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历史知识点:开局盘点皇帝之最 > 第125章 四处救火的苏定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随着唐朝灭西突厥之战,再加上唐朝对西突厥实行分化和打击,攻守兼备的政策,唐朝的势力范围也正式扩到了中亚。”

    “显庆四年,苏定方再次以少胜多,再次大败突厥军队。”

    “同年,葱岭以西发生叛乱,唐高宗再次下令,让苏定方为安抚大使,再度西征。”

    “苏定方跋山涉水,挑选了一万名精锐步兵以及三千名骑兵疾驰行军三百里,到达敌军城墙外十里的时候,叛军大惊,在城门外仓促应战,叛军惨败。”

    “逃到了马保城,苏定方再次率军进攻。到了夜间,苏定方将城池四面包围起来,又制造攻城器械。”

    “在攻城之后,叛军首领无计可施,只好出城投降。显庆五年,苏定方率领军队押送俘虏到洛阳,唐高宗亲临举行受降仪式。”

    “而苏定方看到有官员想要处死叛军首领,而苏定方却说。”

    “臣先已知晓陛下旨意,答应免其死罪,希望饶过他的性命。”

    “于是,唐高宗便饶恕了叛军首领,自此葱岭以西全部平定,苏定方升任为左武卫大将军。”

    “龙朔元年,唐朝对原本西突厥势力范围的葱岭以西区域划分,至此,大唐帝国统辖的西部一直到达了咸海,疆域之盛,亘古未有。”

    “之后,便就是唐灭百济之战。当时的百济,自认为有高句丽的支持,多次进攻新罗。”

    “显庆四年,新罗王上求大唐的救助,于是唐朝决议东征百济,而这个时候的苏定方还在西域,唐高宗便没有率军征讨。”

    “显庆五年,这个时候的苏定方已经凯旋归来,并且带着葱岭的叛军首领回到了洛阳。”

    “于是,唐高宗任命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陆大军十万人征讨百济。”

    “唐高宗并下令让新罗的士兵也协同大唐军队作战,唐军从当时的成山乘船渡过黄海,抵达了熊津江口。”

    “而百济的军队沿着江水而守,而苏定方从岸边出兵,依靠着山势,摆开阵来与百济军队交战,百济军战败,战亡了几千人,其余的也是四散溃败。”

    “唐军趁势而上,苏定方率领步兵和骑兵,沿江而上,直逼百济都城。”

    “这个时候,面对唐军的进攻,百济只好倾国之力来战,苏地方率军而上,大败百济军队,斩杀一万人。”

    “而当时的百济王及其太子只好向北逃去,苏定方率领军队包围了百济的都城。”

    “而恰恰就在此时,百济王的第二个儿子自立为新百济王,并且亲自率领军队坚守城池。”

    “而这个时候,原百济王孙子看到大势已去,只好从城墙上爬了下来,投降唐朝。”

    “苏定方也趁此机会让士兵登上城楼,竖起大唐的旗帜,城中人心惶惶,新百济王只好开城投降。”

    “在百济平定之后,唐朝在这个地方设为了五都督府,五都督府下辖三十二州,二百五十县,自此百济纳入唐朝版图。”

    “之后便到了苏定方征伐高句丽之战,早在唐太宗李世民其间,李世民便率军队进攻高勾丽,并且一度御驾亲征。”

    “可是仍没有灭掉高句丽,在之后不久,高宗也策划着进攻高句丽。”

    “显庆五年,高宗任命苏定方为辽东行军大总管,率领四个行军大总管分兵进击高句丽。”

    “龙朔元年,高宗又任命契?何力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

    “同年八月一日,苏定方大破高丽军,屡战屡胜,率军包围了平壤。”

    “这一边苏定方进展顺利,可是,当时北边的陆军却进展得十分缓慢,而当时高句丽有精兵数万,固守鸭绿江,唐军一时间无法渡江。”

    “双方对峙到九月,天气寒冷江水都结冰了,契?何力率领军队渡冰而过,高句丽军队大败,唐军乘胜追击。”

    “契?何力将要南下与苏定方一起拿下平壤时,漠北又再次发生了叛乱,外敌进犯边境。”

    “高宗为平定北方叛乱,只能召回契?何力这支军队班师,这次漠北的叛乱,使得唐军南北合击高句丽的计划落空,战争陷入了持久战。”

    “之后不久就到了冬天,高句丽的冬天也是天寒地冻的,这也再次成为唐军进攻的阻碍。”

    “在这之前,高宗让新罗方面策应苏定方的军队,新罗王亲率大军北上,想要和苏定方合军一处。”

    “但是在新罗进军的过程中,遭到百济地方军队的抵抗,直到很久之后,新罗才打下这座城池。”

    “之后,苏定方催促新罗把粮草快点送来,高宗也敕令新罗赶紧苏定方输送粮草。”

    “而新罗拖拖拉拉的,一直等到十二月才准备好粮草,这批粮草由金庾信运送。”

    “没有等到新罗军队到的时候,唐军的粮草短缺,而冬衣也有缺失,这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导致进攻高句丽最佳的时机已经丢失。”

    “龙朔二年二月,新罗的粮草才送到唐军军营,时机已经没了,此时,唐军想要攻克平壤已经没有机会了。”

    “见此情况,苏定方无奈,只好解除平壤的围困,最后班师回国。”

    “龙朔三年五月,唐朝北境又发生战事,原因是吐蕃与吐谷浑互相攻伐。”

    “但是,吐谷浑不敌吐蕃,结局是吐谷浑被打败,面对来势汹汹的吐蕃大军,吐谷浑可汗只好率领底下的众部落,放弃吐谷浑,投奔凉州,请求内附唐朝。”

    “面对吐谷浑的请求,高宗任命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右武卫将军屯兵于凉州和鄯州,以防备吐蕃的进攻。”

    “龙朔六月,高宗又任命苏定方为安集大使,管制众军队,为吐谷浑的后援。”

    “乾封二年,苏定方去世,终年七十六岁。”

    “高宗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不知道苏定方去世了,等到高宗听说了苏定方去世的消息,非常悲痛。”

    “并且责备大臣,苏定方于国家有功,是肯定要进行嘉奖追封,你们不说苏定方去世的消息,以至于苏定方去世的时候,朝廷未能颁下褒奖。”

    “高宗说完之后,忍不住又感叹了一番。并且,紧接着就下诏,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以及幽州都督,谥号为‘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