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没有的话,朕这边倒有个想法。”
“你看啊,像那些刀伤什么的,光敷药包扎,恢复的好慢好慢,你说咱们能不能拿缝衣针把伤口缝合起来,缝前缝后用烈酒和火焰做好消毒工作。”
季无垢听得呆了下。
他神医的名头不是吹的,许多东西一点即透,昏君看似天马行空,但听在他耳朵里,仔细想想,似乎真有一定的可行性。
宴芝意犹未尽,再接再厉:“对了,现在的酒纯度不行,朕从前看过一本书,上头记载了酒水提纯的方法...”
“如果掌握缝合术,配合好消毒,也许新鲜的断肢都能接起来,啊,宫里有个老宫人老是喊着脑瓜子疼,朕怀疑他脑子里长了东西,不若我们把他脑袋打开,用刀把东西割掉,再把脑袋缝上。”
听她越说越离谱,季无垢几次想出言打断,最后还是李还真无奈道。
“陛下啊,人脑袋打开了,能活吗?”
宴芝顿时烧好一锅鸡汤:“尝试都不去尝试,又怎么知道究竟行不行,万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医术同样如此,在摸索中不断总结完善进步。我们现在用的草药不正是先人们一样一样试出来的?”
季无垢瞥了她一眼:“陛下收容病患,免费为他们治疗,是为了拿病人做试验?”
“对于病入膏肓药石无医,家里没钱的垂死之人,寻求医学院不失为一个机遇,若能治好皆大欢喜,治不好还能为家里换取一笔可观的抚恤金。”
李还真若有所思:“军中将士大多死于外伤与失血过多,真如陛下所言,针线缝合可以加快伤口的止血愈合,势必能挽救更多将士的性命。”
宴芝小鸡啄米:“朕就是这么想的。”
“用什么线呢?又上哪儿去找刚好受了外伤,没失血而亡的病患?有些病患不是说有就有,尤其那些缺胳膊少腿的。”李还真一本正经的和昏君探讨起来,宴芝突然大手一挥,凶残无比。
“死牢里多的是。”
“嗯??”
宴芝笑而不语。
人权是和普通人讲的,有些脱离了人的范畴,畜生不如的玩意,就该用残躯发光发热,为人民做贡献。
——宴芝愤青的想到。
喋喋不休说着自己仅有的医学常识,季无垢认真听着,除了开脑袋那个,像缝合,他愈发觉得可行,不过感染是个大问题,再则有几个人能承受得住生缝?
季无垢陷入沉思,不知不觉进入到院长的角色中。
见他低头沉思,宴芝心知妙计得逞,目光瞄准了李还真,话题渐渐扯回国学院上。
自从听到以工抵学费,李还真一直好奇着一件事。
“陛下,少年班、成年班的学子可以抄书换钱,食堂洗碗打饭,帮忙照看幼儿班的孩童,那幼儿班的孩童如何以工抵学费?”
“朕不是圈出了一大块地用来种菜,养鸡养鸭吗,地里拔草,喂鸡喂鸭都行,总得给他们找点活干,白得的机会不珍惜。”
“我明白了,还是陛下想的周到。”李还真平和的目光中,透出一丝笑意。
一旁的季无垢垂下眼睑,掩去眼底的动容。
马车上一番话,足够判断出昏君的心性:柔软中带着果断,冷静里隐着怜悯,谈笑间藏着狠辣,这样一个昏君,仿佛缥缈的云雾,令人捉摸不定。
难怪生的这番模样,亦能惹得几位嫔妃争风吃醋。
季无垢眼尾扫向宴芝,暗忖这要是瘦下来...季无垢竟有些说不上来的担忧,毕竟在没有容貌的情况下都能俘获人心...
“怎么回事?”
马车停在国学院外,望着门可罗雀的大门口,宴芝惊讶的跳下马车。
按理来说,此时的国学院不应该和医学院一样人山人海抢着报名吗?
宴芝看了看周围,诧异的喊来负责报名审核工作的老师,老师道:“截止目前,幼儿班收了近300个学童,少年班收了一百来个,成年班最少,仅有二十多人报名,主要为都城内的百姓。”
啥??
这么一点?
读书识字的大好机会啊!天上掉馅饼不知道捡?
宴芝理解不了。
这大大出乎了她的预料。
老师迟疑了下:“陛下,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为何?”
“医学院免费入学,而国学院这边,学费一关便拦下了大半百姓。”
宴芝垮下嘴角:“学费不贵,还能以工抵学费。”
“学费不贵,但也是钱。陛下,村里人家每日要在地里劳作,还得挑水砍柴,喂鸡喂鸭放牛打猪草,洗衣做饭照顾小儿,有些人口多的还得想方设法打零工贴补家用,到了农忙,更是脚不沾地,因此家中每个劳动力都格外的珍贵。让劳动力放弃活计出钱上学,一般人家自然不乐意,他们觉着读书识字没有特别大的用处...”
宴芝多看了这老师两眼:“你叫什么名字?”
“吴非。”
“你在学院做什么工作?”
“回陛下,负责为幼儿班学童启蒙。”
“以后你就是幼儿班的主管了,主管专门管理幼儿班所有的老师。”
吴非连忙拜谢,宴芝道:“你刚才说百姓认为读书无用,怎么会没用,不是能参加科举选拔?”
“官吏只传达了陛下创办国学院,及助学贷款、以工抵学之事,科举一事您并未正式颁发政令。”
宴芝哑然失笑,一个个的,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李家村的村民沐浴在一片祥和的阳光下,几个妇人端着木盆结伴到河边洗衣服,其中一个妇人看了眼河边挖蚯蚓的孩童:“赵婶子,你家大娃二娃呢?”
赵婶子笑得眯起眼睛,脸上沟沟壑壑,满是岁月留下的印记:“今早送国学院去了。”
洗衣服的几个妇人吃了一惊。
“哎哟赵婶子,大娃二娃一个八岁,一个七岁,你狠得下心。两个娃得花不少学费吧?”
“娃他爷琢磨着认点字总比两眼一抹黑强,学费...”赵婶子咬咬牙。
“陛下减了税收,家里头这处匀一匀,那处挤一挤,总能凑出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