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家父道光帝 > 第69章 道光微服私访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收到了消息的九门提督尹岱,差点没急着当场去世。

    这皇帝要微服私访,倒也没什么。

    毕竟康熙乾隆也不是没玩过。

    可这位道光爷,却是想一出是一出。

    真以为是面馆下面呀。

    想要当场就可以有?

    只是太子的命令已经下达,由不得自己违抗。

    只好连夜带人前去布置。

    ……

    月亮悄悄升起了,露出害羞的脸庞。

    一行人在天黑之前赶到了京城昌平州。(北京昌平区)

    而今夜,道光皇帝下榻的是一家听松阁酒楼。

    这是中关村产业园化工厂的最近一家酒楼。

    由于防止产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奕纬已经开始着手,将中关村产业园的一些工厂搬到外地。

    只是受限于交通运输状况。

    还无法搬到更远的地方。

    虽然说如今的水泥厂,销路已经扑往全国。

    但全国铺满水泥路的设想,受财政因素影响,进展并不顺利。

    如今也就一些重要通道和关键性建筑,应用了水泥。

    并没有像后世那般,每个村子通满了水泥路。

    站在2楼的房间,倚靠着窗边看着窗外。

    道光皇帝感慨莫名。

    之前的昌平州,自己也是来过的。

    当时随行的还有大量的随军侍卫。

    泥土飞扬的官道,两旁尽是一些低矮的泥土房子。

    看着上去显得极其贫穷落后。

    要知道这可是天子脚下的昌平州。

    严格来说,此地界还归京城顺天府管辖。

    京城郊边,尚且如此。

    全国的一些偏远地方,那就更加不可言喻了。

    可是这才多久功夫呀?

    竟然在太子的影响下,仅仅是搬来了几座工厂。

    整个昌平州便焕发一新。

    直通县衙的宽阔水泥道,即便是前几日下过雨。

    整个官道,依旧干爽洁净。

    官府还出资请了几个孤寡老人,用来打扫街道卫生。

    毕竟此时的大清,骑马骑牛出行的还是多数。

    这样一来街道上就难免有大量的动物粪便。

    一到晴天,便臭气熏天。

    但是有人专门负责清洁就不一样了。

    如今虽说已经快要入夏。

    但却少了这种熏臭的烦恼。

    官道的两旁,再也没见到那种低矮的土房子。

    各种新式水泥砖房,林立而起。

    有些甚至还盖了两三层高。

    越是靠近几个工厂旁边,各式各样的夜市和酒楼商铺,无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依靠在窗边,道光皇帝兴奋地指了指那头灯火阑珊的地方,脸上掩藏不住的喜悦:

    “太子啊,那边是什么地方?

    为何如此热闹?”

    在一旁陪侍的太子奕纬,看了看旁边的昌平州知州婆瑞。

    (昌平州知州地位约等同于县令)

    刚刚被候补了个知州的婆瑞,赶忙为道光皇帝耐心的讲解了起来:

    “回万岁爷,那边灯火阑珊,人声鼎沸。

    是因为靠近几个工厂,工厂里面的工人多。

    所以许多小摊小贩,便到附近的工厂旁边开设了夜市。

    臣按照太子爷的吩咐,对整个昌平州进行了规划和布置。

    所有夜市,所有的小摊小贩,必须在指定地点摆摊设点。

    且每个月,需得向官府交一定的卫生费。

    不过这夜市里头逛夜市的,大多都是一些附近工厂的工人。

    实在不值一提,倒是让万岁爷见笑了。”

    工人?

    还有这个说法?

    道光皇帝干瘦的猴脸上,立即便兴致勃勃的笑了笑,兴奋的指着那夜市方向:

    “既然如此,朕今夜,也与民同乐如何?

    此番微服私访,朕本意就是要,亲自探知一番民众的生活和社会情况。

    若不深入民间,这情况又如何得知?

    婆知州,你这就去安排,带朕前去看一番。

    让侍卫们把黄马褂换下来,一律穿上平常的便装,不可过分招摇。

    今夜,就让朕也做一回平民百姓。”

    见道光皇帝坚持己见。

    太子奕纬赶忙向婆瑞使了个眼色,令他赶忙前去安排。

    ……

    远远望去。

    灯火璀璨的夜市,的确也让人向往不已。

    道光皇帝带着太子,兴致勃勃的,几乎是大跨着脚步往前走。

    身边的一些侍卫都开始叫苦不迭,皇帝如此心急,让这些侍卫们想想有些跟不上。

    毕竟侍卫们要负责皇帝的安保工作,可不只是赶路那么简单。

    作为昌平州知州的婆瑞,更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有心想把所有的摊贩都换成官府的人,甚至是侍卫最好。

    然后再把所有百姓和工人全部驱散。

    希望争取给道光皇帝一个最安全的环境。

    可是这个提议立即让太子奕纬给否决了。

    那种走形式的形象工程,虽说是出于维稳需要。

    但也让这次微服私访,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

    所以一切便维护了原样。

    只是侍卫和昌平州衙役的数量,却已大大增加。

    众人生怕道光皇帝,会出现个意想不到的意外。

    毕竟若干年前,就在京城天子脚下,一群天理教徒都能够杀到皇宫里头。

    区区一个厨子,拿着把菜刀就敢冲进宫门口,妄图行刺嘉庆皇帝。

    这种险,谁也不敢冒。

    否则,一旦发生个一丁点儿状况和意外。

    自己这刚刚得来的知州的乌纱帽,怕是就保不了了。

    是以一路上。

    昌平州知州婆瑞,整个人神经高度紧张。

    和道光皇帝答话之时,也显得非常局促不已。

    见此情形,道光皇帝轻松的宽慰他说道:

    “婆知州不用太过拘束紧张嘛!

    朕依稀记得,你和奕江是一同前往欧美国家做游学的。

    回来的时候,才被吏部优先挑了个知州候补。

    虽说是新官上任,可朕又不是那种暴虐之主。

    你完全不必担忧,心里头有什么就说什么。

    务必要诚恳真实,不要有些许隐瞒。

    朕被朝臣骗了一生,奉承蒙蔽,中庸好听的话,朕已听得太多太多。

    希望你能够对朕,推心置腹的说实话。”

    婆瑞连忙点头不已。

    耐心的给道光皇帝,讲起了两边摊贩卖起的小吃和生活用品等物。

    有卖被褥的,有卖衣服的,还有些正在卖一些塑料盆塑料桶,大多都是一些生活用品。

    而更多的,则是卖小吃的。

    道光皇帝非常的感兴趣,这里看看,那里摸摸。

    有些个小贩,看着这个干瘦干瘦像个猴脸的小老头。

    这看看,那摸摸,就是不买。

    顿时便有些不耐烦的怒吼道:

    “你丫谁呀?到处乱摸又不买,不买就滚蛋,别妨碍我做生意!”

    身边的太子和婆瑞正欲发怒。

    道光皇帝抬手制止,笑着对那小贩说:

    “我并非不买,我只是看你这个煎蛋饼,一块饼里面竟然放了两个鸡蛋。

    寻常百姓和工人,怕是有些吃不起啊!

    你这煎蛋饼不便宜吧?”

    那老板却是像看傻子一般的,盯着道光皇帝:

    “你这老头啊,打小没吃过饭吗?

    鸡蛋又不是什么稀罕物,再说了……

    如今京城周边的几个养殖户,大肆的养鸡产蛋。

    鸡蛋价格早就被压低的不像样子了。

    现在一文钱都能买两个。

    而且鸡蛋这东西,不尽快卖出去。

    那可是会放坏的,一旦放的有些发臭了,食客哪还会要?

    吃东西嘛,但凡是个正常人,都是要吃新鲜的。

    我看你身后领着一大帮子人,还以为来了大生意。

    可谁知你又不买!”

    道光皇帝冷不丁的被碰了一鼻子灰,有些不悦的看着那个摊贩,闷声闷气说道:

    “谁晓得你这个鸡蛋饼怎么卖呀,要是太贵了,我肯定不买。”

    那小贩笑了笑:

    “我们家的东西,那可都是真材实料,祖传的手艺。

    价格也不贵,一个饼才5文钱。成本两文,我赚三文钱不过分吧?”

    什么?

    一个饼才5文钱?

    道光皇帝压根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后大喜的张口就让那小贩给摊了100个鸡蛋饼。

    突如其来的大生意。

    瞬间便让小贩立即态度,180度大转弯。

    腆着笑脸说道:“好勒,爷您请稍等……

    马上就给您摊好。”

    ……

    就在道光皇帝干等之时,太子奕纬在耳旁轻声说道:

    “阿玛,不如我们先逛,流下一个侍卫在这里拿货即可。”

    见道光皇帝点头赞同。

    太子奕纬毫不犹豫的拉住一个侍卫,眼神冷静的看着他:

    “待会要是拿了100个鸡蛋饼后,你带一帮衙役,把这个摊贩,赶出京城……”

    突如其来的变化,就连那侍卫也看得目瞪口呆,随即一脸心领神会的样子,痛快的小鸡啄米一般点了点头。

    心中暗想:果然,帝王心术不可猜……

    一路逛了夜市,道光皇帝这才大受震撼。

    想不到民间的物价竟然如此低廉。

    尤其是夜市上摆的一些衣服摊子。

    毕竟之前道光皇帝被人蒙骗,龙袍打个补丁都要3000两银子。

    可得知夜市里面的衣服摊子,寻常一件衣服也就几十上百文钱。

    顿时目瞪口呆。

    只是得知了这些服装厂,用的都是中关村科技园机械厂,制造出来的纺织机,才制造出原布料。

    顿时也恍然大悟。

    这些个服装厂,纺织机也是用蒸汽机驱动,各个零部件甚至已经用流水线生产。

    服装厂的工人,更是两班倒24小时不停歇的生产。

    这种模式和工厂生产出来的衣服,造价又怎么能不低廉呢?

    只是越是知道了民间物价之低廉,道光皇帝就越是生气。

    对原先内务府大臣文庆心中的痛恨。

    就越加深重。

    一个补丁3000两银子,而民间一件衣服只要不到百文钱。

    这其中的差价,简直是天渊之别。

    心中越想越气,忍不住的扭过头来,边看了看自己身后的太子:

    “太子啊,原内务府大臣文庆,现在在牢里如何?”

    下意识抬起头的太子奕纬,顿时微微一愣,但旋即也明白了原因。

    想来是相互之间的物价对比,让道光皇帝又重新升起了当初的旧怨。

    而这个内务府大臣文庆,也顿时被他提到了怒火上。

    一想到这的太子,一脸哀痛的摇了摇头:

    “回阿玛,文庆也是个没福气的人,儿臣听说,他在牢里一直缺衣短食,生病了也得不到非常好的医治。

    而就在前几天,他病死了……”

    眼见这个骗了自己一生的文庆,竟然就这么病死了。

    道光皇帝心里头再大的怒火,顿时也消了不少。

    本来还想折腾一下他家人的想法,也就变得无足轻重。

    有些如释重负的叹了一口气。

    便不再追究。

    刚刚答完话的太子,赶忙悄悄的对身后的侍卫说道:

    “你去内务府大牢传个信,赏文庆一条白绫,问问他,到底是死一个人好,还是死全家的好?让他自己看着办……”

    经历过这一个小插曲。

    逛了老半天的道光皇帝,这才回到了下榻的酒楼歇息。

    并语重心长的和太子奕纬开始挑灯夜谈起来:

    “看来,当初你决定办厂实业兴国,这个想法是对的。

    如今,区区一个落后的昌平州,竟然也变得如此繁华。

    几个工厂,便吸纳了附近周边数万工人前来工作。

    养活了几万个家庭啊。

    实在是功不可没。

    不过这么多工人,朕倒是有些担忧……”

    一听这个话头,有些微微不妙。

    太子奕纬连忙轻声问道:

    “儿子斗胆,敢问阿玛心忧何处?”

    伸出一个手掌,道光皇帝有些忧心忡忡的想了想:

    “这么多工厂,怕是不下5万人,几万个家庭前来务工。

    那岂不是地方上没人耕种了吗?

    须知历朝历代,农耕都是国家之根本。

    是国家税赋的根源和粮食的必须。

    这可是要动摇国本的呀!

    你难道没想过这个严重后果吗?”

    给道光皇帝轻轻的倒了一杯茶,太子奕纬满脸苦笑的摇了摇头:

    “皇阿玛怕是有所不知呀,历朝历代,每到了王朝末期。

    就会有大量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继而导致国家动乱,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这才是动摇国本的根本存在。

    这些个天下的老百姓,但凡是有一块地耕种,但凡有一口饭吃。

    断然不会走上造反的道路,毕竟这是杀头的罪过。

    这些个工人,其实也是来自各个地方上的一些无地之人。

    他们失去了土地,再也无法维持生活。

    自康熙以来,先是有白莲教,天地会,天理教,捻军……

    各地的起义虽说没有大规模(请忽略后面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但零零星星的总是扑不灭。

    根本原因就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而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赖以谋生的根本。

    现在国家大肆办厂,甚至民间的一些心思活络之人,也开始承办中关村科技园工厂的一些边边角角的配套产业,比如说包装,劳务派遣(说白了就是帮忙拉人)等等。

    这样一来,便可以大量吸纳社会上的一些闲散之人,以及一些无地的流民。

    一定程度上来说,反而还可以更好的稳定社会。

    让那些无地的流民,不至于被迫揭竿而起。

    而据儿臣所知,北方的情况到稍微还好一丁点。

    南方的土地兼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若是此时有人振臂一呼(比如说洪秀全),怕是整个天下堪忧呀!”

    闻言的道光皇帝也不由傻眼。

    土地兼并这种事情,历代帝王也不是不知道。

    可如何根治,谁也拿不出个有效方法。

    放下茶盏的道光皇帝,哀然一叹。

    一脸深情的看了看眼前的儿子:

    “土地兼并如此严重,如之奈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