放下无数小船。

    让这些不明所以的印渡兵先行。作为先锋。

    刚开始这些印渡兵,还不明白什么情况。

    上船作为先锋兵的时候,还在自己脸上涂满了牛粪。

    一边往脸上身上涂牛粪,一边嚷嚷着一些奇怪的咒语。

    那样子要多神圣,有多神圣。

    仿佛在接受神明的洗礼和祝福一般。

    有的印渡兵,甚至涂着涂着,还享受的微微闭目,舔了舔手上的牛粪。

    满脸陶醉的表情。

    ……

    看的义律和伍元华郁闷不已。

    心中一个声音响起。

    这些个印渡兵。

    往脸上身上涂牛粪,能让他刀枪不入吗?

    可这些印渡兵不管这些。

    谈笑风生的划着小船往前冲。

    下一秒便被炸的人仰马翻。

    牺牲了几条小船,后头的印渡兵,便有些胆怯不前。

    站在船上的伍元华不由哈哈大笑。

    这些个愚昧落后的印渡人。

    真以为自己身上脸上,涂着牛粪就天下无敌了吗?

    笑话!

    这些印渡兵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些牛粪,并没有给自己带来神明的护佑。

    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开始准备逃窜起来。

    可谁知义律却让众多卫兵,纷纷举着枪,逼着他们往前走。

    只要有人敢后退,就直接开枪打死。

    如此反复折腾。

    损失了好一些小船和印渡兵。

    总算清除了水面上的水雷阵。

    一艘艘战舰,鱼贯而入。

    正驶着。

    忽然从南京方向驶来几艘中等大船。

    迎面就和义律等人的战舰给遇上了。

    双方一见面。

    二话不说便直接开火。

    英军直接把前进的大船,给横河而停。

    用大船的侧面亮出几十门大炮。

    对着清军的那几艘中等大船便开始猛轰。

    而清军战船甲板上。

    发现目标的奕山顿时也开始慌了神。

    立即下令,自己的船队也赶紧将船体横过来,准备开炮。

    只是刚刚亮出了船的侧面。

    几艘船很快便被英军给炸沉了。

    慌乱中,奕山只好带着几名亲兵,放小船逃走。

    这些小船,都是杭州水师衙门借过来的。

    奉太子爷的命令,前去增援布防*湾。

    可刚还没走到吴淞口,竟然就遇上了英军船队。

    这些杭州水师衙门的船。

    压根就不经揍。

    几轮大炮过后,便直接沉入水底。

    乘着小船逃走的奕山,那个狼狈啊。

    慌忙逃到了吴淞口炮台处。

    看着这些昨夜宿醉,不曾醒来的炮台官兵,顿时怒不可遏。

    外面打的震天响。

    一轮又一轮的炮声隆隆。

    这些吴淞口炮台的炮台官兵,竟然还能醉死成这个样子。

    顿时大怒的下令,斩了好几个人。

    同时让一些,有开炮经验的官兵操纵炮台。

    吴淞口炮台一利用起来。

    很快便效果立竿见影。

    由于装备的新式大炮。

    不再像以往那样,笨重的铸铁炮,只能固定在巨石炮台上。

    新式大炮采用两轮车配置。

    整体重量轻的简直不要太多。

    两三个士兵就能够灵活的将新式大炮推!着走。

    几门大炮,纷纷怒吼。

    由于射程和威力的关系。

    几乎全程对英军形成压制作用。

    很快便把英军好几艘船给击沉了。

    对面清军炮火如此猛烈。

    义律赶紧连忙下令船队,撤出吴淞口江面上。

    毕竟好汉不吃眼前亏。

    狼狈的离开吴淞口。

    本来打算前往直隶天津碰一碰运气的义律。

    盘点一下自己的船队。

    竟然发现,几艘存着弹药物资的供给船,已经严重受损了。

    若再不进行修复。

    整支战舰船队,将会面临严重威胁。

    无奈之下,义律只好先行返回。

    并寻找合适的落脚点。

    ……

    这一番进攻。

    义律可谓是郁闷连连。

    想不到,这个大清皇太子竟然早有提防和戒备。

    从虎门到厦门到定海再到吴淞口炮台。

    每一处都加强了防备。

    尤其是炮台,都换上了新式的大炮。

    水面也布置了许多大量令人防不胜防的水雷。

    唯一庆幸的是。

    现在的大清。

    海上战船方面,无比的垃圾。

    都是一些在江面上的巡弋船。

    压根就不堪大用。

    ……

    几度周转和折腾之后。

    义律只好带着船队,暂时停靠在了越南湾。

    暂作休整。。

    另一方面火速通知英国和东印度公司。

    请求增援。

    ……

    而就在虎门,厦门,定海,吴淞口等诸多地方官,向京城,上奏捷报的同时。

    英国方面驻东印度公司,已经迅速集结了2万8千多人。

    100多艘战舰战船。

    再加上之前义律的几千残兵。

    两军合兵总共3万3000人。

    大张旗鼓的,便挥兵攻向了虎门。

    一时间。

    广东南面,再次风云变幻。

    见这一次英军势力如此庞大。

    关天陪和林则徐,赶忙动用800里加急,向朝廷汇报。

    ……

    消息传到了京城。

    整个朝堂也是炸了锅一般。

    身为军机大臣的穆彰阿,眼见英军如此不肯善罢甘休。

    本来就与太子奕纬早有间隙。

    立即便联系上了众位八旗旗主,满清勋贵。

    众人立即联合发难。

    跪在宫门口哭的稀里哗啦的。

    请求朝廷罢免并处死那个主张禁烟的林则徐。

    希望以此平息英国人的怒火。

    同时。

    多位江南道御史,浙江道御史也开始纷纷上奏。

    声称因为禁烟一事。

    已经弄的整个东南和广东,已战火纷飞。

    朝廷为了应付英军的强大压力。

    不得不在沿海各个城镇,千里设防。

    如此一来。

    耗费甚巨。

    总之一句话,非常不划算。

    整个京城的官员,沸反盈天。

    动静弄得如此之大。

    在圆明园养病的道光皇帝,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只好让满清第一巴图鲁瓜尔佳·代善,去喊监国太子奕纬。

    而在上书房,忙碌着批阅奏折的监国太子奕纬。

    正皱着眉头批阅奏折。

    冷不丁的便看见太子妃乌梁海氏,慌慌张张的闯入了上书房。

    顿时便勃然大怒:

    “上书房,乃理政重地。

    后宫女子严禁闯入,你不知道吗?”

    太子妃乌梁海氏,扑通一声跪在了奕纬面前。

    哭着拉着太子的衣襟说道:

    “太子爷……不好了,你快去看看吧,”

    放下手中的奏折。

    在太子奕纬的印象之中。

    自己的这个太子妃乌梁海氏,除了长得丑。

    人品性格都是非常贤惠的,也是非常识大体的。

    向来不会这么鲁莽和冲动。

    这一点,像极了孝慎皇后。

    要不然。

    自己刚刚穿越的时候,断然也不会容忍这个太子妃,能打闹到自己身上来。

    说白了也是看中她这般贤惠懂事。

    而对她多有包容。

    今天,她能够这般毫不顾礼仪形象的闯进上书房。

    想来一定是发生了天大的事情。

    才会让她如此大失分寸。

    太子奕纬连忙扶起太子妃,温和问道: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慌成这个样子?”

    太子妃乌梁海氏,哭丧着脸,哽咽着说道:

    “今天我随着皇额娘(孝慎皇后)去给太后老祖宗请安。

    刚开始还闲聊了几句家常话。

    可随后,太后老祖宗的大烟瘾便犯了。

    说什么也要抽上几口。

    皇额娘不答应,并让我找来了一条白绫,将老祖宗严严实实的捆在床上。

    还给老祖宗说,经过这么段时间的隔断治疗,老祖宗的大烟瘾,明明已经降低了依赖性。

    只要能够坚持一切,定然能够完全戒掉。

    可恰好额娘(和妃)就在身边,一边当着太后老祖宗的面,斥责皇后娘娘。

    说她大不孝,而且还拿着白绫这种不晦气的东西,来捆绑老祖宗。

    老祖宗烟瘾过了后。

    也是越想越气,尤其是有额娘(和妃),在一旁说着皇后娘娘(坏话)。

    老祖宗越想越气。

    说皇后娘娘每次都拿白绫来捆她。

    那可是给人上吊用的晦气东西。

    后来……

    后来老祖宗索性一怒之下,

    便赐给了皇后娘娘一杯毒酒。

    皇后娘娘……喝了后……呜呜……现在还在偏殿里躺着呢。”

    ……

    什么?

    孝慎皇后被太后给赐毒酒?

    一听到这个骇人的消息。

    太子奕纬压根也顾不得储君形象。

    撒开脚丫子,便在宫里跑了起来。

    很快便来到了偏殿。

    看见众多宫女太监,纷纷围着孝顺皇后的遗体开始痛哭起来。

    见太子奕纬前来,哭得更加大声了。

    而见此情形的太子,不由心中一沉。

    赶忙把孝慎皇后的遗体扶了起来,用手探了探她的鼻息。

    已经停止了呼吸。

    可当她摸到颈部动脉的时候。

    却发现仍然有轻微脉动。

    太子奕纬大喜,立刻朝着身边的太监宫女大声吼道:

    “去……去给孤找牛奶蛋清,再找些瓜蒂散之类的催吐药。”

    中药也有很多催吐药,比如说瓜蒂散。

    又是稀释又是催吐的,几番折腾下。

    奕纬甚至还有些嫌药效慢了。

    让太监宫女,把孝慎皇后的嘴掰开。

    找来了根狗尾巴草。

    伸进孝慎皇后的口腔咽喉部。

    强烈的瘙痒和刺激,使得孝慎皇后,整个人脸上微微有些许动静。

    被这么折腾,哇的一声,孝慎皇后哪受得了这个刺激折腾,便将胃里的物质全部倾吐而出。

    整个人脸色惨白的悠悠醒来。

    一脸感激的看着眼前的太子奕纬。

    虚弱的望着太子,露出了一股惨笑:

    “皇…额娘,欠你一条命了!”

    太子奕纬赶紧欣慰的摇了摇头。

    ……

    圆明园,高山瀛台。

    道光皇帝得知孝慎皇后已脱离危险。

    索性将自己这个倒霉皇后,也接到了高山瀛台居住。

    简单和太子聊了聊太后的戒烟情况。

    道光将眼前的一大堆奏折,齐齐推到了儿子跟前。

    有些惆怅说道:

    “朝廷抗英一事,目前很多朝臣都有了反对声音。

    甚至要求将林则徐罢官治罪。

    并且把?港让给这些英吉利人。

    你怎么看?”

    随意的翻了翻这些弹劾奏折。

    太子奕纬脸色阴寒,淡淡说道:

    “朝廷断了英国人的大烟利润来源。

    他们自然不肯善罢甘休,此乃应有之事。早在预料之中。

    并不足为奇。

    只不过国家疆域虽大。

    可却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港虽小,却也是中华土地。

    断然没有轻予他人的道理。

    今天割一村,明天割一城。

    国家的疆域再大,也会有割完的时候。

    更何况祖宗有训,失寸土者,不得入太庙。

    儿臣怎么愿意让皇阿玛担此骂名呢?

    更何况沿海各个边疆的将士们浴血奋战,好不容易守护了国家。

    朝廷若是轻言退让,那么大一个地方,说给就给。

    岂不寒了将士们的心?

    他们盯上了?港,目的是我大清的1317万平方公里国土。

    所谓的?港,只不过是想要来做个基地据点和跳板。

    一旦落入他们手中,那么他们不论是布置士兵还是生产武器,都会更方便。

    而接下来,就会谋划更强烈的进攻。

    有鉴于此,朝廷万万不可答应。”

    就在父子二人说话间。

    瓜尔佳·代善匆匆忙忙的拿了一份战报,慌张走进来。

    声音颤抖的说道:

    “万岁爷,太子爷,英军的3万水军,见虎门,防备甚严。

    便直接往东面*湾方向杀去了。

    那里的官兵甚少,而且前去支援的奕山,船只被毁,撤回了南京。

    那宝岛,已沦陷过半。”

    道光和太子听得,此话纷纷大惊。

    犹如天塌地陷一般。

    而就在此时。

    那些闹腾的文武百官,又跑到圆明园请求面圣。

    一时间,声欲震天。

    道光皇帝悠悠的站起身子来。

    捧着自己腰间的配剑,长叹一声:

    “整个东南沿海受到威胁,百官们上前上跳下窜。

    如今宝岛有失,举国上下,更是一片哗然。

    可那是相当于1\/3的福建,说什么也不能有事。

    整个沿海疆域,千里设防。

    英国人登上宝岛。

    算起来,都是朕当初为了省钱,裁撤掉了你海船厂的开办计划。

    所以才有此一劫。

    要不然,哪轮得到他们英国人,在我们家门口耀武扬威?

    现在。

    朕就将这一把陪朕多年的配剑,赐予你。

    太子,你且全权处置此事。

    你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且放手去干吧。

    朕相信你!

    这偌大的国家,只有交到你的手里。

    才能挣回他应有的尊严!

    才能恢复高宗皇帝当年的荣光……”

    说完便落寞的转身离去。

    ……

    接过道光皇帝递过来的配剑。

    太子奕纬大跨步的走出圆明园外。

    看了看跪在地上,黑压压的一片文武百官。

    听着这些官员纷纷吼叫着。

    说什么林则徐禁烟,触怒英国人。

    这才有了千里沿海,尽是烽火连天。

    甚至如今已经出现了,宝岛沦陷过半。

    一个个纷纷大喊着,请求罢免林则徐。

    以给英国人一个满意的答复。

    太子阴冷的笑了笑,缓缓拔出道光的御赐配剑。

    似笑非笑的盯着文武百官:

    “诸位卿家知道吗?

    我大清如今有疆土,高达1317万平方公里。

    可没一寸是多余的。

    更不会,将任何一寸轻易送给外人。

    更何况1\/3个福建的宝岛。

    孤这个太子手中的这把剑,是刚刚万岁爷赐给我的。

    这把剑,可先斩而后奏。

    但凡还有人敢说什么答应英国人所有条件。

    什么一个小渔村,给就给他们。

    什么一个林则徐,杀了就杀了。

    谁若是敢再说这种混账话!

    定斩不饶!”

    说完便用恶狠狠的眼神,扫视着文武百官。

    一时间,吓得文武百官压根不敢抬头。

    奕纬呵呵一笑,用手指轻轻弹着剑身:

    “孤刚刚拿到这柄剑,忽然心血来潮。

    想写首诗给各位百官听一听。

    也请诸位卿家,给评一评这首诗怎么样。”

    奕纬拿着长剑,仰天长啸,便挥舞起来。

    一边挥舞一边吟唱:

    蒙君赠此刚坚物,似我腰身不肯弯。

    迸跃寒光堪照胆,横流杀气可开山。

    刃边霜雪昆仑外,锷上星纹牛斗间。

    只是锋芒无处试,年年抚剑望*湾!

    ……

    众多文武百官,听得有些愣了神。

    心中暗叹,这个太子好心志,好气魄。

    尤其是那一句:

    只是锋芒无处试,年年抚剑望*湾!

    真让人热血沸腾。

    一首诗吟罢。

    太子拄着剑。

    冷眼看了看工部侍郎,一声厉喝:

    “工部,孤来问你,直隶海船厂,如今已投产一年,那种能够横行万里的海上大船,到底造出来了没有?

    新式大炮摆在科技园,都快生锈了。

    就等着这种大船造出来呢!”

    工部侍郎一脸无奈,连忙陪着笑脸说道:

    “回太子爷,目前已经造出了两艘,船体通体,全部是用钢板包就。

    总共舱体分5层,每艘船可以放近百门新式大炮。

    这些海上战舰。

    全部用蒸汽机作为动力,最快速度可以达50公里每半个时辰。

    剩下的几艘,估计下个月就可以出厂了。”

    太子哈哈大笑:

    “好好好,这新式战舰一旦建成。

    马上就投入实战使用。

    孤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这些英国人,被我们追的满世界跑,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象?

    只要有了这种新式战舰。

    看以后哪个不长眼的小国。

    还敢到我中华疆土上耀武扬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