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唐玄宗让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和河东(山西太原)节度使,统一指挥三镇的兵马。任命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兼任河西节度使。任命高仙芝为安西四镇节度使,负责西域军政。
747年,唐玄宗下令讨伐叛唐归附投奔的小勃律国(印度克什米尔地区)。
高仙芝率领一万骑兵精锐杀奔小勃律。小勃律依山布阵,用滚木?石阻击TJ。高仙芝亲自督战,下令中午之前必须攻破敌阵!TJ将领亲自带队冲锋,没到中午就攻破敌阵。
高仙芝横扫小勃律国,押着小勃律王凯旋而归。
王忠嗣做河西、陇右节度使的时候担心伤亡太大不肯攻打石堡城。唐玄宗对他非常不满,认为他畏敌惧战。哥舒翰接替王忠嗣后主动请缨去打石堡城。唐玄宗非常高兴。
749年,哥舒翰率领六万三千兵马进攻石堡城。
石堡城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TJ冒着枪林弹雨往上冲。吐蕃守军用滚木?石往下砸,令TJ死伤无数。
哥舒翰不要死伤数字只要石堡城,督促TJ不计死亡往上攻。
但是石堡城易守难攻,TJ连攻数日毫无进展。哥舒翰大怒,下令将前线指挥官斩首,杀一儆百。前线指挥官吓坏了,请求哥舒翰再给他三天时间。哥舒翰同意。
TJ随后发起疯狂地进攻,终于在第三天攻克石堡城。
此战“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哥舒翰带去六万多人,死了数万,得不偿失。打败仗都死不了这么多人。获胜也是惨胜。
750年,安禄山以诈和诱杀奚人和契丹人。
奚人和契丹人畏惧TJ不敢再来犯边。安禄山没仗可打,没功可立,便开始动动歪脑筋。他假装和谈,宴请奚人和契丹人,在酒中下入蒙汗药把他们麻翻,然后让人把他们扔入坑中活埋。
这招屡试不爽。动辄数千奚人和契丹人被他屠杀。
但是这种阴损的招法被人识破后,奚人和契丹人铁下心和唐朝为敌,再不肯投降唐朝。
751年,安禄山率军远征契丹。途中遇到大雨,弓弩的筋胶被雨水泡坏,弓弩无法使用。
古代弓箭是用牛角做胎、牛筋做弦、木头做把手和梢子,用鱼鳔熬的胶把它们粘在一起。如果遇水,牛筋和鱼鳔胶都会变得松弛无力。
TJ找到契丹人的老巢。安禄山下令发起进攻。
部将何思德建议让部队歇歇再打。士兵远途疲惫,哪有力气厮杀?再说也得晾晒一下弓弩。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安禄山大怒,要以违抗军令罪斩了何思德。何思德为了赎罪,主动请缨率军冲锋。
战斗开始后,何思德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结果没有弓弩的TJ被善骑射的契丹人杀得大败。何思德也被契丹人杀死。安禄山侥幸逃出,鞋子都跑没了。多亏部将史思明领兵接应才逃得一条性命。
同年,高仙芝在西域也打了败仗。
高仙芝也跟安禄山一样贪图战功,不择手段。他毫无道理地进攻已经宣布归顺唐朝的西域石国(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杀掉石国国王和老弱百姓,将青壮劳力贩卖为奴,把石国的财宝占为己有。
高仙芝血洗石国的消息传开后就象石头落进茅坑里激起了众愤(粪)。西域各国开始对唐朝产生贰心。
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跑到了大食(阿拉伯)向阿拔斯王朝求救。正打算东进的阿拉伯人当即同意为石国出头。
高仙芝得到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领兵三万长途奔袭阿拉伯。西域作为唐朝附属国派兵助阵。
唐朝和大食两国军队在怛[dá]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交界)相遇,随即展开厮杀。
TJ在战斗的开始阶段占据着上风。阿拉伯骑兵在TJ的强弓硬弩下损失惨重。不料,西域盟军忽然阵前叛变,反戈一击杀向高仙芝。高仙芝阵脚大乱。阿拉伯趁机出动重骑兵主力对唐朝步兵猛攻。TJ大败几乎全军覆没。高仙芝单骑逃脱。
西域宣布脱离唐朝转投阿拉伯。YSL教的绿色大旗随即插入西域。
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胡将带领胡兵在抗击吐蕃、契丹等新老番邦的过程中的确为唐朝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是他们好战好杀不讲信誉的特点也给唐朝捅了不少娄子。本已安静的四境在胡兵胡将接手后又烽烟四起。
752年,李林甫死了。
李林甫做宰相19年,是唐玄宗朝宰相做的时间最长的。但自从李林甫掌权之后,唐朝的内政外交都开始出现隐忧,政治不再清明,社会不再安定,盛世开始掉头向下。在他执政的后期,国家已呈乱象。
但沉溺酒色的唐玄宗一直浑然不觉,始终相信李林甫。
“上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林甫。”唐玄宗自以为天下太平,没什么可担忧的,沉溺后宫享受音乐和美色,把所有政事都委托李林甫全权打理。
李林甫死后,唐玄宗又把朝政交给杨国忠。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族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爱屋及乌对杨国忠也另眼看待。为讨杨贵妃高兴,他一路把杨国忠提为宰相。
唐玄宗以前看人很准,挑的宰相各有千秋,比如姚崇、宋?等人帮他打下盛世的基础。但是随着年纪逐渐增大,老眼越来越昏花,看人越来越走眼。
李林甫虽不能说是什么大奸大恶,但这人不地道,带坏了朝廷风气。杨国忠更完蛋了,比李林甫有过之无不及,提拔溜须拍马的,打击不卑不亢的。
四川大财主鲜于仲通在杨国忠未发迹时曾经资助过他。杨国忠做了高官之后投桃报李,提拔鲜于仲通做了剑南(四川)节度使。
鲜于仲通哪懂得做官,只知道捞钱,享受一本万利的投资回报。
鲜于仲通一切向钱看,他的下属更是如此。
云南太守张虔陀贪财好色,他不仅向南诏(云南大理)国王无休止地勒索贿赂还勒逼南诏国王的妻妾陪他上床。被扣上绿帽子的南诏国王一怒之下起兵攻入云南杀死了张虔陀。
杨国忠派鲜于仲通率军八万讨伐南诏。
剑南常备军只有三万九千人。杨国忠从内地调兵增援剑南。
但是鲜于仲通根本不会打仗,给他再多的军队也白搭。
鲜于仲通领兵到了南诏。南诏王一再解释、请和。鲜于仲通拒绝和谈,坚持要打。但是他根本没有指挥作战的那两把刷子。TJ以优势兵力打了个大败仗。八万大军死了六万,几乎全军覆没。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杨国忠竟然为了包庇鲜于仲通掩盖TJ惨败的事实,把败仗说成胜仗,还为鲜于仲通请功。
杨国忠再次征兵讨伐南诏。
前面征的兵死了十之八九。ZF再次征兵引起百姓的恐慌。壮丁东躲西藏不肯应征。杨国忠派人下去抓壮丁,抓到了便用木枷锁了送往官府,强制百姓出征。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据说杜甫《兵车行》一诗描写的就是当时应征士卒出发时生死离别的悲惨情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家里的壮丁被抓走,没了顶梁柱,天就塌了。老百姓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以前征兵,家属能够享受免赋税劳役的待遇。现在战事太多,征兵太多,需要的钱粮劳役也多,ZF取消了军属的优惠政策。也就是说,百姓不但要出人,还要出钱、出粮、出力,雪上加霜,压力山大。
家里的壮丁被强征走后,妇女不得不顶替男丁下田劳动。但是妇女的体力无法承担繁重田间劳动,田里的收成非常不好。但是官府不管那么多,强逼百姓足额交纳赋税。老百姓苦不堪言,生不如死。
754年,杨国忠派军七万再战南诏。
鲜于仲通不敢再领兵打仗。杨国忠将他调入京城任职,派留后(代理节度使)李宓[[mì]率军出征。
南诏知道唐朝必来报复,早已加固了城防。虽然如此,南诏王仍然担心打不过TJ,于是向吐蕃投降,请求吐蕃出兵增援。
以前南诏曾帮助TJ打吐蕃,现在可好,掉过头来联合吐蕃打唐朝。
李宓领兵杀入云南。南诏避而不战,诱敌深入。李密轻松杀至南诏的都城太和城(在云南大理古城南)。南诏人不再后退,集中全国的力量抵抗TJ。
TJ久攻不下,军粮耗尽,只得撤兵。“士卒罹瘴疫及饥死什七八”。士兵因为瘟疫和饥饿死了十之七八
南诏出城追击,击败TJ,活捉了李宓。TJ全军覆没。
杨国忠隐瞒兵败的消息,继续调兵南征南诏。“前后死者几二十万人,无敢言者。”前前后后死了将近二十万人。没人敢跟唐玄宗说。
沉溺后宫的唐玄宗怠于政事,对遥远的南部边境战争也不放在心上。
他对高力士讲:我现在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我把朝廷托付给了宰相,把边疆托付给了将帅,自己也可以少操些心。
高力士说:我听说南诏之战我们损兵折将,屡战屡败。边疆将帅手握重兵,一旦闹事后果不堪设想。您老怎么就不担心呢。
唐玄宗说:我自有安排。然后就再没了下文。高力士也无可奈何。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皇上心思不在这上边,说什么都没有用。
杨国忠在维护自己人的同时打击不肯顺从自己的人。但凡不跟他一路的人一律诬陷个罪名做掉。他的做法CHILUO裸毫不掩饰,一点技术含量没有。李林甫还知道口蜜腹剑,极力掩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杨国忠不用“口蜜”直接“腹剑”。我就办你了,怎么着吧?杨国忠四处拉仇恨导致朝野怨恨。
唐玄宗宠信安禄山。安禄山依仗皇帝的宠信不把杨国忠放在眼里。杨国忠怀恨在心,逮机会就诬告安禄山谋反。谋反可是杀头的大罪。杨国忠睚眦必报,要置安禄山于死地。
唐玄宗不信。在他眼里安禄山是个憨厚可爱的胖子,没有心机,忠心耿耿,不会谋反。但说得多了,唐玄宗也开始将信将疑。他决定试探一下安禄山,命安禄山进京述职。如果安禄山不敢来或迟疑拖延,说明安禄山真有问题。结果安禄山应招而到。
安禄山通过朝中眼线知道这是杨国忠搞的鬼。他见到唐玄宗后一面述说自己的忠心,一面控诉杨国忠诬陷好人。唐玄宗不做反应。杨国忠毕竟是自己的大舅哥。
安禄山恨恨而返。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