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宋好官人 > 第六百三十一章:很傻很天真的苏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曾瑾菡默然了,然后才说道:“难道一个好官,就注定不能被朝廷所容吗?”

    在曾瑾菡小时候,就是苏轼在杭州做知府的时候,她对苏轼是有点感情的,特别是同情。“好官与否,自有后人评说。苏轼的政务也还算办得不错,但若说他是一个好官,也算不上。真个评论起来,他只能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种。性格决定成败,他的弟弟苏辙比他稳重得多,所以苏辙能当上宰相,他不行。苏辙的办事能力,可见得比苏轼好多了。有些官嘛,他只能做一介地方官,但是回到朝中,回到中枢,那不是帮了他,而是在害他。从某个程度上讲,苏轼其实和范文正公是一样的官,只不过苏轼还缺点手腕罢了。”

    张正书的话音刚落,旁边就传了一个声音,恨恨地说道:“你是甚么人,居然敢如此诋毁苏相公?好个贼子,须容你不得!”

    听得这句话,张正书刚刚回头,就看到一个汉子举着扁担向他打来。风声呼呼的,威势十足,想来是全力打来,张正书吓了一跳,连忙护着曾瑾菡退了两步。他还没喊出声,刘忠、史陌就一同出手了,间不容发地拿住那根扁担,夺了过来,刚想提起铁拳教训教训那汉子,却被张正书喝住了:“住手,别打人!”

    “呸,你这贼子,莫要装好心,我不承你情!”

    那汉子颇有血性,虽然打不过,但嘴上却不求饶。

    张正书拱了一拱手,说道:“这位兄台,刚刚我的护卫多有得罪,但你说我诋毁苏轼,我却是不认同的。苏轼是一个中间派,他不会结党营私,他是一腔热忱为了大宋,但他做官确实不得要领,这不过是公正的评价,你为何说我诋毁他?难道一个人就该十全十美,没半点缺点么?”

    这汉子登时语结,喃喃地说道:“反正你不能说苏相公的坏话!”

    张正书却负手背后,说道:“哪怕是苏轼本人在此,我也是这么说。他文章诗词写得是不错,但说到治国,他比王安石都要差!瞧瞧他在元?党争中的表现,可用‘不知所谓’来形容。一个国家的国策,哪怕是错的也好,只要认真贯彻去执行,到最后未必会很差。但是你的苏相公呢,连同一大帮无所谓的人,攻讦熙宁变法,在政事上懈怠,改革不力的责任倒有一大半归结他们身上,我又哪里说错了?诚然熙宁变法有不足,但略微调整,未必就不是利国利民之策,为什么一定要全盘否定?不外乎他们不想变,怕触动自己的利益罢了。苏轼我不知道他出于什么心理,可能真的为国家着想吧,但他的方式用错了。所以我说他不适合在朝中为官,适合在地方为官,有错吗?”

    这汉子更加吱吱唔唔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说道:“那又如何,苏相公对我们这么好,我们就记得他的好!”

    张正书笑了笑,没有否认这一点。

    说实话,苏轼执政最大的功绩,就是在杭州了。

    就跟司马光一样,只会故作文儒高雅,吵架也不行,做事也不行,也就驴粪蛋子表面光鲜。要是真的叫这些人做了宰相,肯定又是另一个司马光。看看司马光的政绩就知道了,他连章??级凡还??苟愿咛?笕龌选⒛笤焓率道垂セ魑跄?浞ǎ?詈蠡故且锌孔耪??淖园粒?米锪烁咛?蟛啪“招路ǎ??耸闭??埠退臻?嵘显沽恕

    从这件事就知道了,苏轼的情商是真的低下。

    众所周知,做官一事,智商只是其次,真正重要的是情商。苏轼经常得罪人而不自知,一张臭嘴一支毛笔把自己搞得半生颠沛,不得不说是咎由自取。做官嘛,肯定多一个朋友好过多一个敌人的。可偏偏苏轼的敌人满朝都是,朋友却越来越少,不得不说苏轼这做官实在太失败。

    看看他对熙宁变法的态度就知道了,就拿差役法来说,王安石是提倡免役法的,章??捕αχС置庖鄯ā5?韭砉庹飧龃啦目床坏矫庖鄯ǖ暮么Γ?χ鞣铣?H欢??钜鄯ㄊ谴?腥松砬恐菩灾实囊奥?浜蟮纳缁嶂贫龋?浔环掀?潜厝坏模?皇且运韭砉飧鋈艘庵疚??频摹T谖跄?浞ㄒ院螅?案骋酆弦弧苯ソコ尚危?幢闼韭砉夥铣?嗣庖鄯ǎ??竺嬷?雷约焊闪舜朗拢?傧旅?睿??蟾鞯卦诨指床钜鄯ǖ耐?保?砸?A粢恍┟庖鄯ㄏ钅浚?檬杖∶庖矍?

    结果呢,自然是被章??敛涣羟榈爻胺砹耍?邓韭砉馑祷安蛔疟呒什恢?氐悖??旧先?欠匣啊=峁?铮?玫礁咛?笾С值乃韭砉庾匀皇墙璐嘶?岚颜??愕袅恕K臻?残次恼拢?颜???览锊取5?牵?罄此韭砉馕仕臻??愣晕跄?浞ㄕ?窗。

    苏轼怎么说的呢?他在地方做过,知道熙宁变法是不能轻易尽废的,所以他建议司马光:“惟役法一事,未可轻议”。苏轼认为,免役法也好,差役法也罢,“各有利害”。他力劝司马光,“骤罢免役而行差役”,“盖未易也”,并一口气提出了免役法的五大好处。不得不说一句,王安石在政时,难道苏轼的头脑被门夹过吗?进水了吗?还是脑袋被雷劈过?他为什么就不能给王安石说一句公道话呢?等到这时候,又对司马光这么说,这不是打司马光的脸吗!不仅如此,苏轼还进一步指责司马光只是“专欲变熙宁之法”,至于是不是利国利民,司马光全然“不复校量利害”,力主恢复差役法使得“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

    司马光没在地方做过事,不知道实情,被苏轼骂得一愣一愣的,问苏轼:你有啥办法没?

    苏轼很光棍地一摊手说,没。不仅如此,苏轼还跟老光同志扯了一大圈历史故事,然后罗哩罗嗦又抨击了王安石一通,接着很傻很天真的提出了对免役法的修订办法,希望能做到即省钱又办好事情而且老百姓也高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