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越七零:北大荒农场文艺小知青 > 第487章 看片会有点疯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试映结束让帕克又增加了不少信心。

    参与者有的提出如果是英文版看的会更有趣一些,有的则是觉得非常特别,像探险一样。

    还有说是看过的最好的华语片。

    负面的也不是没有,有的人认为这种片子就该是M国拍的,怎么可以让华国人去拍。

    还说如果M国拍会更好看。

    帕克让助手都一一收集着反馈。

    三十多家电影院的负责人除去两三个在犹豫的,其他都和帕克商定了上映的日期以及分账条款。

    帕克又立即联系京影厂,再发一份没有字幕的拷贝来。

    杜雁书给他发了一份拷贝加声音拷贝。

    这样的话他可以后期配音的时候提取一些音效不用再制作了。

    杜雁书等人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华影,签一份补充协议。

    对于出价比较高的一次性买断版权的国家,和华影同样按照分账来算。

    华影这边看着带来的合同当即就傻眼了,竟然还有M国的分账合同?!

    这不管将来票房如何,华国电影也算支棱起来了。

    当即同意有出高价一次性买断的也同样分账给京影厂,不然京影厂赚不到也不会让你赚了。

    毕竟人家还要负担着拷贝的工作,白忙活肯定不干,现在各个电影厂都往钱眼里钻了。

    首映已经过了,看片会开始,这次的看片会有点疯狂。

    有的来了一听说有杜雁书的片子,名字听着就吸引人,先按下再说。

    再一听说已经签下了多国的放映合同,外国人都喜欢看,那必须多定几份拷贝。

    等着看的时候,大家都被震惊的说不出话,这是华国能拍出来的?

    太奇幻了。

    现代的国人哪里见过大片,如果有,一定就是这样的。

    一看完电影所有富裕地区的看片员都争先恐后的定拷贝,贫穷落后一些的地区就开始算计着定多少。

    一副拷贝的价格就要好几万,想定多得的要看自己城市的消费能力。

    看着在急剧增加的拷贝,华影的人急了,“不能太多了,拷贝数量有限!”

    现在还是计划经济年代,拷贝也是胶片,定量供应的,哪是想要多少有多少的。

    之前最疯狂的定量是《保密局的枪声》一千个拷贝,但那是黑白的,现在彩色的相对要稀缺一些。

    之前杜雁书的那个《宿山疯人院》定出去六百多将近七百的拷贝量就已经超标了。

    当初是找到电影局特批才通过那么多的拷贝量。

    数额远远高于《少林寺》的数额,少林寺当年才480个拷贝数。

    但是后来发现拷贝数量太多利用率下降,最后核算成本,拷贝款多支出不少,虽然观看人次高于《少林寺》,但是每个拷贝的平均利用率要低。

    一个电影胶片拷贝能播放五百场左右,再放就不清晰了。

    之前《宿山疯人院》有的拷贝都已经放烂了要重新定,有的才播放两三百次,那种大型影院独占一个拷贝的可以一天24小时循环放映,就抢了其他电影院的资源,导致其他电影院的拷贝使用率下降。

    这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和分配不均。

    以现在这些看片员的疯狂,最多只能给六百个拷贝的总额,至于之后怎么分配让他们自己去调配。

    可以用烂了再来补定,不能一次性就放开拷贝量。

    计划经济年代每一样都要算计到,也不怪华影抠搜。

    所以京影厂选择分账是明智的,不然的话按照拷贝数算钱,也就六百万。

    最后《古墓诡影》35毫米拷贝数是600个,16毫米的2320个,8.75毫米的675个。

    这么多的数额也不用激动,之前按照拷贝算钱的时候只算35毫米的。

    剩下16毫米和8.75毫米的拷贝是不算在内的,只能拿到一个工本费,各电影厂配合印制,不赔不赚。

    毫米数的差异可以理解为像素的区别。

    大部分放映收入都是来自于35毫米胶片的,一般这种都是城市或者比较富裕的县城影院使用的。

    16毫米的就是小县城电影院使用,票价也相应的低一些。

    8.75毫米的多是农村流动放映队使用的,有的地方两三分就能看一场露天电影,甚至是不花钱。

    一般都是村委会统一给放映队点费用。

    这部分收入华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基本不赔不赚。

    现在农村的放映机大多数都升级成16毫米的了,只剩下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还在使用8.75毫米的。

    这个时代一部影片具体能赚多少钱,这一方面的数据有点迷。

    之前华影从来不公开详细收入明细,甚至在后几十年大家看到的也是有限的数据。

    一部分作为内部资料不公开,一部分丢失。

    很多只有观影人次,而看不到具体收入,大家只是按照当时的票价笼统的计算出来的。

    那时票房过亿的影片真的有很多部。

    拿公开过数据的1979年上映的《保密局的枪声》来说,观影人次达六亿,放映收入一亿,发行收入1000万。

    这部片子还是黑白片,票价更低。

    而且当时是五十万被华影收购的。

    这种巨大的落差,如果公开数据,各个电影厂的人不得疯了?

    所有电影厂现在都难以为继,艰难前行,好不容易出个票房过亿的片子,但是自己拿到的只够个成本钱。

    杜雁书之前的三部片子最低的观看人数2.3亿,最高的《宿山疯人院》观看达3.8亿人次。

    这都是在票价涨了以后的观看人数。

    盲猜一下票房都得过亿。

    今年票价又上涨了,一些大城市的黄金场次票价可达七八毛一张,现在就看最后能分到多少钱了。

    片子没有那么快上映,要排期,今年的影片比较多,什么《南北少林》、《海市蜃楼》、《新方世玉》、《大上海1937》等等。

    武打片非常多,而且都是港城来内地拍摄的。

    这两年来内地拍摄的港城剧组越来越多了,已经到了霸屏的地步。

    都想来内地分一杯羹。

    《东陵大盗》拷贝数仍然在300多个。

    现在《古墓诡影》一出反倒成了那个最特别的。

    这部片子表现最多的不是武术,而是在盗墓机关上。

    打打杀杀的片子看多了也腻歪,这次定拷贝也是量最多的。

    影片要到九月份才能上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