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真不想当国公爷 > 第12章 恩赏备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山草庐,周皇和几位大臣坐在户外。

    天色渐暗,夕阳洒在田野上,农人们回归庄上。

    灯光渐起,炊烟袅袅,狗吠虫鸣,田园风光。

    杨庭云诗兴大发,想要吟诗,却想到这里是陆禹的地盘,不由道:“今日见田园躬耕之乐,又听学童朗朗读书声,真是盛世美景,若是陆国公能再出佳作,此行便是完美收官!”

    周皇点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每次念诵,心中又有新的感悟,实在是不世佳作。”

    赵峥赶忙道:“今日陆国公一定要再作上一首,不然吾等连睡都睡不着了。”

    就连向来板正的胡先也道:“今日亲见,胡某才知陆国公之才情胸怀,他日必为我大周之栋梁。”

    陆禹被夸得脸红,还是不太情愿,一来剽窃前世古人的大作有些心虚,二来自己只想低调做个富贵闲人,不想太锋芒毕露。

    但周皇直接说道:“陆爱卿不要推脱,不然朕就真下一道旨来逼你了。”

    陆禹推辞不过,思忖片刻,想到一首能够抒发心中想法的古诗。

    当即命秋香春草取来笔墨,陆禹看了看这派田园风光,潦草下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北篱下,悠然见东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收下笔,陆禹拱手道:“晚辈只愿躬耕东山,此生便已足。”

    众人回味在这首诗的意境中,久久没有说话。

    直到萧大宝将亲自下厨的番茄炒蛋、辣椒炒肉、蒜蓉红薯叶、家常豆腐端上来,大家才回过神来。

    只是比起过去定风波引起的激动,几位大臣却是不愿开口评价,就连周皇都没提这茬,直接开始品尝美味。

    与平日里吃的各种美食不同,甚至与白天吃的烤鸭都大不相同。

    这几道菜调味和烹制方法都很简单,最重要的酸甜苦辣鲜都来自食材本身,但正是这种自然新鲜的美味是那么让人动容。

    陆禹品尝后夸道:“殿下的厨艺已经超过微臣了。”

    兴许是美味太过震撼,或者今天太过奔波劳累,几人吃得狼吞虎咽都没空说话。

    直到吃完后,周皇打了个饱嗝,连叫好后才道:“陆爱卿,你的胸怀才情都令朕感动,太子跟着你学习,朕很放心。”

    见周皇一本正经起来,众人连忙正襟危坐。

    周皇又道:“本来朕欲夺情,直接启用你为詹事府詹事,好辅佐教导太子。

    更想让你尽快学习朝政,为我大周百姓谋福祉。

    但你毕竟年少,朕依然心有不忍。

    今日暂不封赏你官职,朕便将东山的皇家猎场和皇家田庄都赐予你,方便你培育良种造福天下。”

    陆禹嘴角抽了抽,看来皇帝还是不打算放过自己。

    周皇看了看太子,说道:“不过该做的事情,你还是要做的。

    太子的课业等一应事务,你还是要挑起担子来,可不能让他荒废了。

    此外予你直接进宫见朕之权利,培育良种之事所需一应支持尽管提出,待良种推行天下,自然有你的功劳。

    今后再莫有隐居山野不问世事之想,你是我大周未来的栋梁,朕还等着你呢。”

    品过美食,留下赏赐后,周皇一行连夜回了京城。

    这一次最高兴的是太子萧大宝,周皇的旨意,相当于给了他变相的自由。

    跟着陆禹在东山种田,可比关在东宫跟老学究们读书有意思多了。

    回京的路上,杨庭云有些担忧地对周皇说道:“陛下,就如此让太子殿下在东山留住,恐怕。。。”

    一旁的王坤道:“别的倒是好说,就怕衍圣公不太高兴啊。”

    周皇却道:“烨儿在东宫读书,屡屡逃至民间胡作非为。

    如今才跟着陆国公不过数日,就变得孝顺温厚还心怀百姓。

    你们说哪样的太子更像未来的一国之君?”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皇帝打太子的时候是真的下得去手,可如今宠溺起太子来也够可以的。

    ——————

    不知是不是周皇来过的原因,萧大宝的积极性更高了,天不亮就带着同学们下了田,忙得不亦乐乎。

    如今被周皇下了旨,陆禹可不能再散养这个宝贝疙瘩。

    只好在种植园一旁打上遮阳伞,让春草摁摁肩,让秋香沏壶茶,看着萧大宝带着同学们精心伺候这些作物。

    “同学们,跟我念!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这帮十几岁的少年用不完的力气,一边干活一边跟着陆禹念诵《悯农》。

    “你们将来不论当了大官还是大将军,都要记得为师这首诗,切不可浪费粮食,也不可欺负农民!”

    “是,老师!”少年们异口同声。

    ——————

    京城,杨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北篱下,悠然见东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杨清研怔怔地出神,口中轻声重复着这首诗。

    “嘿~猜猜我是谁。”一双修长的手蒙住了杨清研的双眸。

    杨清研挣脱手,作势便要打:“好你个秦如意,习武便了不起啊,走起路来都没一点声音,跟个鬼似的。”

    秦如意挺起傲人的胸脯,英姿飒爽地拿起一支玉萧耍出个剑招。

    这时又一位美人走了过来,与杨清研的端庄气、秦如意的英武气不同,这位身子骨纤弱,若是陆禹在场一定会想起林黛玉。

    秦如意赶忙收起玉箫,前去搀扶道:“沐雨妹妹,今日你气色好上了些,可是吃了那烤鸭的原因?”

    沐雨全名宋沐雨,宋国公的小孙女。她一眼看到桌上的纸张,拿起来读了一遍。

    “莫不是陆国公的手笔?为何没有在京中流传。”

    杨清研苦笑:“陛下不喜欢,陆国公以此明志,想要隐居东山。

    可他文采斐然一身本事又胸怀宽广,乃是不世出的奇才,陛下又怎么肯让他归于田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