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父皇是朱由检 > 第122章 葛寒城驻丁字湾,梁峰今日初登台

第122章 葛寒城驻丁字湾,梁峰今日初登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龙骧营九月十七早上从莱阳坐船出发,河道不是直来直去,一路蜿蜒曲折,总航程差不多一百四十多里。

    九月十八下午抵达的羊郡港码头,这个后世因为五龙河大量泥沙淤积,最后不到十米水深,被彻底废弃的海港。

    此时却是水深港阔,背靠巍巍群山,面向浩浩大海,这里的海是陆地围起来的大湾,“丁字湾”。

    羊郡三面环山,隐蔽性非常好,曹魏之际是司马懿在胶东半岛南部屯兵之地,他在此建城置戍伐辽,史称高丽戍。

    海湾地势平坦,潮间带宽阔,不易受风浪影响,再加上湾内水深宽广,能容下大海船,于是就有了羊郡港。

    此港真正商业发达,成为重要的商港,还是在伪清康乾之时,此时还未发迹,并不出名。

    鹏帅是准备将其建设成登州南部重要军港之地,自然非常用心,来的路上就和葛寒城细细的交代过此地建设事宜。

    至于不可逆转的淤塞,那还要两百年之后,现在勿需操那份闲心。

    羊郡盐场的拿下,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就连队列都走不齐的东江哨,在潘子和四名老兵指挥下,也顺顺当当拿下一家大户。

    这些灶头都是色厉内荏,又身处相对偏僻之地,一群井底之蛙。

    几十个平时在盐丁面前扬威耀武的家丁,真遇到狠角,还是把八家大户一网打尽的那种,大多都做了缩头乌龟,没几个敢龇牙的。

    人家可是大明官军,这些人才不会为了这点粮饷造反,老爷也是大明的灶头,提不上手的吏员而已。

    就是这八个大户加上这两百多的家丁,居然就控制着锯齿状五十多里的海滩,还有数万亩耕地,管理两千多户上万人的灶户。

    灶户们畏惧的也是大明官府,这些灶头在他们眼里就是官府的代表。

    而这次如狼似虎打上灶头家门的,是比他们更高层次的官军,灶户们围观看热闹的同时,也是心头火热。

    最好把这些狗东西满门抄斩,没了债主,那些阎王债也就不用还了。

    这一夜灶户们都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们模模糊糊的感觉到,盐场的天要变了。

    果然,他们的感觉是正确的,十九一大早,大兵们就来灶户们的聚集地吆喝。

    “各家各户当家的,今日不煮盐,巳时初(上午9点)去灶头家大院集合,大帅发粮、免除债务,过时不候!”

    灶户们一个个竖起耳朵,听了几遍、又把大腿掐肿,再三确认这不是梦,立马全都炸了,

    大帅来了!天就亮了!

    大帅来了!青天就有了!

    灶户们昼夜勤劳,岁无宁日,日出之前就举家登场开始劳作,至日落而不得休息。

    赖以为生的灶房,既是灶户们烧盐之所也是居住之屋。

    “其房形如覆盂,不可仰视”,只能“鞠躬俯入”。

    灶房矮小,空间局促,内部又有锅灶,屋内堆满了草荡地收割、晒干的芦苇和大米草、盐蒿等各种滩涂植物燃料。

    烧盐之时灶丁需时刻在旁守候,“立不住片刻,汗蒸如雨”,即便是在盛夏酷暑之时,亦“不获时刻暂离”。

    如此差的居住生活环境,如此艰苦的煮海为盐,还要耕种田地,一家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年底一算还欠了灶头好多钱没还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穷哥们互相帮衬着硬挺。

    如今一切的痛苦根源即将消散,怎么不让人欣喜若狂。

    八大灶头各自负责一片,每个灶头管着两百到三百不等的灶户,这也就对应着各家监工的人数,一个监工管着十户。

    很快八个灶头家的大院里,就三五成群的聚集了忐忑、拘谨的灶丁,没人敢压着时辰来,都是呼朋唤友早早抵达。

    进了大院立马鸦雀无声,大气都不敢喘,院内院外都站着昨天看见的大兵。

    看起来和自家小子差不多大,个个满面红光、目不斜视,站的笔挺。

    衣着整齐干净,还穿着奢侈的布鞋、打着利索的绑腿,手里也是一色的短矛。

    梁峰在潘子哥鼓励的眼神中,鼓足勇气,拎着铁皮大喇叭,大步走上今日属于他的舞台。

    其实也就是这个名叫李隆源的灶头、他家一边大的三张八仙桌,搭起来的台子,还要踩着凳子上去。

    “庚字灶的老少爷们,俺是大明山东总兵官鹏大帅麾下,东江哨哨长梁峰”。

    说开头了,梁秀才激动的心情也平复下来,按照潘子哥教的内容复述。

    “查庚子灶灶头李隆源无视盐法,肆意贩卖私盐谋取暴利。

    《大明律》凡贩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若有军器者,加一等,诬指平人者加三等,拒捕者斩。

    李隆源就地正法,来人啊!把拒捕老狗和其三个狗崽子,悬首示众、以儆效尤!”

    “是!长官!”

    王云熙、赵绪、王征、贝子塬四人用长枪挑着四个龇牙咧嘴、死不瞑目的首级,可不正是李隆源和他三个儿子。

    这四个人,庚字灶的谁人不识?一时间胆小的倒抽冷气,胆大的笑出声来。

    当然,他们再看向这什么东江哨大兵的眼神中,也多了几分畏惧之色。

    这就叫杀鸡骇猴!老子连灶头都杀,你们最好听话点,这办法就是简单粗暴,但是非常有效。

    “下午未时(13:00点)到各自口粮田集合,按照现在耕种的土地,重新定界登记。

    今后这田就分给你们种,明年收粮三成交公,七成自留,这是国难税只收三年,第四年开始只收一成……”

    梁峰把分田和今后的粮税情况一说,下面两三百号人呼吸都粗了三分。

    开玩笑呢,他们现在佃租的都是六成,这一下就少了一半,能不高兴嘛?

    “从今天开始,不再煮海为盐,明年开春后,利用海边泥滩涂修建晒盐场,煮盐的方式彻底取缔”。

    “嘶!”

    众灶户都傻眼了,晒盐?听说过、没见过啊!这个他们真不会,但是也不敢问。

    “明天开始,现在站在这院里的人,全部去码头干活,一日三餐,顿顿管饱,每月一两五银子,月头就发,先拿钱后做工”。

    “嘶!”

    众灶户都两眼放光,钱不钱的听听而已,就这一天三顿,顿顿管饱就是最致命的诱惑,拦不住的那种!

    “吸溜!”

    有人没出息的咽起口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