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家父道光帝 > 第99章 剑指东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朝鲜的战事,以飞鸽传书的形式传回了圆明园。

    顿时,整个京城陷入轰动。

    朝鲜这个国度,对于中原人员来说。

    无疑是让人又爱又恨。

    爱的是,这个东边小国。

    向来对中原王朝以宗主国相待,千古以来从总体上来讲还是毕恭毕敬的。

    (私底下搞些小动作另说)

    恨的是,从隋唐以来。

    不管是隋炀帝还是唐太宗李世民,征伐这个国家一直都以失败告终。

    就连明朝的万历皇帝,为了帮助这个小国赶走倭寇。

    而发动了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朝鲜战争。

    从账面上来看。

    好像以大明的实力,来帮自己的属国打赢这场战争,也应该是举手之劳而已。

    但事实总是让人大跌眼镜。

    这场战争让当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

    并且此战过后。

    整个大明王朝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剧的衰退。

    甚至对付后金都显得有些格外吃力。

    可如今。

    真可以说得上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朝廷出动了10余万大军。

    并且有一半的军粮是朝鲜原先提供的。

    轻而易举的就吞下了大半个朝鲜。

    如今只剩下了全罗道和济州岛还在负隅顽抗。

    但凡一个明眼人。

    都能够看出来,朝鲜的覆灭,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在汉城苦苦等待的骆秉章,时隔多日后,也终于收到了皇帝奕纬的回复。

    下旨允许朝鲜的臣民保持原有的发饰。

    同时。

    皇帝奕纬,为了彻底的收复这个打下来的这片疆土。

    向整个大清举国上下,征辟了大量的秀才和举人。

    以及一些多年未能选上官的进士和贡生。

    并给他们安置了官身。

    然后全数的派出到朝鲜。

    在皇帝奕纬看来,封建主义下的异国他乡。

    靠他们当地的官员来完成自治。

    那是极为不靠谱的,甚至是有一定的倾覆危险的。

    唯一靠谱的办法。

    那就是用来自大清的官员,然后将大清的官员安插到各级衙门和地方。

    如此才能够全力的掌控,新打下来的疆土。

    至于原先朝鲜的各级官僚。

    倒也没有一棒子打死。

    或者是直接全部裁撤。

    而是换了一个好听点的说法。

    要求他们全部到中原朝觐皇帝。

    并留在中原任职。

    美其名曰:交流任职。

    并且一再强调,此举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熏陶和感受一下中原的先进文化。

    这份旨意一出。

    很显然。

    多年来对中原王朝仰慕已久的朝鲜各级官员。

    压根就没有想起过要抵抗的心思。

    甚至很多朝鲜官员,几乎是载歌载舞的。

    庆幸自己得到了,前往中原王朝学习和长见识的机会。

    按照皇帝奕纬的指示。

    骆秉章在朝鲜各地贴出了通告。

    说是天朝上国的皇帝奕纬,由于爱惜朝鲜的百姓。

    特地下旨免去朝鲜百姓的三年钱粮。

    这个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朝鲜各地。

    把各地百姓高兴的是欢欣鼓舞。

    四处都在传唱着,大清皇帝陛下英明。

    至于这片土地。

    将来是叫朝鲜还是叫大清?

    那多显得一点都不重要。

    一个名号而已。

    哪有小老百姓自己的日子更重要呢?

    ……

    与此同时。

    骆秉章一杯毒酒,毫不犹豫的便赐死了那个假冒的朝鲜世子。

    毕竟免去三年钱粮的旨意一出来。

    便可以迅速的达到收复朝鲜百姓的民心。

    这种情况下。

    一个几岁大的朝鲜世子。

    究竟是死是活,还有谁会在意呢?

    当然。

    还是有人会在意的。

    作为朝鲜旧臣。

    崔善成带着4万多大军,盘踞在了全罗道和济州岛一带。

    但隔城相望。

    清军的动静自然也瞒不过崔善成的耳目。

    麾下的士兵,悄悄的从周边揭来了一些官方公文。

    大致的写了两个消息。

    一,朝鲜世子于日前,某个早上不小心吃鸡蛋,噎死了。

    二,有鉴于朝鲜各地发生战乱和民变,大清皇帝陛下体恤朝鲜百姓。

    特地下旨,宣布免去朝鲜百姓的三年钱粮。(包括全罗道和济州岛)

    同时。

    宣布朝鲜正式并入大清版图。

    并由朝廷派出官员,来经营管理各地衙门。

    原先的朝鲜各级官员,全部送入大清京城学习和任职。

    两个消息一出来。

    崔善成顿时一阵耳晕目眩。

    那个他发誓要报效的朝鲜。

    差不多已经是亡国了。

    虽说自己手底下还有一个全罗道和济州岛。

    但已经于事无补。

    聚集的将士们都纷纷来报,说是这两日,麾下官兵们,向底下百姓征粮过程之中,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各地的百姓都纷纷嚷嚷着。

    咱们朝鲜自己的官兵,竟然要征收这么多粮食和钱财税收。

    那还不如直接降了大清。

    至少大清的朝廷宣布,百姓们不用向官府交钱粮和税收。

    这可把崔善成给难倒了。

    大清的这个狗皇帝,实在是用心险恶呀。

    简直是慷他人之慨。

    你发个公文告示倒是方便。

    大方的写上免钱粮三年。

    我带着抗清大军。

    却要因为收不上钱粮而挨饿受冻。

    苍天呀,大地呀,哪路神仙替我出这口气呀?!

    崔善成不由仰天长叹。

    这个大清皇帝也太坑了吧?

    如此一来。

    自己还怎么收集钱粮物资,然后进行大举抗清呢?

    吗的!

    这个皇帝太阴险了。

    骂归骂,牢骚归牢骚。

    可事情总还是要做。

    麾下的一众将领,眼巴巴的齐齐围着崔善成。

    满怀期待的希望,自家的主将能够拿出一个靠谱的解决方案。

    毕竟作为主将。

    总不能空口白牙的安慰各个营的士卒,劝大家忍一忍吧?

    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一旦军粮和物资受到影响。

    士兵们那可是会哗变的,是会杀将领校尉的。

    没了吃的。

    亲兄弟都会反目!

    崔善成此时的心情无疑是十分的煎熬。

    能征收粮食税收的地方,就那么一点点。

    偏偏还让大清皇帝奕纬给釜底抽薪了。

    崔善成咬了咬牙,眼神死死的盯着自己,眼前的一帮子将校:

    “在这种情况下,咱们的士兵重要还是百姓重要?

    我相信诸位心里应该都有底。

    眼下的局势,已经由不得我们做选择了。

    征粮吧。

    让士兵们好好给百姓讲讲道理。

    必要的时候带上武器。

    我就不信,粮食收不上来!”

    ……

    这是准备要动用武力征收粮食了。

    围聚着的众多将领纷纷吃惊不已。

    副将更是大声的站出来反对道:

    “崔将军,不可呀,万万不可呀……

    若是让将士门强行向百姓征收粮食。

    一定会闹得百姓离心离德。

    咱们的这块仅有地盘,怕是也会弄得鸡飞狗跳。

    没了民心,我们还怎么把这里作为大本营,

    并发动对清军的绝地反击呢?”

    砰的一声。

    崔善成一巴掌,狠狠的拍在了桌子上。

    怒目圆瞪的望着众多将士,斩钉截铁说道:

    “诸位听好了。

    我们这么多将士之所以能聚在一起。

    并不是因为我们饿了。

    而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舍不得这个朝鲜的故土。

    这片土地,已经养了我们上千年的祖祖辈辈。

    大清那种蛮夷之国。

    我们怎么容许让他们,来征服我们的民族呢?

    怎么能容许让他们,来奴役我们的百姓呢?

    要知道一旦让大清全部占领了朝鲜国土。

    我们将会面临何等尴尬局面?

    我们的妻女,将会任人玩弄。

    我们的财富,将会被人肆意掠夺。

    我们的故土,将会被他人建成了安乐窝。

    你们说,

    如此种种,你们能够轻而易举的忍受吗?

    不能!

    至少本将军不能……

    大王之所以改朝鲜为韩国。

    目的就是要重新的凝聚人心,然后进行全力的大举抗清。

    大王虽然不在了。

    可这份信念还在,这份使命还在。

    我们身为他的臣子,就应该把这份使命时时刻在身上。

    生生世世……永不忘却!

    我知道大清的狗皇帝已经发出了圣旨。

    宣布朝鲜举国免钱粮三年。

    许多没见识没眼光没格局的百姓。

    见到有人免钱粮三年。

    自然欢天喜地。

    无条件的对他们进行百般拥戴。

    那是因为他们的眼光极其狭隘。

    只看到眼前的一点点小小得失。

    咱们国家的未来。

    国家的命运。

    他们是浑然不在意不关心。

    这样的刁民……

    我们又何必在乎和怜惜?。

    去吧。

    带着士兵们去收粮食。

    对于那种胆敢抗命不交的刁民。

    该怎么办?你们应该懂得!

    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回来问问我手中的这把刀!”

    说着说着。

    大将崔善成,缓缓地拔出了手中的长刀。

    一脸阴鹫的,死死盯着泛光的刀锋。

    一张脸阴沉的几乎可以滴出水来。

    营帐里的众多将领无奈地叹了口气。

    深知将令难违。

    便各自转身,带着兵马前去征粮。

    如今的局势,已经由不得他们做任何挑挑选选了。

    不征粮。

    还不等大清的官军打过来。

    自己麾下的这支军队,便开始要率先哗变和混乱。

    征粮吧!

    那也是得罪百姓而已。

    而已。

    得罪了百姓,但至少可以在短时间内维护4万大军的军心。

    至于百姓们嘛,能镇压就镇压。

    不能镇压就放弃。

    抱着这个念头,崔善成的大军,立刻开始了惨无人道的粮食增收。

    当然了嘛。

    麾下的某个士兵和校尉,常年打仗辛苦,征收粮食的时候,顺便从某个农民家带个漂亮的小女儿,给军营里增点乐趣,也应该不为过吧?

    崔大将军让每户征收两石粮食。

    这搬搬运运的,有点损耗,总是正常的吧?

    搬运的路上,搬运的士兵,人吃马嚼,有点损耗也不稀奇吧?

    那么这些损耗从百姓中补齐,变为每户增收三石粮食,这个想来也是能够理解的,对吧?

    很快。

    一群文盲士兵,便开始了无节制的征收和收刮。

    可要命的是。

    朝鲜举国上下。

    当初的朝鲜大王李?@,为了让清军撤兵。

    提前提供了5年的大清海军军粮。

    就已经把各地的百姓搜刮了一遍。

    如今还要再来一次。

    全罗道和济州岛的百姓,哪遭得住这番折腾?

    立即便开始叫苦连天。

    家破人亡者,不知其数。

    但也有些想不过去的。

    有些咽不下这口气的。

    这些心中不服的百姓,立即便越过了崔善成大军的边界。

    向清军开始告发起来。

    并一五一十地向清军,透露了崔善成大军的布置和各地防备力量。

    得到消息的曾天养。

    正和他的小妾,琢磨一下宽阔的人生大道。

    裤子都没穿好,就高兴的冲了出来。

    立即的点齐兵马。

    趁着崔善成的大军,散落各地收粮的时候。

    毫不犹豫便发动一阵猛攻。

    短短7日之内。

    几乎是毫不费吹灰之力的便拿下了10座县城。(他们的县城跟咱们的乡镇差不多规模)

    曾天养的大军。

    兵锋直指崔善成的帅帐所在。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崔善成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压根顾不上一些还没来得及整理的粮食,便匆匆撤去。

    而骆秉章反应虽然慢了一拍。

    但大军点齐之下。

    也从庆尚道赶了过来。

    两路大军合围。

    几乎是一个照面,便把崔善成的残兵败将打的落花流水。

    眼见大势已去。

    崔善成无奈,只好紧急的撤军到了海边。

    让剩下的残兵败将,乘船而逃。

    西面是辽阔的大清版图。

    去那里简直是等同于送死。

    南面就更不要说了。

    那是大清的宝岛*湾。

    经过之前被英军偷袭了惨痛教训。

    如今更是屯有重兵。

    并且直接设立了省份,管辖之严。

    简直堪称诸省之最。

    去那种地方,简直是相当于一脚踢到铁板上。

    断然是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的。

    唯一剩下的可以投奔方向。

    只剩下了东面的日本。

    那个在地图上,看起来像一条长长的虫子一般的国度。

    在韩国人眼中。

    那是个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地方。

    自古以来,带给韩国人那是数不尽的伤痛。

    只是眼下的崔善成,虽然自称忠君爱国。

    却也真正的可以说得上是身无立锥之地。

    而那个痛恨的日本。

    那个让人两眼喷火的国度。

    这一刻,却成了自己唯一可以去的地方。

    可怜自己,一代忠臣孝子。

    竟然要到那种肮脏的地方前去避难。

    细细想来,真是讽刺。

    可当他收集海边的小船,往东行驶而去的时候。

    却发现曾天养和骆秉章。

    竟然不依不饶的,也调集了战船,开始玩命追击起来。

    曾天养更是站在船头上放声大笑:

    “这个小曰本,也终于是时候好好的收拾一下了……

    儿郎们,大家随我冲杀……

    这一次,刀枪之下,莫要留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