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越七零:北大荒农场文艺小知青 > 第448章 顺应时代是一种潮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半夜里杜雁书就听见一阵噼里啪啦地打蚊子声,她爬起来又点了一个蚊香。

    再迷迷糊糊爬回去睡觉。

    第二天一早起来,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带点包,不过防御做得好,比他们第一次来住招待所的时候要强多了。

    果然,人多力量大,有了多样选择,小可爱们也不是非她不可。

    杜雁书面无表情地挠了挠自己身上多出来的包,又拿出清凉油涂了涂。

    她现在是实实在在应了那句话,虱子多了不怕咬。

    和她一起睡的两个姑娘哭丧着脸,一个鼻尖上被咬了一个包,一个眼皮上被咬了,双眼皮都肿没了。

    至于那些男的个个皮糙肉厚没当回事。

    今天是江仁华做早饭,熬了粥,拌的野菜,烙了饼,没有什么油的饼吃起来干巴巴的。

    幸亏有婆婆给带的咸菜,杜雁书用饼卷着咸菜喝着粥。

    苦吗?

    苦!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当初选这条路就知道不好走,特别是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

    他们这个组的人真是少的可怜,连出拍摄计划的统筹都没有,每天拍什么全靠他们自己统计。

    儿影厂本来也是抱着能拍出来差不多就行,毕竟主要是给孩子看的。

    画面和故事能过审就行。

    但是这些年轻人却把这部片子当成大片来拍。

    今天还有大象的戏份。

    昨天的戏后面拍的比较快,还抢了一些今天的戏。

    今天要是再拍快点明天就可以转到山上拍。

    杜雁书和M国的剧组接触最多,而且还和电影厂出国访问过,她拍摄的这几天大家都给予了最高的关注。

    都想看看她怎么拍,能够学点什么。

    但是没想到她的拍摄手法并没有玩太多的花样,简单直接。

    这种表现方式让大家觉得惊讶,虽然里面同样有可以学习的东西,但是却并没有让他们感到惊艳。

    一时之间大家竟然没有分辨出她是在隐藏实力还是水平如此。

    大学这几年,电影学院的学生每年至少都要去电影资料馆看上百部的影片,他们最愿意看的就是外国影片。

    受到外国影片的影响他们从表现手法上都会不自觉地去模仿西方电影。

    他们觉得杜雁书应该在手法上更偏向于西方好莱坞的拍摄。

    但是说不上来是什么拍摄手法,既不像华国式的传统拍摄手法,又不像他们看过的那些影片。

    山下的戏拍了两天,转到山上后,终于有人憋不住去找杜雁书探讨这个问题。

    问话的是卢俊,这次负责河边的拍摄的导演。

    导演系有两个资源最好的人就是他和裴光耀。

    卢俊的妈妈是科教电影制片厂厂长,爸爸是著名的导演。

    在学校期间就导过短片,是导演系里唯一一个有此资历的。

    他本身也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导演,但是导演之路走的并不顺畅。

    杜雁书看向他,“你拍的片子观众的主体是谁?孩子?大人?华国人?外国人?高知人群还是一群俗人?”

    一连串的问号把卢俊问懵了。

    “片子拍出来谁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去看啊……”

    “对,但是我们拍的这部片子的观众主体很明显就是给华国儿童看的,孩子们只是想要看一个欢快的故事,画面是欢快的,故事情节是欢快的,太复杂的镜头他们看不懂,太复杂的精神世界他们也不懂。”

    卢俊坚持自己的观点,“拍摄一部好的影片不就为了向人们展现一种精神境界?用镜头和画面说话,含蓄的表达……”

    杜雁书再次看向他笑了笑,“如果你是想展现给华国老百姓看的,那么恐怕十几年内都没人能看得懂,如果一部片子只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甚至拿了大奖,但是却不得老百姓的喜欢,你说这个片子是成功还是不成功?”

    卢俊皱着眉摇摇头,“我觉得电影是一种艺术,不是简单的表达一个故事,更不是一味的迎合大众。”

    他有一套自己的理念,也是这个理念桎梏住了他。

    所以后来他的片子即使在国际上拿了很多奖,业内获得无数好评,却屡次在国内被禁,还一度被吊销导演资格证。

    他拍的片子很多老百姓看不懂,他们不懂含蓄,不懂镜头,思想被封闭了那么多年的一群普通人怎么会看得懂镜头下隐晦的精神世界。

    他们只想看不过脑子又让人轻松的影片。

    也是他顽固的坚持让他虽然拥有别人羡慕的背景,一腔过人的才华却无法得到施展。

    很多他坚持的片子都不如他一度自暴自弃闭眼拍的受到的关注多。

    懂他的人太少了,曾经被批判的急了他说过一句话,他的片子是拍给几十年后的人看的。

    但,这又有什么意义?

    顺应时代也是一种潮流,也许他的片子在几十年后拿出来还会被人赞一声拍得真好,但是曲高和寡谁能说得清是成功还是不成功。

    从来没有一部影片是十全十美所有人都喜欢的。

    这世界上除了钱,大概再没有一样人或物是所有人都喜欢的了。

    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被批判的不一定不是好影片,不受大众欢迎的片子也不一定就是烂片。

    同样获奖无数的片子也不一定就是观众所喜欢的。

    观众们很俗,但同时也很雅,这个度没人能掌握的好。

    对于卢俊未来的发展,没人能去改变什么,有些导演为了坚持心中的理想可能一辈子都不出名和被认可,有的导演为了生存将自己的理想深藏,开始随大流追逐利益。

    每个人要走的路不同,她说的也只是自己的想法,将来她拍的片子会不会受批判,会不会受大众喜欢,她自己也不知道,最难测的就是人心。

    她在说话的时候,周围的人也都在听,至于心里如何想就不得而知了。

    虽然杜雁书导演的手法让他们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在运用镜头来展现角色情绪的这一点上还是让大家惊到了。

    蒙太奇式切换镜头的表达方式,一只手、一只脚或者一只眼……仅仅是身体一部分就让人能够瞬间带入。

    杜雁书没有把这一次拍片当成实习,拍什么类型的片子就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山上安排的戏份是十天的。

    拍摄都是外景,剧组没有发电设备,不能用灯,阴天拍不了,天色稍微晚点树林里就看不清了,太阳偏移了光线不对还拍不了。

    最后用了十三天才拍完。

    十几个人也相依为命的在山上住了十多天。

    期间杜雁书受不了跑到山下的河里洗了两次澡。

    让林虹和张丹丽帮着放哨。

    等着拍完下山,女的邋遢,男的胡子拉碴,头发也乱糟糟和野人下山一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