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三国:从神将到大晋雄主 > 第9章 江东陆伯言 河东贾梁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晋国,雒阳。

    在李存孝三年的励精图治下,如今的雒阳早已是焕然一新。

    对于大肆发展商农业的李存孝而言,邸店、驿馆等长安城内有的设施,必须一应俱全。

    结合此前的以工代赈、屯田制,等一系列新政的实施,雒阳人口从之前的八十万,一度暴涨至三百万人。

    曾经穷苦的流民,在这个没有士族压迫的国度,重获新生。

    不少善于耕种的百姓,纷纷响应晋王的号召。典军人数的暴增,也使得晋国的国力不断壮大!

    此时一座崭新的邸店内,一名相貌俊秀的青年男子,正领着两名不曾束发的少年,在客房中依次落座。

    其中一人望着身旁的俊秀青年,奶声奶气地说道,“伯言,我们以后就要在这雒阳城生活了吗?”

    青年闻言,微微一笑,“是啊,逃了快五年。也该为叔父你找个地方安定下来了...”

    被唤作叔父的少年憨憨地挠了挠头,清澈的大眼中满是不解,

    “可是父亲当年不是常说,李存孝是反贼吗?”

    此话一出,俊秀青年脸色微变,俏脸上闪过一抹怨毒,

    “叔父有所不知。

    比起李存孝而言,如今的扬州之主孙伯符才是最大的贼寇!

    当年若不是他害死了祖父,我陆家又怎会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一旁始终不曾开口的少年见状,十分乖巧地为俊秀青年递了一碗水,

    “兄长息怒,只是叔父所言也不无道理。

    我等皆出身于庐江世家,那李存孝可是出了名的仇视士族。

    若是被其得知兄长的身份,恐于兄长不利啊...”

    青年举起碗浅酌了一口,望向二位少年沉声说道,

    “江东陆家早已成为历史!

    自今日始,我等皆为雒阳富商陆氏子弟。

    大仇未报,尔等决不可再提及江东陆家这四个字。

    都记住了吗?”

    两名少年闻言,连连颔首。被唤作叔父的少年眼珠子一转,

    “伯言若是想隐瞒身份,是不是该改个名字?”

    俊秀青年不禁拍了拍脑袋,“叔父教训的是,陆议之名吾当弃之!”

    “自今日始,更名为——陆逊!”

    随着陆逊二字脱口而出,青年一家的身份不言而喻。

    正是五年前被袁术剿灭的庐江士族之首,江东陆家!

    当年庐江太守陆康战败,整个陆氏一族千余人,有半数都倒在了孙策的屠刀之下。

    剩余的数百家眷,跟随陆逊多年来辗转各州。

    最终在李存孝开国后,选择来雒阳安家。

    伴随着数年的发展,如今的雒阳城内,陆家开设的邸店、柜坊已经多达数十家。

    而今年的策问,便是陆逊谋划复仇的开始!

    望着小他六岁的叔父陆绩,和一旁的亲弟陆瑁。

    陆逊脸上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叔父、瑁弟!”

    “待我今年在策问中拔得头筹,便送你二人去晋国新开设的太学院读书。”

    要说雒阳城内新建的太学院,来头可不小。

    乃是李存孝专程从长安请来的蔡邕之女蔡琰,联合蔡邕的得意门生顾雍所创。

    而这位顾雍,则是出自与陆家齐名的江东顾家。

    李存孝如此重用此人,不排除拉拢吴郡四大家族对抗孙策的目的。

    二人闻言当即拜谢,他们又何尝不希望自己能像陆逊一样,为陆家崛起而读书!

    ...

    雒阳,晋王宫。

    看着每日在书房中奋笔疾书的李信,李存孝眼中满是欣慰。

    没曾想自己戎马一生,也能生出如李信这般的文武全才。

    走到长子身旁,李存孝小心翼翼地将磨好的墨汁推入砚台,

    “信儿,你当真要参加今年的策问?”

    李信见状,微微颔首,“那是自然!孩儿这三年跟随老师学习,受益良多。”

    “正想借着此次策问,一展平生所学!”

    见长子一脸自信,李存孝忍不住揶揄道,

    “看来信儿对此次策问,势在必得呀?”

    李信缓缓接过砚台,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除非今年再出现一位,类似奉孝和伯宁叔父那等大才。

    否则这策问头名的位置,孩儿当仁不让!”

    “好!这才是我李存孝的儿子!”

    李存孝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

    “你小子和小白成亲都快四年了吧,别整天就知道读书。

    岂不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看看为父,这三年又给咱老李家添了一子一女。”

    李信闻言,俊秀的脸庞布满红晕。顾不得父亲的质问,起身撒腿就跑!

    “臭小子......”

    一个月后,王宫内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策问复试。

    此次的主考官由贾诩、郭嘉、满宠、毛?担任,分别对应治国之策、兵法韬略、律法监察、内政事务,四大板块。

    因为有了李信的参加,李存孝这一次选择了亲自旁听。

    得知晋王亲临现场,殿内的一众学子神色各异。

    虽然大部分人都紧张到手足无措,却也不乏信心大增,想借机一鸣惊人的俊才...

    将台下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李存孝向众人郑重行了一礼,

    “诸位今日既能入得此门,在孤看来便是不可多得的贤才。

    我晋国唯才是举,今日只求诸位能给出强国富民之策。

    孤在此先行谢过!”

    见李存孝如此谦卑,一众学子好感倍增,纷纷回礼答谢。

    李存孝微微颔首,转头看向贾诩,“开始吧!”

    贾诩闻言,当即领命。

    随着殿内的锣鼓敲响,策问正式开始!

    因为考试顺序是从后往前,士子们从第十名逐个登场。

    听到前三位学子的阐述,李存孝不禁有些失望。

    比起当年长安的首届策问,差太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直到排名第六的士子登场,李存孝才逐渐来了兴趣。

    因为这人不仅身材高大,脸上更是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与其说是学子,此人更像一名征战沙场的将军!

    即便是面对李存孝的注视,他依旧能与之大方对视,没有丝毫畏惧!

    八尺大汉走到近前,一脸正色地向李存孝和贾诩拱手一礼,

    “河东贾逵,参见晋王,参见贾太尉!”

    李存孝闻言,将目光望向贾诩点头示意。

    贾诩微微颔首道,“河东贾梁道,老夫听说过你。”

    “汝今日策问,可是想谈谈治国之策?”

    贾逵缓缓摇头,“国策不敢当,在下今日欲献两策于晋王!”

    “一策可平幽州战事,一策可解豫州之危!”

    ...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