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父皇是朱由检 > 第62章 三挺三收要睁顶,登州城外古拉格

第62章 三挺三收要睁顶,登州城外古拉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温柔乡是英雄冢,古人诚不我欺!

    鹏哥从玉臂长腿环绕中,艰难的挣扎出来,费美人已经耗尽气力昏昏而睡。

    造孽啊!大白天的!

    鹏哥那个能防弹的厚脸皮,居然神奇的有些红。

    太禽兽了

    才十六岁的妹子啊!

    嗯嗯!

    他比禽兽不如,也就略微好上一丢丢。

    还有一堆事情要办,可不能陷在温柔乡啊!床!放开我!我要去干活!

    鹏哥努力的把手从温柔中移开,费美人喃喃的乞饶,连脚趾头都不想动一下。

    鹏哥也就不再逗弄她,自己穿上费美人给他准备好的衣服鞋子,施施然的出门而去。

    交代在门外呲呲傻笑的两个侍女,别打扰如夫人休息,让她睡醒再说,有些累着了,嗯嗯!是这样。

    ……

    “都特么站直了,老子再说一次拔军姿的要领,注意听清楚了!”

    红武军神机营甲哨哨长姜阳,神气活现的挥舞着“精神注入棒”,对着面前五个队,其中半数是新兵的手下大声呵斥。

    “拔军姿口诀:三挺三收一睁一顶!队正李二虎!什么是三挺?”

    “报告长官!挺颈、挺胸、挺腿!”

    刚被提拔当了队正的李二虎扯着脖颈大吼。

    “很好!很精神!”

    姜和尚赞许的夸了一句,走到一个个子挺高,瘦骨嶙峋的新兵面前。

    “新兵!叫啥名?”

    “小的叫李大正!”

    “放屁!早上怎么教的?重新报告!”

    姜和尚虎目一瞪,吓得这个十六岁佃户子弟,小腿簌簌的抖。

    “报告长官,俺叫李大正!”

    “这一棍先记着,下次再犯加在一起罚,新兵李大正!”

    “到!”

    “拔军姿三收怎么讲?”

    “报告长官!收下巴、收小肚、收收收屁股!”

    “很好!”

    姜和尚很满意,也就不再考较这些新兵蛋子。

    “拔军姿一睁要你们把眼要睁大,直视前方,要有精神!一顶就是头要向上顶,天塌下来都要顶住!

    那谁,把眼再睁大点!哦!那啥,眼小不怕,也要瞪到最大!”

    ……

    同样的场景在登州城四个城门内,街道宽敞处进行,城禁还未取消,只有登州水城的人才能从东门进出。

    鹏哥骑着马进了城,也没打扰新兵训练,直接就去了甘家大院。

    今天早上宣布过明天的福利和今后任务,城内的百姓一片欢声笑语。

    只有这里一片死寂,不时还有压抑的抽泣声,赵华领着三个哨的亲卫,连殿下出行都抽不出人去护卫。

    早上赵华去安置好城内力工们明天事情后,急急忙忙就跑回来坚守甘家大院。

    当然也是鹏哥自己不用的,以他的身手,谁保护谁还不定呢。

    再说两城离得那么近,城头上都是自己人守卫,没必要搞的前呼后拥,装比给谁看?

    这里关押着昨日万花楼前被缴械的八十多甘家家丁,还有昨晚被抓捕的“乡绅”家丁,算起来也有八十多人。

    这一百六十七人就是现在登州城的隐患,被分开来关在四间屋子里,两个哨轮换着专门看守这些人。

    其余的还有四百多乡绅家眷、仆役、丫鬟,被混在一起关在各处空房中,一个哨盯着就行,连轻伤员们都一边休养,一边拎着缴获的猎弩协助警戒。

    相当于甘家大院里关的人,堪比原来登州水城的战士数量。

    鹏哥也有些为难,昨天诛杀那些确认投降伪清的,他毫不犹豫,榨干之后立即处决,没有任何怜悯。

    但是这些人都杀了吧,太过残忍,用吧又用不上,放也不能放,关在这里更不行,既浪费粮食,也浪费人手。

    这一路上鹏哥就在琢磨这事,估计是神清气爽之后,脑筋转速加快,这不,他已经有了主意。

    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鹏帅到!”

    “敬礼!”

    “礼毕!”

    鹏哥把战马交给亲卫,问了下赵华的位置,直接就去找他。

    “鹏帅!”

    “大华啊,这两天把这些俘虏安顿一下”。

    鹏哥的想法很简单,一个是甄别,把原有的俘虏家眷中属于奴仆的,有家放还自家,作为普通劳力使用。

    家不在这里的男女分营,调到水城去,补充各个劳动营的人手,由天津卫过来的家眷领着干活。

    剩下来有血仇的三百多缙绅直系家眷,都关到城内东北角县学去。

    安排她们做手工活,如军鞋、草帽、号褂之类,自己挣口粮,只要留一个哨看管就行。

    “鹏帅,那些家丁护卫怎么办?”

    “押到水城东边,亲卫去一个哨,再让黑龙那边出一个哨,轮流看管。

    从天津卫来的人里找些干过盐户的,咱们在这边建立自己的晒盐场”。

    “是!长官!”

    大明晒盐法早就成熟,天津卫那边的盐业生产,由设在沧州长芦镇的都转运使司管理。

    天津卫在渤海湾海滩所产的海盐,就是大名鼎鼎的“长芦盐”。长芦盐区风多雨少,日照充足,海水蒸发快、含盐量高,是优良的盐场,高峰期年产百万担。

    鹏哥虽然搞了不少盐砖,但是用一块少一块,加上现在又要供应城内的两万多人,未来还有城外更多的人口。

    后世人难以理解古代对盐的重视,那是产量严重过剩,大部分盐都被当成工业原料,没人觉得盐这东西有啥好珍贵的。

    但是在古代,盐铁就是国家的命脉,而对普通百姓来说,充足便宜的食盐供应简直是奢望。

    譬如这从福建传来晒盐法,明明已经在长芦盐场成功产盐,大明八成的产盐地,还是原始的煮海为盐。

    要知道海水含盐量也就百分之三左右,一百斤的海水也就能熬出三斤盐的比例。

    想烧干这一百斤水,要的人力和柴火、器具,自然就导致盐价注定成不了大路货。

    当然,也不是有海就能晒盐的,那需要充足的日照,良好的泥滩,注意!沙滩可不行。

    鹏哥观察过登州城北面的海滩,水城这边往东延伸的沙滩并不算长,还是有一大截上几百亩的泥滩入海。

    上面碎石嶙峋,地形不是太好,想建造晒盐场可是要费点力气。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