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墨玉话昭阳 > 第59章 达成共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夜没合眼的百里玉站在朝堂之上,听着大臣们的奏请之事,看龙椅上的皇上和颜悦色,就知道所有人都在观望说的都是皇上愿意听的,因为六部之首做了重大调整,都不敢冒然出头所以早朝还算平静。

    楚颜昭没有要奏请的事一言不发,他瞧着户部尚书谷元煜谷大人一副新官上任干劲十足的样子就觉得蹊跷,之前他带人围了程府,谷府的人去了程府探风,之后就再也没了动静。

    他不禁怀疑是程冥一人独吞了官银,老和尚说藏在渡禅寺的官银是兵部侍郎潘启明送过来的,兵部能接触到官银的机会就只有前几个月皇上下令给黄河沿岸的河道郡县拨了修缮水利的救灾款,这笔款就是由户部拨给工部,工部分发,兵部协助工部押送官银。

    但是兵部侍郎潘大人两袖清风,怎么会涉足贪污官银?老和尚除了接收官银之外别的一无所知,他私下找过潘大人但是潘大人守口如瓶,眼下只能从程冥那里下手,只要能找到剩下的官银,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审程冥。

    要不是上次太子在皇上面前参了他,他怎会如此被动?两天过去了,太子没有任何动静,他也不好擅自行动,进退两难。

    “退朝吧!太子留下!”

    皇上见大臣无事可奏就让他们退下了,他看太子的脸色并不好看似乎很疲惫,便问:

    “官银的事还没理出头绪来?”

    “儿臣辜负了父皇期望,还请父皇责罚!”百里玉拱手说道。

    “此等大事不可操之过急,你多注意身子,不要为了案子天天往外跑,东宫是你的府邸不是客栈,外面的那些流言蜚语你要留个心眼才是。”

    “儿臣遵旨!”

    百里玉有些摸不清父皇的意思,对于昨晚东宫发生的一切父皇似乎并不知情,父皇安插在东宫的耳目早已肃清,外面的流言蜚语是什么意思?毕岭和小礼子并没说坊间有什么不利于他的传闻。

    “没什么事就退下吧!”皇上点到为止。

    “儿臣告退!”

    百里玉走出金銮殿还是没猜透父皇的意思,看到不远处的楚颜昭似乎在等他,他喊了一声:

    “楚大人!”

    “殿下。”楚颜昭转身给太子行礼。

    百里玉并不打算绕弯子开诚布公的说:

    “官银一事非比寻常,楚大人需竭尽全力才是!

    至于本王为什么会在小馆子里蹭吃蹭喝不过是本王喜欢在人多的地方解闷罢了。

    此等小事就不牢楚大人惦记了,楚大人的暗桩遍布天下,专门在小馆子里布暗桩就大可不必了吧?”

    “这?”

    楚颜昭没想到昨天才布下的暗桩今天太子就拿到明面上来说了,显然太子是专程打他的脸来的,可是谁人不知太子最喜独来独往,现在却说喜欢在人多的地方解闷?欲盖弥彰罢了!

    “本王匿在小馆子里跟官银一案毫无关联,你还是不愿意撤暗桩?那……”

    “撤!下官今天就撤,一定不会打扰殿下的雅兴!”

    楚颜昭听得出来太子是在给他下最后通牒,作为一个布桩之人从被人发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败了,太子知会他已经算是给足了面子,倘若让太子亲自动手,御史台的脸往哪搁?

    况且他相信太子殿下说话言而有信,既然跟官银的案子无关那就没必要跟殿下起冲突了。

    “要查清此案,无非是搜集“罪证”和“脏银”。

    既然父皇当着百官的面让你查程家,那么你在查程家的同时暗中追查“脏银”的下落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楚大人在明,本王在暗,本王暗中搜集“罪证”似乎比楚大人要妥当些,不知本王这样安排楚大人是否有异议?”

    “殿下英明!”

    楚颜昭真心实意的恭维,看殿下胸有成竹的样子,他想着太子殿下应该已经有所行动了,他不能再犹豫不决了。

    “日后楚大人建功立业的机会还有很多,你没必要在这件事上瞻前顾后,万不得已兵行险招也未尝不可,尽早了结此案也算是给天下苍生一个交待,你可明白?”

    “是,臣定当全力以赴查清此案!”

    百里玉说了该说的,转身去往雍和宫给皇后问安。

    楚颜昭此时就像吃了一个定心丸一样,起初他以为太子殿下会因为原点小馆的事怀恨在心故意在官银的案子上给他使绊子,他不得不防!

    可方才太子已经摆明了立场他是冲着查案来的,既然如此,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接下来他可得好好谋划一下怎样才能从程府撬出点东西?

    雍和宫内,皇后娘娘着凤袍端坐在坐塌上,下手边站在东宫锦侧妃,林嬷嬷端着茶走了进来。

    “今日本宫并未召见你,你怎么舍得离开你的芳泽苑来雍春宫听训?”

    皇后喝着上好的龙井茶,对于锦侧妃的不请自来似乎并不满意。

    “皇后娘娘,有一件事压在臣妾心中许久,臣妾不知如何是好?特此前来恳请皇后娘娘指点一二。”

    锦侧妃惶恐不安的低下了头。

    皇后满是疑虑的看了林嬷嬷一眼,林嬷嬷让殿内的侍女太监退了出去,殿中就留下她们三个人。

    “说吧……”

    锦侧妃置于下颚,躬身行了跪拜大礼,说:

    “臣妾不敢欺瞒娘娘,臣妾自从入了东宫和太子殿下……未曾……未曾……”

    “未曾什么?”

    皇后着急的问,她生怕外面乱七八糟的传言是真的,皇上昨晚宿在了韵贵妃的鸿澜殿,今天上朝之前就在问太子在东宫的动向,捕风捉影的事若是皇上当真了那就百口莫辩了。

    “臣妾未曾和太子殿下圆房,还请皇后娘娘恕罪!”

    “什么?不可能!太子日日护着你,他怎么可能……”

    “殿下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殿下不仅对臣妾没有一丝男欢女爱之意,而且对东宫任何一个女侍也都没有半点心思。

    近些日子殿下与坊间的一个掌柜的关系匪浅还不惜与御史大夫为敌,殿下夜不归宿时都是宿在掌柜那里,殿下他……”

    锦侧妃斗胆一口气说出了心中的疑虑,自知必然会惹得皇后娘娘大怒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

    皇后的心中犹如五雷轰顶,手中的茶盅没拿稳茶水撒在了手上却浑然不知,太子性子本就孤僻不近女色,好不容易有了侧妃,她原以为谣言不攻自破可没成想不过是太子演的一出戏而已。

    难道,太子真的有龙阳之好?这……太子可是储君,这要是传出去如何了得?

    “娘娘您先别着急,万一是误会呢?”

    林嬷嬷赶忙接过皇后手中的茶盅,掏出帕子擦着皇后手上的茶水。

    “能有什么误会?”

    皇后长叹一声,顿时没了主意,她的儿子她最了解,自他成年之后何曾跟旁的女子有染过?别的皇子早就养了一屋子的通房丫鬟唯独不是太子埋头苦头就是上战场,到头来怎么......?她都羞于启齿!

    这种隐秘之事总不能当面去问太子?这叫她如何是好?

    锦侧妃微微抬头看向失了主心骨的皇后娘娘,她头一次见高高在上的皇后娘娘会有失魂落魄的一面,她斗胆说道:

    “娘娘,臣妾有个法子能让殿下永久的留在东宫再也不去市井小馆,不知娘娘……”

    “让太子不出东宫?”

    “娘娘,只要殿下能日日留在东宫,臣妾有法子能让殿下回头!”锦侧妃雄心勃勃的说。

    皇后这次看锦侧妃没了往日的厌弃,在锦侧妃身上虽然没有京城女子的小家碧玉但她的妩媚张扬倒是叫人过目不忘,她相信只要太子能收心就一定能和锦侧妃出双入对,便问:

    “什么法子?”

    “臣妾为了太子殿下愿意赌上了身家性命只是还需皇后娘娘帮衬,唯有此法才能让太子悬崖勒马,臣妾……”

    锦侧妃露出了一抹犀利的眼神。

    “过来回话!”

    皇后招了招手,锦侧妃上前俯身在皇后娘娘耳畔小声说着她的法子,皇后娘娘的脸庞先有几分举棋不定,紧接着大有舍我其谁的凛然之气,最后恢复如常,稳稳的坐在坐塌上,露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惬意,她点了点头说道:

    “就按你说的做,其他的自有本宫善后!”

    “臣妾谨遵皇后娘娘懿旨!”

    锦侧妃躬身领命,心中悬着的那份胆怯这才散去。

    这时,百里玉走了进来,他看到锦侧妃站在母后身边没有往日的卑躬屈膝,母后的心情似乎看起来不错,这是他第一次见母后没有为难锦侧妃。

    “儿臣给母后请安!”

    “嗯!”

    “臣妾给殿下请安!”锦侧妃给太子躬身行礼,她并未抬头与太子对视只是颔首。

    “母后,今日怎么不见苗嬷嬷?”百里玉看殿内只有她们三人,便问。

    “苗嬷嬷在本宫身边待了近二十年,前几天本宫放她出宫,让她回去与家人团聚了。”

    皇后面带笑意不留痕迹的打量着太子,却如锦侧妃所言,太子对锦侧妃的情谊只是敷于表面并无真心实意,心中隐隐多了几分不甘。

    “娘娘宅心仁厚,苗嬷嬷出宫时,娘娘还赏了她白银二百两,翡翠玉镯一对,绫罗绸缎三匹,长命锁四对呢?”

    锦侧妃夸赞道。

    太子觉得有些蹊跷,平日里锦侧妃见到母后恨不能躲的远远的,今日居然敢大大方方的奉承母后?不过也好,省的叫他烦心,想起昨夜的事,他就气不打一处来,便说:

    “不过是一个年迈的奴才打发出宫便是,母后为何要费这么多心思?”

    “苗嬷嬷虽然老了但也是皇宫之中最忠心的奴才,哪能随便打发了?岂不是太过无情?”

    皇后不懂向来最重情义的太子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是吗?”百里玉露出嘲讽的笑意,“母后对一个老嬷嬷尚且如此,为何您对朝廷重臣却落井下石?”

    “太子你要谨言慎行!”

    皇后困惑不已,她目不转睛的看着太子,油然而生的怒意让她很难用正常的语气同太子讲话,后宫不得参政,太子不是不知道,他怎么能当着别人的面说出这样的话?

    百里玉意识到是自己失态了,可是一想到冷月阁一具具白骨,他的心就备受煎熬,说到底是他一手造成,他不能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母后身上,如果不是他子桑叶就不会有病无人医,更不会被活活饿死,他无可奈何的说:

    “儿臣知错!”

    “好了,本宫看太子累了,你和锦侧妃两个回去歇着吧!”

    皇后乏了不想再跟太子争吵。

    “儿臣告退!”

    “臣妾告退!”

    百里玉和锦侧妃躬身退出了雍春宫,锦侧妃并未理会心情沉重的太子先一步离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