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汉末之无双瑾王爷 > 第158章 袁家退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瑾说的没错,离开了这里,她又能去往何方?

    一个二八年华,无依无靠,而又娇滴滴的少女。

    若是独自生活在这个时代,那下场,可是很悲惨的。

    或者她运气好,遇到了某个公子,不过其结果,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她仍然是呼之则来招之则去的玩物。

    可以说,从她当初下定决心,撮合王野同自家小姐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悲惨的后半生。

    ……

    刘瑾离开酒楼之后,便领着一直在房间之外等候的吕布,返回了镇北将军府。

    此次,袁绍派人请自己赴宴,完全是因为刘瑾这几日的动作。

    这几日,刘瑾每天都在拜访一些清流贤臣,并且在朝堂举荐了一些人才,并且成功的被天子任用。

    虽然这些人的职位不高,不过,却依旧让袁家感到头疼。

    因为刘瑾举荐的这几人,一经上任,便准确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都是倔驴一样的存在。

    比如那个蔡邕,早年还拒朝廷征召之命,平时只喜欢研究儒家经典,明显是对在朝为官,并没有太大兴趣。

    后来,蔡邕实在难以拒绝司空杨赐的屡屡征召,被征辟为司空掾属,属司空的佐官,说白了,就是个打杂的。

    后杨赐因病退下司空之位后,蔡邕也就顺理成章的卸下官职暂居在洛阳。

    卸下官职的蔡邕,也整日的同一些好友研究音律或者字画。

    可是,不知道他刘瑾用了什么妖法,只去了一趟蔡府,就成功的请出了蔡邕。

    而第二日,刘瑾便在朝堂之上举荐蔡邕,而蔡邕最后也被天子任命为郎中。

    郎中是郎官的一种,初任称郎中,满三年称侍郎,是天子身边的高级佐官。

    也就是这个蔡邕,搞得袁逢和袁隗二人,头疼无比。

    无论二人在朝堂之上如何提议,蔡邕都要插两句嘴。

    并且,此事还没有完,据说那才名远播的卢植卢子干,也被天子调回了洛阳,如今,已经在路上了。

    加上马日?,周异,谏议大夫朱?y,以及一些清流贤臣,他们也逐渐的被刘瑾联合在了一起。

    如今他们袁家在朝堂之中,虽然不会被其打压的多么凄惨,却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就在昨日,天子突然在朝堂之上,下了一道诏书,竟然打算解除党禁。

    这道消息一出,可谓是震惊了整个洛阳城,并慢慢的向着整个大汉扩散。

    要知道,当初天子可是十分痛恨那些党人,因此被牵连的党人也甚广。

    就连一些跟着起哄的太学生,也没能逃得过厄运。

    如今,天子竟然一反常态,没有任何缘由的,就要大赦党人?

    若说其中没有刘瑾的功劳,那打死他袁逢,他袁逢都不会相信!

    而如果让刘瑾继续这样下去,在朝堂上聚集起另一个势力,那今后的形势,对于他袁家,将十分不利。

    为了稳住刘瑾,不让他再闹出什么幺蛾子。

    袁逢在昨日下午时分,甚至主动邀请过刘瑾,并对其示好,让其前往袁府赴宴,却被刘瑾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最后,袁逢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他的两个儿子身上。

    年轻人嘛,聚在一起,话题也比较多,而且爱好也大多相同。

    于是,袁绍便聚集了几位好友,将刘瑾约出来,同刘瑾示好。

    而刘瑾之所以如此痛快地答应了下来,是因为对他们之中的某一人感兴趣。

    可是,令刘瑾失望的是,那个他感兴趣的人,并没有出现。

    甚至,在洛阳之内,都没有太多关于他的消息。

    那个人,就是在后世耳熟能详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

    据说,这曹操同袁绍许攸等人,是少时玩伴,关系极好。

    还在一起搞了几件令后世之人啼笑皆非的趣事。

    只不过,如今在洛阳,虽然有关于曹操的一些事迹,可其人,却早已经销声匿迹,不知所踪了。

    可能是刘瑾这只蝴蝶,已经将整个历史的走向彻底打乱。

    使得许多发生的事,都已经不复存在,就连曹操等人的人生轨迹,都被打乱了吧。

    而解除党禁之事,确实是刘瑾主动找到刘宏商议的。

    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被流放或者关押的党人。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蒙受不白之冤,被莫名的牵连。

    既然想要改变如今的风气,那就要拉拢清流,消灭奸邪,赦免党人,收拢臣心,广施仁政,安抚百姓,以及,明正法典!

    而赦免党人,就能收拢一部分臣子和士人的心,这是第一步。

    天灾可怕,而比天灾更可怕的,就是朝廷的不作为。

    不仅放任自由,甚至还火上浇油!使得臣心变,民心变!

    如果天灾来临,朝廷处理及时,并且开棚施粥,收容难民,那么百姓自然会对朝廷感恩戴德。

    而灾难过后,朝廷在减轻赋税,实施仁政,便能收拢民心,这是第二步!

    ……

    随着朝廷的诏书下发到各地,整个大汉顿时沸腾了起来。

    党禁解除,并准许这些党人重新步入仕途,使得士人冤屈得以昭雪。

    并且天子还下令,准许百姓开荒种田,饲养牲畜。

    而各地官府,需积极配合百姓开荒或者耕种。

    这一系列的政令下达,使得百姓们皆喜笑颜开,并感叹着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而一些名儒和士子们,也为朝廷这一系列的举措而歌功颂德。

    一时间,整个大汉的风气,突然一转,似乎一切,都要向着好的一方发展。

    而事实却想都不用想,朝廷这一系列的举措,其效果,定不会好到哪去。

    因为如今大汉各地的土地,大多被士族和豪强把控。

    如果百姓们都开荒种田,他们的粮食,该由谁去耕种?又由谁去收割?又要去卖给谁?

    所以,他们不但不会支持这种政令,还会从中阻挠。

    不过,就算这个政令,不会被各地官员执行,但是,作为天子,这个命令一定要下。

    百姓们的心中,有一杆秤,谁对他们好,谁又在压榨他们,百姓们心中清楚的很。

    仇恨的矛头,一旦转移,以后朝廷要颁布一些不利于士族的政令,百姓们也会起身拥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