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承天门前,
李世民出行洛阳的狩猎队伍集结完毕后,浩浩荡荡的向洛阳出发。
大约行了一个时辰的路后,李世民感觉坐久了有些腰酸腿疼。
于是命人牵来一匹骏马,李世民下了銮轿,策马向前奔去。
李彻、李泰、李治以及随行大臣见状,立马跟了上去,围在李世民身旁。
走了没多久,李世民骑马的速度渐渐放缓,随后停了下来,凝视着不远处的江。
李彻顺着李世民的视线看过去,发现宽阔的江面上有一叶扁舟,
舟上坐了一人,正悠闲的划着桨,还乐呵的唱着不知名的歌。
此时刚过巳时,
江面上有些许飘渺的雾气,偶尔还有微风吹拂过,
将江面上笼罩的雾气轻轻吹散,也吹得江面泛起阵阵涟漪。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蓦地,李世民有感而发的吟诵道。
李彻看向李世民,发现他直直的看着江上的小舟,神色无奈中还夹杂着一丝丝羡慕。
一旁的李泰听到李世民的吟诗后,面色有些不自然。
李世民诵的这诗是李彻在李泰的诗会上念的,
李泰没想到李世民竟也知道了,还当众念了出来。
这在李泰看来,
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和肯定,
但这荣耀和肯定都不属于自己,
而属于李彻。
至于李泰右侧的李治,听到李世民的吟诵后,
虽然面色如常,但种种思绪却是涌上心头。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意指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李治知道李世民念的这两句诗是李彻做的,
当日李泰的诗会结束后,李彻做的这首诗就在文人士子中传开了。
只是李治没想到的是,就连整日公务繁忙的李世民也对李彻的诗如此了然于心。
同时,李治思索着,
李世民感叹自己人生不称意,
是想说包括自己在内的皇子都没能让他满意吗?
亦或是觉得当前的局面不是他想要的?
李治看着李世民猜测不已。
这时,见李世民久久不能回神,李彻则笑了笑说道:
“眼前之景确实如父皇吟诵的那般。”
李世民闻言,回头看向李彻淡笑道:
“彻儿,这般慨叹之诗,是如何写出的?”
李彻略一思索,想到了李白那坎坷的仕途之路,则颇为感慨地回复道:
“文章憎命达。”
文章憎命达?
李泰微微皱了皱眉,
李彻这话是指好文章憎恶命运的通达,
只有坎坷的生活经历才能写好文章。
想到这,
李泰表情凝固,暗道,
所以怪我命太好?
李世民闻言,则是想起了李彻从小的经历。
从民间入宫,后被李承乾李治一起推下水,
而后被视有疯病,以致于关在在武德殿关了十多年,最近才被放出来回归常人的生活。
随即,李世民内心涌上一阵愧疚之情,
若是他对李彻的关心多一些、早些发现李彻其实根本没有疯病,
李彻也就不会受那么多苦了。
但同时李世民也觉得,
如若没有这经历,也无法造就李彻那沉稳冷静、坚韧不拔的个性以及文韬武略、德才兼备的品性。
“彻弟此言极是。”
“周文王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
“若我是彻弟,被关在宫中十三年,恐怕心中也很难没有幽怨啊,难怪我写不出彻弟这般锦绣文章。”
就在李世民思索时,李治状似感慨的说道。
李彻闻言,双眸中寒光一闪。
李治这番话分明是在说自己埋怨李世民把他关了十多年,
从而挑拨自己与李世民的关系,让李世民渐渐疏远自己。
似乎是感受到了李彻心中所想,贾诩也忍不住说道:
“啧,你这九哥不简单啊!这是当着李世民的面儿暗示你对李世民心怀怨恨呐!”
闻言,李彻看了一眼李世民,发现李世民神情果然有些微妙。
李彻暗道,
李治还是有一手的,比李泰那个没心眼的强太多了。
而贾诩语罢,嬴政则说道:
“小子,你要知道,大多君主,会知错会改错,但绝不会认错。”
此话一出,白起冷冷笑了一声道,
“始皇帝此言倒是坦诚,让老夫想起了一些旧事。”
“想来即便是你们君主做错了,臣下也不能有任何怨怼,反而要感恩戴德,该叩谢天恩才是。”
听到白起有些怒意的话语,嬴政淡定的回复道:
“武安君不必如此含沙射影,朕当年行事不周时,是向王老将军道过歉的。”
听着白起那有些怨气的话,
李彻知道,白起是回忆起往事了。
长平之战后,
秦昭襄王想让白起率军攻下邯郸,
但白起认为六国恨秦已久,且秦军长期作战伤亡不少,余军也已疲乏,
此时不可发兵攻赵。
昭襄王不听,先后派王陵、王?发兵邯郸,结果败战连连。
之后昭襄王又强令白起出兵。
或许白起是因为重病,亦或许是心中有怨,
白起行路较慢,从而耽搁了行程。
而秦军连战连败的消息持续传来,昭襄王将此迁怒于白起,
于是派使者赐剑命此时正在杜邮的白起自刎。
白起服从了昭襄王的命令,拔剑自刎,
自此,一代杀神就此陨落。
如若不是昭襄王不听白起劝谏、一意孤行,
秦军就不会败得那般难看,甚至因邯郸之战的战败,还给赵国续命了几年,
白起也不会在巅峰时陨落。
当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有假设一说。
李彻只是觉得有些惋惜,
一代名将不该落得个悲惨结局。
至于嬴政说的行事不周、向王翦道歉,
则是当年嬴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时,
王翦表示需要六十万兵马,李信则认为二十万足矣,
嬴政以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
却被四十万楚军打败,成为秦灭六国期间少有的败仗之一。
败仗传到嬴政耳中后,嬴政大为震怒,
亲自乘快车到频阳,向王翦致歉,并答应王翦的加兵请求。
后王翦统领六十万大军启程,一年后大破楚军,之后更是俘虏楚王。
不得不说,
比起白起,王翦确实要幸运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