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广播站 > 第197章 钻墙机改变战争,高产粮改变大唐

第197章 钻墙机改变战争,高产粮改变大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操纵机器大汉跳起来用力扳一下粗大的杠杆,整个机器被抬高,其他人迅速垫上木方,然后推动机器开始第二次钻洞。

    很快车门上就出现了一上一下两个大洞,凑成一个葫芦的形状。

    这下,人只要一猫腰就可以轻松地进入了。

    但工匠们还不满足,第一辆钻墙机退下,第二辆更高的又往前冲了上去,在两个大洞上方又开了一个洞。

    这下城门上的大洞足够士兵们冲进去了。

    试验完成,两辆钻墙机退出来,李世民等人来到城门查看效果。

    亲自试了一下,在这些大洞里钻进钻出,李世民等都服了。

    “真神器也!”

    “这么快就在城门上开了洞,以后攻城容易了。”

    是容易,简直太容易了,容易到让人害怕。

    高大的城墙再也挡不住敌人,因为无论多么高大的城墙都要有门,有门就有了弱点,就会被这个钻墙机轻松攻破。

    李世民忽然觉得皇城不够安全了。

    房玄龄等人这才知道为什么试验钻墙机前要清场,原来是为了不让人知道有如此攻城神器。

    封口,必须封口。这个机器太过重要,不可让旁人知道。

    君臣们马上达成一致,今日的试验严禁外传,工部造出的钻墙机就严加把控,制造技术属于国家机密,要被严密控制。

    不过想想幸好这个机器掌握在大唐手里,这就意味着大唐可以凭此利器攻城略地了。

    李世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句丽。

    隋朝三次远征高句丽,都大败亏输,这是大唐人心中永久的伤痛。

    李世民想攻下高句丽,一雪前耻已经很久了,只不过高句丽这个硬骨头不是这么好啃的,为了不重蹈前隋的覆辙,他不得不谨慎,耐心等待时机。

    有了钻墙机,他的心思又动了起来,甚至想马上组织兵力,争取年底前拿下高句丽。

    大臣们大吃一惊,赶紧劝阻。

    远征高句丽这么大的行动需要时间去组织筹划,现在已是夏天,等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出征,到了高句丽就是冬天了,这对大唐不利,前隋的教训不可不吸取啊。

    李世民也觉得这个想法太仓促了,但又觉得有了钻墙机,一切都不是问题,天冷一点怕什么。

    幸好李泰一句话打消了他的念头。

    “高句丽的冬天天寒地冻,钻墙机里的蒸汽机要烧开水就难了,烧不开水的话,钻墙机就废了。我看还是夏天发动战事的好。”

    如此便修改一下计划,等明年春末再远征高句丽好了,那时到了高句丽正好是夏天,正是最佳的时节。

    大家都松了口气,这样一来就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了,钻墙机可以多做几台,兵器甲胄也能准备得更充分。

    很快到了八月,秋收的时节。

    今年风调雨顺,各地都是大丰收的景象。

    尤其是种了玉米、土豆、红薯这三个高产作物的地方,产量多得惊人。

    李世民特地举办了盛大的仪式,感谢上天的厚赠,庆祝今年的大丰收。

    仪式完毕后,各地开始抢收粮食,很快粮仓就被堆满了。

    人们高兴地建造起新的粮仓,继续把它堆满。

    早些年的大饥荒把人们饿怕了,有多少粮食都不嫌多,拼命地种,拼命地收,收得满满当当的。

    朝廷的官员们看着粮仓慢慢地鼓起来,个个都乐开了花。

    今年不会有人挨饿了,粮价已经跌到了低谷,每个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

    今年播种高产作物的地区还不算多,基本上都在关中地区种植。

    今年的大丰收让高产作物有了足够的粮种,明年将会向全国铺开,大唐各地将种满高产作物。

    可以预料,大唐将不再缺粮。

    第一个种植高产作物的太子李承乾再一次被人们提起,被无数人歌功颂德,又刷了一波声望。

    粮食多起来后,就不再需要这么多人种地,将会有一部分人转向工业和商业,几次朝会都在讨论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以前为了保证粮食产量要重农抑商,现在情势不一样了,李世民开始考虑稍稍放开一点商业的限制,让商业更快地发展。

    有了银行后,他看到了很多数据。

    很多商人都通过银行来交易,每天的流水是一笔巨大的数目。

    李世民这才知道他一直都小看了商业,这么庞大的交易额,如果收商业税的话,朝廷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经过几次大讨论,朝廷终于拿出了新的政策。

    全面放开,鼓励商业行为,各地不再限制人口流动,甚至连长安也不再进行宵禁,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商业发展起来,然后收税。

    虽然需要缴纳商税,但商人们却欢呼雀跃,只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就能赚到更多的钱,拿出一部分钱来缴税算不了什么,马上就能赚回来。

    商业发展起来,自然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很多农家子弟长大后,因为家中人口太多,已没有多余的田可以耕种,除了长子能继承家产外,其余人只能另谋生路。

    于是农家子弟分成了两拨,一波人去外地开垦荒地,把荒山变成自家的良田;另一波农家子则开始走入城市,从事手工行业,赚钱养家,让手工行业也一下子变得兴旺起来。

    几种高产作物就让整个大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在是让人感叹不已。

    今年钱粮充足,李世民便开始了他的征战大计,远征高句丽今年是赶不上了,那就去收拾突厥人。

    每到秋天转凉之时,突厥人总要来打秋风,抢钱抢人,好回去过冬。

    今年可不能让他们得逞了。

    李世民准备派大批骑兵深入突厥人的领地,狠狠地打击他们,就算不能彻底消灭他们,也要让他们实力大损,再也没有能力来大唐打秋风,还大唐边关居民一片净土。

    每次要打战时,都是民部尚书最头痛的时候。

    但这一次,国库充盈到他都不敢想象的地步,于是他慷慨地大笔一挥,要钱有钱,要粮要粮,极为爽快。

    得到命令的大军再次出发,这次出动的基本都是铁骑,要在广阔的草原上与突厥来一次较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