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家父道光帝 > 第71章 县令是山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被道光皇帝赤果果盯着的太子奕纬,也是一脸苦笑。

    吃绝户这种事情,即便是科技昌明的现代社会都有发生。

    更何况是家族观念极其浓重的,古代封建社会。

    从先秦到明清,哪一朝哪一代没发生过这种事情?

    站在宗族的角度上来讲,为了本家本姓的田地财产外流的旁人手中,采取这种吃绝户的做法倒也,听上去倒也合乎情理。

    可要站在当事人角度来讲,这就有些丧尽天良了。

    但最最难办的是,这种事情。

    在历朝历代,那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公开的秘密。

    甚至是默认的社会规则。

    无人可以撼动。

    哪怕你是贵为帝王。

    即便自己有办法,也断然不能够由自己出面应对。

    正了正自己的衣冠,太子奕纬一脸温和的走到那母女面前:

    “你丈夫已经离世,其实不论是官府还是民间。

    对寡妇再嫁的行为,也都是既不赞同也不反对的。

    我看你面容姣好,也正是年轻。

    何不携女改嫁呢?”

    (按照一个现代人的思维,是非常反对这些封建糟粕的。那些打着为亡夫守贞守节的名头,禁锢着寡妇守一辈子活寡的心态,往往有些不近人情)

    可让太子万万想不到的是,那妇人愤然的断口拒绝,凄伤的说道:

    “我14岁嫁给夫君,两年后产下此女。

    夫妻之间向来恩爱和谐,相敬如宾。

    自问世间,再也没有像我夫君那般,对奴家百般的怜爱之人。

    所以,我愿为夫君守寡一生,以全贞洁之名。

    更何况小女年幼,若是我因为一己之私而改嫁,外姓人又怎么会对小女,视如己出,倍加怜爱呢?

    夫君死后,民妇便被族人赶了出来,房屋田产皆被霸占,只好带着小女流落街头。

    可这种事情,就是到衙门去告官,也是告不赢的。

    更别说,去衙门告状,衙门里要收这样那样的钱,我母女俩根本给不起……”

    古时候衙门打官司成本可不低,一进衙门,各种衙役和书吏都会变相索取各种名目费用。(现在也是会有各种诉讼费律师费)

    太子奕纬点了点头,朝着身边的婆瑞招了招手:

    “案子已经十分明了,此案你怎么看?”

    婆瑞也是一脸忧郁,心怀慈悲倒也没有错。

    可这种事情确实极为难办。

    都说皇权不下乡,可即便是官府,也管不了宗族里面的内部事务。

    只是忽然眼前一亮,瞬间就想起了一个人。

    高兴的凑到太子面前说道:

    “启禀太子爷,臣倒是想到了一个人,或许能解太子爷之疑惑!”

    眼见太子奕纬一脸疑惑的表情。

    婆瑞娓娓道来:“此人正是平昌州的前任知州,不过……”

    一旁的道光有些不高兴的瞪了一眼,大声呵斥说道:

    “有什么话但说无妨,何必吞吞吐吐?”

    微微一声轻咳,婆瑞赶忙称罪不已:

    “万岁爷恕罪,这位前任知州,名叫王大锤。

    他父亲是个盐商,这个知州的职位,是捐官买来的,他本人大字不识一个,不过办事的麻利程度,倒是让卑职,大开眼界。”

    一听这个前任知州王大锤竟然是个文盲,道光皇帝便气不打一处来,痛心疾首的骂道:

    “糊涂!荒唐!

    你一个留学生都搞不定的案子,让一个文盲来断,又如何能成事?”

    痛骂归痛骂,只是道光皇帝,一时间不好对捐官一事大加抨击。

    毕竟这种事情心知肚明。

    从乾隆嘉庆时期开始,捐官这种事情便大行其道。

    几乎地方上的各个职位的官员,都明码标价。

    甚至可以说到了有钱就卖的地步。

    至于前来捐官的人,到底认不认识字?

    倒也从来没人在意过。

    眼见道光皇帝有些微微不悦,太子奕纬倒是并不在乎,呵呵一笑说道:

    “皇阿玛倒也不用太过着急,雍正朝的名臣李卫,不也不识字吗?可以不妨碍他是个干吏。

    前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初也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也是后来带兵的时候,一边带兵一边读书,这才成为一统天下的开国皇帝。

    可见读书这种事情,并不绝对影响官员们的好坏。”

    瞥了一眼眼前的太子,道光皇帝瓮声瓮气的抱怨到:

    “本朝国库极度空虚,朝臣们多次上书,让朕重开捐官的口子。

    可都被朕一一杜绝了。

    毕竟自古以来,这些个花钱买官的人,多半是奸商纨绔,这种刁猾之人,又如何能够尽心办差,造福社稷百姓?

    不过此人即是知州,想必是乾隆嘉庆时期捐的官吧?

    买来的官,又怎能为百姓办好实事?”

    太子奕纬却呵呵一笑:

    “皇阿玛,别急着否认,不如召他来看一看,再说如何?”

    碍于太子的面子。

    道光皇帝只好默认的点了点头,但一时间闹不明白太子究竟是怎么想的。

    只好任由他施为。

    很快平昌州前任知州王大锤,便被带到了道光皇帝面前。

    一脸点头哈腰的讨好,向皇帝和太子恭敬行礼后。

    便静静的立在一旁。

    道光皇帝微微一愣,郁闷的将这案由说给了他听,一脸期待的问:

    “案子就是这么个情况,你可有良策应对?”

    还以为是个什么好差事,谁知道却是帮这母女二人,应对宗族吃绝户的情况。

    一时间便犹豫起来。

    眼角悄悄的瞥向了一旁的太子奕纬。

    太子也不含糊,从袖子里悄悄的拿出了一份奏折递给了他。

    前任知州王大锤,拿起那份奏折胡乱的翻看了一番。

    一脸茫然。

    郁闷的歉疚说道:“太子爷恕罪,这份奏折,卑职只看得懂天理教三个字。

    其他的字,并不识的。”

    眼见找来的是这么个怂货,道光皇帝不由郁闷的叹了口气:

    “罢了罢了,你若是不能为之,那便算了吧?”

    正准备退出房外,王大锤微微抬眼之际。

    却见太子爷狠狠的朝他瞪了瞪眼睛:

    “你确定那是天理教三个字?”

    王大锤有些不敢相信的又翻开了奏折。

    自己虽不识字。

    可天理教三个字还是识得的。

    上面明明写的是这三个字呀。

    突然见太子投来,似笑非笑的表情和眼神。

    前任知州王大锤懊恼的拍了拍脑瓜子。

    对呀!

    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事情。

    天理教放在本朝,那可是绝对的帝王逆鳞。

    毕竟当初的道光皇帝,就是靠着亲手击毙这些天理教徒而成功上位的。

    继位后更是对天理教采取绝对打压的态度。

    几乎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漏过一人。

    一想到这,王大锤有些高兴的,大声喊道:

    “万岁爷莫慌,卑职有办法替这母女俩讨回公道。

    只请万岁爷静候佳音便是……”

    一听的这王大锤有办法。

    道光皇帝高兴的连连点头:“那好,朕便在宫中等着你的好消息。

    时辰也不早了,你这就去办吧,朕让婆瑞协助于你,全力将这件案子办好。”

    待得二人退去后。

    道光皇帝有些哀叹的仰头望天:

    “吃绝户这种事情,虽说古已有之。

    可今日,突然亲眼见到,想来实在是让人有些心寒。所谓的宗族,竟然可恶如斯……”

    太子奕纬不由心中暗笑不已。

    这才哪跟哪呀?

    晚清的乱象,道光皇帝你怕是还没见到其中的1\/10。

    真要让你见到了,怕是你得气得提前驾崩。

    ……

    断案这种事情,以当时官员的效率,没个几个月是断不下来的。

    道光皇帝自然无法安安静静的坐等。

    次日一早便离开了昌平州。

    带着众多侍卫和太子来到了三河县。

    (北京通州区辖下)

    这个县并没有大量的工厂,映入眼帘的几乎是到处破败的低矮土房子。

    就连官道上也是坑坑洼洼。

    一阵风吹来,泥沙黄土漫天。

    吹的道光皇帝,简直睁不开眼睛。

    啐的吐了一口痰在地上,哼哼说道:

    “这地方没铺水泥路。嗯,还真是有些不堪入目……”

    身边的太子尴尬的笑道:

    “皇阿玛说的所言甚是,这人一旦适应了好环境,这种粗略的黄沙漫天场景,自然会难以忍受。

    不过儿臣依稀记得,三河县归顺天府辖下管辖。

    朝廷也是拨了经费,也发放了适量水泥的。

    只是不知,为何此地并没有按朝廷要求铺设水泥路?”

    咧着嘴嘿嘿一声冷笑,道光皇帝心中冷笑不已:“还能是因为什么?

    多半是这里,官员贪腐现象极为严重呗。

    朝廷发放的物资或者钱粮,多半早已被贪墨一空……”

    心中抱怨归抱怨。

    父子二人还是找了个小茶馆坐下,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了起来。

    野茶刚刚一入口,一股浓重的苦涩味便入了喉咙。

    道光皇帝不由一口吐在了地上,暗自骂道:

    “这街边的茶馆果然比不上朕的宫中,甚是苦涩。”

    太子奕纬却是看到了另外一副景象,忧心忡忡说道:

    “这三河县如此落后破败,皇阿玛您看……

    这满大街的,下馆子吃饭喝茶的就没几个。

    满大街不是挑粪的便是干活的农夫。

    如此凋敝的一个县,又能有什么好茶拿来卖呢?

    即便有好茶,想必也不会有什么销路。

    这还是天子脚下,顺天府辖下的一个县。

    要是到了其他地方,破败落后现象只怕是更加严重。

    如今的大清,哪还有什么盛世可言!?

    若再不发展民生经济,打造一个民富国强的大清,怕是难以应对西方列强的威胁!”

    发展经济国力,说到这种事情,道光皇帝只能识趣的闭上嘴巴。

    这是儿子奕纬的强项。

    和他道光皇帝毫不相干。

    正低头沉吟之际,身边的一个侍卫递来了一份奏报。

    抬头署名就是昌平州前任王大锤的奏报。

    道光皇帝好奇的打开一看,顿时嘴巴差点笑歪了:

    “拍着大腿高兴的说道,好一个王大锤。

    还真是损人有损招啊。

    太子你来看看……

    这个王大锤,竟然想起了在昌平州,四处抓捕天理教余党的办法。

    直接诈称,说是那母女二人的宗族里头,有大量的天理教余党。

    直接把这个家族吓得不轻,连忙吐出了所有被霸占的财产土地。

    哈哈哈哈哈,真是大快人心啊。”

    太子奕纬在一旁苦笑不已。

    这个馊主意,自己只不过是暗示了王大锤一番。

    这个王大锤,简直也堪称是神操作。

    立马秒懂,还执行的很到位。

    速度更是堪称光速,也仅仅用了一两天时间而已。

    倒也不算是所托非人了。

    毕竟这种事情,不论是道光皇帝还是太子奕纬。

    都并不适合直接出面处理。

    唯有躲在幕后,暗中操作才是正道。

    就在父子二人相对一笑之时。

    忽然街面上一阵混乱。

    有人大声呼喊起来:

    “大家快跑啊,山贼来了……”

    这声呼喊,直接便让道光皇帝和太子傻了眼。

    这是哪里呀?

    这可是三河县。

    顺天府辖下的三河县,说句天子脚下也一点不为过。

    竟然也会闹山贼?

    这简直有些让人大跌眼镜。

    道光皇帝更是满脸的不敢相信,看着身边慌乱的侍卫们。

    仿佛又像回到了那个被天理教围攻大内的日子。

    看着茶馆外头街面上,乱哄哄的奔跑百姓。

    太子奕纬毫不犹豫的便拉过一个中年汉子:

    “老乡,你跑什么?”

    那中年农民有些郁闷的瞪了他一眼:

    “我说公子,你是不是傻呀?山贼来了,不跑还干什么?

    等着被劫财劫色啊?”

    太子紧紧的箍住他的手腕:“官府难道不管吗?县太爷就任由山贼们在街上作乱?”

    那个中年农民有些郁闷的跺了跺脚:

    “哎呦,我说公子呀,你就松开手放了我吧……

    你怕是外地人,有所不知吧?

    咱们这个三河县的县太爷,以前就是个山贼。

    早些年抢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不知通过什么手段买了个官做。

    他那些个山贼兄弟,一个个都在衙门里做师爷的做师爷,做衙役的做衙役。

    山上另外一波山贼,屡屡下山抢劫。

    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以前都是同行,这县太爷,难不成,还会去为了一些穷苦百姓去为难他们吗?

    谁不知他们是蛇鼠一窝!”

    听着这个有些雷人的消息。

    道光皇帝和太子两人面面相觑。

    山贼买官做县令。

    这个消息怎么听着都有些骇人听闻。

    这个大清末年,虽说乱象挺多。

    但如此奇葩的乱象。

    还真是闻所未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