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 第345章 售盐收归朝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学颜低头道:“臣以为,此事可与诸位臣工细细商议……”

    虽然张学颜心里支持天子的想法,但是不敢在这里直接出言支持。

    对于张学颜的反应,朱翊?有所预料,但是也没有逼张学颜表态。

    朱翊?一锤定音道:“那择日不如撞日,今日就议一议这盐法!”

    “陈矩,召内阁学士六部七卿前来乾清宫议事。”

    紧接着,朱翊?便吩咐太监们增设座椅与冰镇的酸梅汤。

    本来这乾清宫里就清凉宜人,张学颜看着这放着冰块的酸梅汤碗,喉头不禁微动。

    朱翊?看着张学颜这幅模样,倒是觉得有些有趣。

    “爱卿可以先尝尝这冰镇酸梅汤。”

    张学颜摇摇头,“诸位大人尚未前来,臣不敢贪此口腹之欲。”

    虽然他是户部尚书,但是位次排在他前面的可是有不少人。

    六部之中,户部排第二。

    在户部尚书之前的吏部尚书有着天官之称,在其权势正隆之际,甚至能够与内阁首辅分庭抗礼。

    而明代的内阁权力不断扩张,导致内阁大学士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所以内阁大学士的地位也是高于这五部尚书的。

    现在潘晟在家称病不出,内阁之中的张四维,申时行和于慎行地位也是高于他张学颜。

    在讲政治秩序和论资排辈的大明朝,张学颜自然是不敢先饮这酸梅汤。

    朱翊?是懂得这个官场的规则,但他本人就是超脱规则的存在,“张学颜,朕赐你酸梅汤一碗,命你立即饮完!”

    张学颜道:“臣遵旨。”

    说完,张学颜就端起来面前的一碗酸梅汤,一饮而尽。

    顿时,一股清凉酸甜之感流入腹中。

    饮完之后,张学颜将碗放下,感激的看了天子一眼。

    而一旁的小太监也是懂眼色的将酸梅汤给满上了。

    朱翊?老神自在的看着锦衣卫的奏报。

    这奏报可不是正经奏报,这是实实在在的八卦周边小报。

    某某国公被夫人罚跪搓衣板,某某官员在教坊司幽会风尘女子……

    朱翊?现在就是一线吃瓜,平日里看这些人一本正经的,怎么背后都是有点反差啊。

    再翻了几页,朱翊?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一页的标题是:定国公小公爷高空方便,被抽三十鞭。

    一看这个,朱翊?就知道这徐希?是租了这热气球了。

    这在热气球上方便,那可真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了。

    不仅如此,他还被那个街道的老大爷逮到了。

    锦衣卫还特别标注,这个老大爷上次还逮到了自己的皇兄朱翊钧。

    这个老大爷真还挺能干。

    朱翊?又想到,自己能不能再指示锦衣卫办一份花边小报?

    算了,那个仨瓜俩枣的,自己倒看不太上。

    站在殿中的张学颜心里也直嘀咕,天子这看的什么这么开心?

    这时候,小黄门进殿通禀:“启禀万岁爷,元辅张四维带着内阁大学士以及六部七卿在殿外等候觐见。”

    朱翊?放下手里的锦衣卫密报,调整了一下神情,沉声道:“宣!”

    不一会儿,以张四维为首的一众重臣进入了大殿。

    “臣等参见皇上!”

    朱翊?道:“众卿平身。”

    “谢皇上。”

    “赐座!”

    然后一众小太监就带领着张四维等人在座位上坐下。

    早就在座位上站着候立的张学颜对着张四维等人拱了拱手,张四维微微颔首以示回礼。

    他在内阁还在处理着政务,就被陈矩叫来举行廷议。

    不出所料,天子果然在此。

    宣宗以前,廷议由皇帝召集,而等到英宗之时,就废除了面议。

    嘉靖以后,随着内阁地位的提高,廷议之后,先经内阁核准方可上奏。

    不过这最后的裁决权,都在皇帝的手上。

    在往乾清宫的路上,张四维等人就遇到了各部的尚书,但里面独独缺了户部尚书张学颜。

    张四维料定,这张学颜早就在乾清宫进行君前奏对了。

    果不其然,进殿的时候张四维的余光就扫到了张学颜。

    看来今日的廷议,与这财政有关系。

    待到重臣们坐定之后,朱翊?才开口道:“今日急召诸位来乾清宫,只有一件事来议。”

    听到天子的停顿,诸臣们都竖起来了耳朵。

    “那就是盐收归朝廷售卖!”

    这句话不啻于一道惊雷,在众臣的耳边炸裂。

    实行了二百多年的盐法,天子如今要收归朝廷?

    殿中一片安静,没有人敢率先开口。

    谁都知道这售盐牵扯的利益众多,一旦动手将损害多少世家大族的银子?

    而且这以售盐为根本的盐商们,又如何能够容忍被断了财路?

    见众臣如此,朱翊?有些失望。

    “若是太师还在,当会为朕分忧。”

    这一句轻叹,都落入了张四维等人的耳朵里。

    张学颜望着眼前的一碗酸梅汤,怔怔出神。

    也是,我张学颜怕个球?

    我是这大明的户部尚书,畏首畏尾的,辜负了这圣贤书,也辜负了元辅张居正的信任。

    张学颜道:“臣以为,皇上此言可行!”

    “如今盐价各地虽不相同,但大致维持在七八文左右,去年一年仅仅两淮、两浙、长芦等十一地的产盐总数就为四万九千零七十九万斤,共二百四十五万的盐引。收购灶户一引盐仅仅用半两银子而已,那中间的利润就有六百二十一万两。”

    “再算上余盐、私盐的数额,那这利润两千万两都远远打不住。而朝廷的税收到国库的仅仅是一百多万两,获得了十分之一不到!”

    这个数字一列出来,别人不说,就工部尚书曾省吾就有些双目赤红。

    他们工部一年营造这个营造那个,而户部给的银子就只有那些,用料太次,则这些工程堪忧,一旦出事就会牵连不少官员。

    但若是都用上好的物料,他们户部也着实拿不出银子来。

    朱翊?道:“盐税仅仅是一百多万两的银子,何其可笑!”

    “这两千多万两的银子若是在朝廷手中,能做多少件大事?”

    “朕虽然已经给天下官员涨过一次俸禄,但还是不够。若是每年有这笔进项,朕就能给官员们再涨两成俸禄!虽然不及前宋官员的俸禄,但终归是可以令其衣食无忧,专心政务。”

    “另外,有了这笔银子,这天下的将士都能够穿上上好的铠甲,人人都能配备上燧发枪!”

    两张大饼一画出来,吏部尚书王国光和兵部尚书方逢时全都呼吸急促起来。

    虽然是天子要办的事情,但这功劳终归是要落到吏部和兵部的。

    这样一来,吏部选官腰杆子更硬,兵部用兵底气更足!

    于是,王国光和方逢时全都开口道:“臣等附议!”

    见有三人支持,张四维脸色有些阴沉。

    在廷议里,他张四维已经占不到便宜了。

    这六部尚书没有自己的亲信,即使是科道官员参与也没有了自己多少亲信了。

    毕竟王国等人上次已经被罢黜了。

    但他们张家,就是靠这盐才能发家。

    若是盐收归朝廷售卖,他们张家赖以生存的命脉就彻彻底底的断了。

    张四维开口道:“皇上,朝廷万不可与民争利!”

    “再者,这售盐的开中之法乃是祖制,岂可随意变更?”

    这番话朱翊?早就有所预料,没等其他官员开口,就道:“太祖高皇帝因边境战事不宁,从而实行开中法,如今北疆安定,何需开中?”

    显然这件事天子已经下定了决心了,召集廷议不是拿不准主意,而是要统一想法啊。

    申时行也是看透了这一点,于是也开口侃侃而谈道:“盐专营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齐相管仲主张,海滨产盐之国,可以计口授盐。”

    “汉武时期,采用御史大夫张汤建议,笼罗天下盐铁之利归官。唐时,刘晏接替第五琦任盐铁使,再变盐法。盐仍是由民制造,仍由官收,官收之后,将盐税加入卖价后转售商人,商人于缴价领盐之后,得以自由运销,所过州县不再征税即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

    “而我大明盐法,多参考前宋,但并不意味着前宋之法就完全正确。”

    这番话历数前代盐法,引得众臣连连点头。

    朱翊?也暗赞,申时行不愧是状元出身,的确是熟读史书。

    而且他的这番话可谓是滴水不漏,只是叙述了前代源流,最后不露痕迹的批判了一下宋代的盐法。

    既支持了朱翊?的想法,又没有让张四维下不来台。

    怪不得万历皇帝喜欢申时行,这是有原因的。

    朱翊?肃声道:“此一时彼一时,这朝廷的政策也该变一变了。”

    “朕不是想不藏富于民,只是这官商勾结,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把朝廷的蛀虫越养越肥!”

    “盐商一贯都是交付虚报粮食,而粮食审核都由当地官员进行,所以盐商只需稍加贿赂管仓的管理,就可以蒙混过关。”

    “这一来二去,把太祖高皇帝的善法,变成了藏污纳垢的保护伞,若是太祖高皇帝在天有灵,也不会想要看到这种事情发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