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父皇是朱由检 > 第23章 船到码头直然直,鹏哥带队再入城

第23章 船到码头直然直,鹏哥带队再入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话间秦逸、吴富贵、朱???啤⒎延裾洹⒑渭仔拢?迦饲W潘钠ヂ砝吹铰胪贰

    船上众人又是一番忙乱,把马背上不多的物资搬上甲板,两个女孩子住进二层船楼,还有方瑜即将过来,到时候三女住在一起,

    一层的船楼,鹏哥准备留给方以智和汤若望这两个宝贝蛋,其他人睡甲板和底舱。

    为了不节外生枝,两个妹子又换上民妇布衣,涂上“鹏哥牌”染料,连青丝秀发也用布包好,看起来平平无奇。

    为防万一,两把骑弩也都留给她们,朱???啤⒎延裾洹⒑渭仔氯?嗽菔本痛?诖?ァ

    “秦逸、徐海峰、吴富贵披甲持兵,跟我进城!”

    “是!长官!”

    ……

    鹏哥一马当先,身上铁甲铮铮,手持唯一的丈八长枪,蒙着面巾、刻意压低的碟盔下,眼神锐利。

    后面三骑穿着皮甲,戴着毡帽,腰悬长刀,同样面巾遮脸,蹄声?N?N,直入完全不设防的城门。

    先去城东找赵华,增加一份战力,穿街过巷时,不多的路人惊恐的回避,没打旗号也搞不清这到底是谁的兵。

    大顺军、建奴都是缴获大明甲胄兵器起的家,不同的是,人家建奴在沈阳城外绵延十几里的工匠铺,已经完全实现了装备自产。

    而大顺军这边还是逮到啥用啥,唯一和明军区别的不过就是蓝色的罩衣而已。

    不打旗号,普通百姓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反正看见大兵,赶紧躲远点总没错。

    听到马蹄声响,早就等急了的收拾妥当的赵华,立刻把院门打开,四人翻身下马进院。

    “鹏哥!”

    “等急了吧!”

    “嗯呢!”

    “东西搞到没?”

    “成了!”

    赵华进屋拿出五个包裹,鹏哥随便打开一个,是专门给二品官的黑犀牛角轴,彩绸空白圣旨,数一数有十几份,够用了,其他的官服腰牌乌纱帽啥的都弄到手。

    “太好了!”

    鹏哥喜上眉梢,也没废话,知道赵华甘冒奇险,能从皇城搞到这些肯定不容易,都记在心里,他招呼了一下三个小兄弟。

    “这是赵华,你们喊华哥!”

    “华哥好!”

    “各位兄弟好!”

    赵华看着鹏哥身后的三个精神小伙,很是震奋,人不在多,精悍就行。

    “鹏哥,我这边已经收拾妥当”。

    “走!先去汤若望那边!”

    鹏哥招呼一声,把赵华这边几个包袱皮分了,让赵华骑秦逸的马,两人共骑,逸哥儿伤还没好透,骑马快行有些吃不消。

    一行五人直奔城西汤若望的小院,焦勖正在院门外急的团团转,一看鹏哥五人策马而来,高兴的直挥手。

    “鹏哥,我和神父都准备好了”。

    “很好!”

    鹏哥翻身下马,昂首进院,汤若望换了身大明袍服,还带了个斗笠遮阳,看到皇太子如约而来,立马迎上。

    “神父您好!”

    “哦!亲爱的鹏,我们现在就可以出发”。

    “好的,马上就走!”

    两辆木轮车旁,汤神父的家仆潘尽孝,对着神秘的“鹏哥”抱拳行礼。

    四个木箱上面大包小包,主要是各种书籍和文稿,箱子里面是各种仪器和工具。

    鹏哥两眼放光,这些都是宝贝啊,拿钱都买不到的宝贝蛋。

    “云飞贤弟!”

    焦勖递过来装着碎银的布袋子,有些脸红的过来交差,鹏哥没接,给他当辛苦费。

    “你交代的苏钢钻头都搞到了,火器库的罗二靛不上路子,我知道他手里有好几支鲁密铳,我出银子买一支他都不肯,非说没有”。

    “草!”

    鹏哥一听火就上了头,这些陈年老吏,把大明公库当成私人发财的聚宝盆,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装比?今天就让他成为傻比。

    “华子,你和秦逸带汤神父他们去方检讨家集合,再找辆板车,帮他家搬东西”。

    “好嘞!”

    “海峰、富贵,把包裹放车上,跟我走!”

    “是!长官!”

    焦勖骑上赵华让出来的马,道了声谢,在前面带路。

    赵华、秦逸、汤若望、潘尽孝四人,推拉着两辆装满物资的木轮车往城南方家而去。

    ……

    大明负责火器制造,是工部“虞衡清吏司”管辖的军器局,储存火器的仓库叫戊子库。

    大明文武有多少人趴在上面吸血,吸了多少年难以计数,任何时代,军火制造就是最大的肥肉。

    军械属于易耗品,不谈作战了,就是平时演练也有损坏。

    尤其是万历三大征,加上萨尔浒大败,对大明来说算是伤筋动骨,但是对负责军器的人来说,就是一场盛宴。

    到了崇祯年,年年大战苦战,一言不合就是全军覆没,新组建的军队,无论战力如何,总不能让人拿着木棍去打仗。

    说个关于鲁密铳的冷笑话,当时赵士祯自掏腰包仿制并改进了鲁密铳。

    《武备志》言:“鸟铳:唯鲁密铳最远最毒”。

    万历皇帝看到鲁密铳这样的神兵利器,当然非常高兴,朱笔一挥批了三万两银子给军器监,让造个三千支。(成本合八两一支)

    别嫌少啊,按照当时的火器配备,一个营(明军编制三千多人)装备差不多一千支左右,这就能武装三个营头。

    好家伙,八竿子打不着的御史们纷纷跳出来,明确表示反对。

    正常一点的:鲁密铳价格太贵,会大大增加已经非常紧张的军费缺口;

    奇葩的理由:鲁密铳威力太大,会让大头兵过于依赖,只想靠着鲁密铳取胜,难道咱们大明兵将,没有它就不能打仗了吗?岂有此理!

    最无耻的理由:赵士祯这人本来人品就有问题,仗着字写得好,没经过科举正道就得了官身,属于幸进之辈。

    他造鲁密铳必然包藏祸心,至于是什么祸心,本官不清楚,让有司去严查。

    赵士祯忙着造鲁密铳,还要应付这些无中生有,狗血弹劾,搞的心灰意冷,造了一批后,扛不住压力直接请辞。

    万历皇帝也没法子,不造就不造了吧,把剩余的钱退回来。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总共也没造出多少支,工部说三万两银子全花完了,问就是买材料了,留着造鸟铳吧。

    万历派人去查账,架阁库失火账本被烧了,有司正在核对,然后这事就这么拖啊拖的,最后不了了之。

    其实真正原因简单的令人发指,原有的鸟铳生产利益链,已经形成惯例,上下其手之后,发到士兵手里的就是一堆破烂货,炸死炸伤自己人比杀伤敌人还多。

    好吧,这很大明!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