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成农门恶婆婆:全家个个带马甲 > 第六十八章 牵出去一串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结果林云有些哭笑不得,小姑娘好整以暇走过来就跪下磕头,接着就把所有人说的吉祥话给一字不落的总结了一遍,一口气都不带喘说得跟报菜名儿似的。

    她都没想到闺女还有这口才,不仅记忆力好嘴还不打瓢,要是放到现世高低是个说相声的好苗子。

    林云刚喝口茶准备歇歇吴氏又闹起来了,收红封也不知道背着点人,最小的清松好糊弄压根就不知道银子有啥用,清竹年纪小但是不傻啊,知道铜板可以换糖吃,不管吴氏怎么哄都没把手里的红封交出来。

    吴氏一心急就把孩子给揍了,孩子当场就抱着红封哭到了奶奶这里告状,吴氏见婆婆脸一黑就知道自己闯祸了,大年初一不该揍孩子,麻溜地上前认错把人领走保证不收红封还赔了两颗糖清竹才收了眼泪。

    清竹以前上过当不相信亲娘的话,以前的红封保管着就进了娘的腰包,他知道爹娘最怕的就是奶奶。

    小萝卜头打定主意举着红封从亲娘手里逃脱后挤到林云跟前,“奶奶,红封您先帮我保管,等下次上街赶集俺给您买糖吃。”

    林云惊讶了,这小子真精啊,知道爹跟娘都是一伙的直接找到自己身上了,想起自己小时候被父母保存压岁钱的悲惨经历跟孙子产生了共鸣张口应了,“成,奶奶先帮你收着,等下次赶集就找奶奶要啊。”

    得到林云肯定答复的清竹笑的得意,吴氏在后头听见儿子的话差点把牙都咬碎了,这可是五个铜板啊,眼见着就远离了自己的荷包,晚上回去非得好好收拾这小子不可。

    居闲看见儿子的动作默默摸了摸鼻头抬头看向房梁,臭小子胆子还真大,娘给自己的红封他还没看呢就被媳妇给搜刮走了。

    以他这么多年都没存下私房银子的经验来说老三晚上回去指定少不了一顿打,实在不行就是两顿,自己能做的就是尽量拉着点吧,毕竟他还是第一次看媳妇吃瘪,心里竟然有些高兴是怎么回事。

    正跟清竹说着话拜年的孩子来了,第一批来的还真不少,粗略数了一遍得有二十多个,看着兜里鼓鼓囊囊的战利品想来自家还是排在后头的。

    一个个挨着拜完年林云给了红包,边上篮子里一人再给拿一块糖,外面听着还有孩子的说话声,除了族里的孩子村里的也来了不少,都是各家各户地到处蹿。

    自家的孩子也被撵出去玩儿了,跟着大部队往村里挨着拜年,往年运气好也能拿回来十多个红封都是装着铜板的。

    把所有孩子都打发走林云揉了揉笑得有些发僵的脸和嘴角,一大早就跟迎宾似的手都没停过,再一看见底的框子糖和红封都没剩几个,林云干脆一股脑给了在一旁陪着的小闺女。

    林云下地艰难地活动腿脚,年纪大了身子骨就是坐不住,没多久就开始腰疼,今年还算好的,屋里的火墙就没断过柴火也没受凉,至少腿不疼,往年冬日遭罪压根就没得保暖这么一说,冬天就是熬过来的,一对比今年就是纯粹的享受。

    大年初二回娘家,林云倒是把给娘家亲人的礼都准备好了,可家里的事儿还一大堆没交待清楚,走一趟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回来的,所以她打算过了十五之后陆续把家里的事儿都安排好再说。

    林家跟着老大举家搬迁到了上任地宣州府下面的顺安县,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明年就该是三年一次的大考,按说在地方磨了这么久也该往上动一动或是换换地界,再不济被贬贬职,可林业平愣是在顺安县做了五年县令屁股都没挪一下。

    宣州府和沈家所在的林州府相邻,林云之前跟吴大金打听过,来回一趟就得半个月,更别说还要停留小住,真算下来起码这探亲一趟下来至少得一个月时间。

    况且现在冬日运河结冰大多都不通,走不了水路只能从陆路坐马车,古代交通本来就不方便,冬天走大路更费时间,想必还得多耽搁些日子。

    “娘,今年给俺家的礼是不是太重了?”

    李氏手里抱着方才林云给的要带回家的节礼,她看了自己的跟大嫂一模一样,想起年前爹娘上家里来干的好事她都觉着无地自容,没想到婆婆居然不计前嫌准备的礼都是一样的。

    林云没错过李氏的小表情,她还真不至于在这些事情上做文章,李家是做的不地道,那也不能厚此薄彼,儿媳妇该给的面子还是得给,该跟吴家走的人情又是一回事。

    “跟你大嫂家都是一样的,我只叮嘱一句话,家里的事儿你要是想插手之前先想想自己的能耐。”

    林云没把话挑明,她相信李氏是能听明白的,当初嫁过来彩礼就贴补了娘家兄弟,年年回去送节礼回来都没好脸色,吴氏拿回来一堆二房就空手,不夸自家多好就实事求是婆家跟原生家庭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李家明摆着就是无节制地吸血,李氏是个聪明人,但就怕聪明人干糊涂事。

    “娘,俺知道的。”

    居安两夫妻这趟回去没带孩子,清文交给赵氏带着的,让她带孩子那是实在没经验,脑子里有记忆但是也没实践过怕搞砸了。

    吴氏把娃都带走了,从小到大牵出去一串串,就跟瓜藤上结的葫芦似的,要说都这样了还想着闺女呢,这也难怪,古代就认多子多福这个理儿,重男轻女这道坎过了就想要儿女双全,沈家一个大房一个三房,一个想闺女一个想小子。

    林云本来不想管儿子媳妇房里的事,可就赵氏想生儿子这么迫切的心思她还是担心,赵氏身子本来就弱,去年才生了小闺女伤了气血,还想连着拼儿子那简直就是不要命了。

    所以她早先就跟小两口交代过,等赵氏身体养好了再考虑生孩子的事,顺带还宽慰了生儿生女这事儿,把锅都推给儿子背了之后赵氏明显看着心事少多了。

    家里孩子少了明显不那么热闹,林云本来在床上窝着准备到时候就做午饭,摸摸索索的就从炕上掏出了小儿子给自己的话本子,好嘛,富家千金和落魄书生的故事,没想到这狗血剧情还真流行。

    林云估摸着这还是跟士农工商的阶层有关,能刊印出来的多少身后都带点靠山,政治导向必须得正,至于为啥是富家千金商人之女就很明显了,地位在那儿摆着呢。

    该说不说最后都是悲剧,当官的哪能娶商户家的姑娘啊,最多当个小妾姨娘,还得被剥削娘家,要么说得门当户对呢。

    故事情节倒是不错,不过这用词也太含蓄了,弯弯绕绕说不明白一件事儿,还得是茶楼里的听书够直接,当然这受众不一样,有钱买话本子的多少有点家底,受众多半都是没出阁深闺小姐,就爱这种百转千回肝肠寸断的把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