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辛苦跋涉九百多里,过海、过江,每日奔行近百里,一路顶风冒雪,餐风饮冰,疲累不堪,李二虎终于杀进这座注定属于他的城池。
说起李朝的城池,简直就是个笑话,铁山城原本在东江军手里的时候,还重新休整过。
虽然是夯土墙,但是墙体、女墙、垛口、城楼、角楼、城门和瓮城等部分这些全部都弄上。
城墙外围还挖了有护城河,建了羊马墙,可惜都被建奴拆毁、捣烂。
而崇祯十年(西历1637年)“丙子胡乱”之前,李??的奇葩策略是让出大路、修筑山城、配以火器防守。
结果正中黄台吉下怀,玩了个直捣黄龙,一个月时间就攻下汉城。
利用冰封海面,挥手打下江华岛,李??白衣出城三拜九叩认怂投降。
从辽东到汉城赶路都要一个月,可想而知李朝的“官军”废柴到何种地步。
铁山郡的城是重新建的,就是个土围子,对身在汉城的李朝官府来说,这边靠近边境,穷乡僻壤。
曾经这里也辉煌过,当年毛帅在这里开荒屯田,最高峰一年粮食产量可达十五万石。
这才过了七年,整个铁山郡还没恢复元气,周四里的郡城内只有两百多户千余人,守军更是只有可怜的五六十人。
二虎的铁山营前锋哨,就这么直接冲入城里,打杀四五个不上路子的守卫后,余者一哄而散,前后城门就这么夺了下来,闹着玩一样。
后续部队抵达后,直接鱼贯入城,这狗龇牙的天气太冷了,看看天色将晚,弟兄们都迫切的想找个暖和的屋子休整。
李二虎进城后,直奔城内郡守府,听起来是个大衙门,其实别说跟大明的县衙比了,稍微有点能力的大明地主大院,都比这个强。
就是个三进的小院子,砖木结构,非常的寒酸,就这已经是郡城最好的建筑了。
“营座到!”
“敬礼!”
“礼毕!”
“长官,此人就是郡守朴国昌”。
彦语翻译项正明正在协助审讯,看到李长官到了,赶紧敬礼汇报。
李二虎瞥了一眼鼻青脸肿,眼神愤恨的“郡守大人”,忍不住冷笑了一下。
“继续讯问,老项你不用留手,不上路子就杀掉!”
“是!长官!”
铁山营游击指挥葛桥,拿着一张铁山郡舆图和账册过来,葛桥今年十七,最早是二虎手下的队正,一直干到现在的游击指挥,是铁山营二把手。
“头儿,这边人好少啊,听起来二十个里,实际上就是二十个小村子。
一个村才四十户左右,账册上还不到四千人,加上城里的也就五千刚出头”。
李二虎在路上跟项正明聊了不少,项翻译家原本在登州府有个小铺子,专门做李朝这边的买卖。
所以会说李朝的土话,后来东江镇没了,李朝也屈膝事虏,谁还敢往这边跑,铺子就黄了。
之前项正明在后勤部当“会计”,这不,需要人到李朝当翻译,他就主动报名,今年二十出头了,再不搏一搏还等何时?
因为他参加过统一的军事训练,还是后勤民兵营哨长,所以这次给了个把总的职务,相当于铁山营的三把手。
配发了燧发手枪和军刀,可把他美死了,工作积极性非常高。
当然李朝贵族和文化人都会汉话,这边的四等民制度腐朽落后,标准的血统论,而最低级的就是奴婢,也叫贱民。
这种国家被人踩在脚底不稀奇,能翻身才真正奇了怪。
李二虎拍了拍葛桥的肩膀:
“账册上的良民是要交丁税的,贱民不算人,等明天下乡就清楚了,这么大的地盘,没有万人才是笑话”。
“这样啊,能有万人以上,咱们前期任务才够用啊!”
“今晚好好休息一下,吃顿好的,明天按计划把五个哨拆散了,每个里排一队人过去。
拿下二十个小地主,利用缴获的物资,整合各个里的人手,把青壮都抽出来干活。
这边东江镇驻扎过,当地人基本上都能听懂大明话……”
李二虎和葛桥摊开舆图,开始图上作业,按各队的编号,直接就把人分好。
“每个哨负责四个里,哨长、副哨长每人带半队老兵,巡视自己负责区域的情况,你带三队火枪兵机动,查缺补漏”。
“头儿,你这边就留两队火枪兵,是不是有点少了?”
“没事,明天上午我带四哨管律整合城内的人手,有两队火枪兵给我当护卫足够了……”
鹏帅对这边的政策很残酷,除了后期解救的大明百姓甄别后,待遇视同登州例,李朝人全部视同劳动力的存在。
没有什么分田到户,和所谓国民待遇,干活给饭吃,就是这么简单。
这种简单粗暴的划分,李二虎同志那是最得心应手,就是简化版的古拉格。
把已经成熟的管理模式,拿过来照葫芦画瓢即可,开春后田也照样种,集体耕种,专人负责,别指望农闲,不干活就没饭吃。
肯干活就能吃饱,还是一天三顿管饱!当然少年兵都要挑出来,既是人质也是仆从军。
女眷们抽出来做饭洗衣,缝制衣鞋,都别想闲着,都有任务和指标。
按照鹏帅的意思,这就是个大集中营,为什么他会对李朝这么苛刻?
后世来的鹏哥,对这个李朝很是厌恶,以“大明孝子”自居的李朝,无疑是大明帝国最重要的藩属。
没有万历壬辰年大明派兵东征,这个国度早就变成倭国领土了,说一句“再造之恩”不过分吧?
大明耗费无数钱粮,数万将士血洒异国,最后也没落个好,这个三韩国度(特指南边)后世丑陋的嘴脸更是让人恶心。
鹏哥曾经也被一些洗地贴迷惑,一厢情愿地认为,即便在伪清崛起后,被迫臣服的李朝仍对前明恩泽念念不忘。
譬如坚持崇祯纪年(都是私下自娱自乐,官方文件白纸黑字用的伪清纪年),譬如官方祭祀等等,哎呀!好像真是那么回事。
但细细思量,这些都是惺惺作态“又当又立”,表面文章,内部政治正确而已。
实际就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哩!
呸!啥也不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