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八零:这个男人有点暖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后勤的力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百套高档西装连夜送到了车站,在王站长的关照下,第一时间就上了去往沪上的列车。

    李海洋看到发出的列车,心里面没有丝毫的放松,他知道这一批样品是否能得到首肯,关系到企业生死。

    现在等待成了唯一能做的事,也成了一种折磨。

    一天,两天,三天…

    李海洋几乎在办公室寸步不离,守着电话苦苦煎熬。

    职工们也在车间等待着,面料已经准备好,一声令下就能开工,可就是迟迟等不来这个关键的电话。

    马卫国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简直把嘴巴都笑歪了!

    真是老天睁眼,让这个李海洋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敢跑去沪上和顶尖大厂抢订单,这不是找死一样?

    按道理来说根本不用煽风点火,李海洋那个车间就应该自己乱起来,可是却没有听到任何动静。

    不用说其他职工,就是和自己关系不错那几个人居然也没有在车间发什么牢骚。

    在这种情况下,马卫国找了个借口去这个车间转了一圈,不由得吓了一大跳。

    前一阵因为厂里几乎没有订单,单位的劳动纪律简直一塌糊涂。

    迟到的,早退的,干私活的比比皆是,一个车间经常在上班时间就能走一半人,到了下班时候才回来。

    可是等来到车间一看,却发现所有人都各司其职,虽然没有活,可是车间内井井有条。

    面料裁剪有条不紊地准备着,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甚至那几个经常说怪话的人也闭口不言。

    这种安静并不是颓废,更不是放弃,就像是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酝酿着巨大的劳动热情!

    身教胜于言传!

    李海洋这几天吃住在厂里,每天和工人师傅们同吃同劳动,并且能很随意地叫着每一个人的名字。

    这种和大家融为一体,荣辱与共,破釜沉舟的姿态感动了所有人。

    尤其这两天虽然没有活,但李海洋还是拿出钱来,把厂里前一阵欠下的福利都补发了。

    每个职工都领了几大包白糖,还有毛巾,脸盆,暖壶等等。

    别小看了这些东西,在八十年代初,这些东西价值不菲,白糖更是家家户户离不开甚至舍不得吃的东西!

    人人心里都有杆秤,每个人心知肚明遇到了一个好领导。

    在这种人手底下干活不怕后顾之忧,更不怕干忙活,白出力。

    只有劳动和收入密切挂钩,这才是对劳动者最大的尊重,光靠嘴皮子卖片汤,早晚会被群众唾弃!

    上天不负有心人,天道酬勤,好消息终于来了!

    正在大家沉默不语的时候,李海洋冲进了车间,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

    “师傅们!咱们没有白等!第一批西装得到了沪上市领导的认可,开工!”

    车间瞬间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欢呼了起来!

    紧跟着,车间里面制衣机的声响连成一片,这里成了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得到劳动者尊严的天地!

    马卫国也有幸看到这一幕,灰溜溜地赶紧走出了车间大门,再也不敢来说三道四。

    车间里面每一个人都在这三天里面憋足了劲,生产热情空前高涨,生产速度创了服装厂的记录。

    工人们分成两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责任心完成手头工作,质量产量前所未有。

    李海洋也做好了后勤工作,让几个年轻人照顾职工家里的困难,让那些家里有困难的工人没有后顾之忧。

    至于吃的喝的更不用说了,不但是肉包子管够,还经常换花样给职工准备好早饭夜宵。

    甚至还让人跑到制冰厂准备好冰块,买来几百瓶的崂山可乐。

    这种可乐是出现在可口可乐进入国内市场之前,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碳酸饮料。

    喝起来有一种中药的香气,口味非常独特,这座北方沿海小城的人都有着深刻的记忆。

    在那个时候算得上非常上档次的享受,在公园里面喝时都不能离开摊位,因为瓶子都要再次回收利用。

    工人们在车间里忙活着就能喝上冰镇可乐,在八十年代初这是不可想象的!

    如此优厚的待遇在厂里自然是不胫而走,尤其马卫国车间那些职工听了之后,简直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他们找了种种借口来李海洋的车间了解情况,发现确实不是谣言,甚至比传闻中的情况还要让人惊讶!

    上早班的工人师傅都不用自己买饭,在厂门口突然多了一个炸油条卖豆腐脑,甜沫的摊子。

    只要是李海洋车间的职工都可以免费去领早餐,并且不限制数量。

    只要把李海洋制作的工牌出示一下就可以。

    晚上到了夜间十点半,还有一顿夜宵,大多数是李海洋的饭店送来的馄饨饺子。

    这些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正是周大叔周大婶加班加点忙活的成果。

    这简直让马卫国车间那些人心理超级不平衡!

    自己这边三班倒,也是披星戴月,累的不要不要的,可是家里困难,吃饭不方便谁也解决不了。

    更何况听说李海洋那边分成两班之后,每人每天加班费就有四块钱!

    这个消息更是引爆了全厂!

    很多马卫国车间的职工都想通过关系换车间,甚至有的直接跑到上级部门去闹。

    这些人理所应当的都被领导劝了回去,说一些要他们安心生产,三个月之后自然见分晓的话。

    职工们自然不满意这种答复,可也是无可奈何。

    再加上李海洋慷慨大方,刚开始只有自己车间的人可以吃早餐夜宵,后来直接就来了一个来者不拒。

    只要你是服装厂职工,在晚夜班时间还在工作,那就可以领一份吃的,甚至后勤人员也包括在内。

    这么一来情况急转直下,马卫国车间那边的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产量急剧下滑。

    三班倒本来很辛苦,加上和人家李海洋车间一对比,马卫国就显得扣扣索索。

    尤其第一个月发工资奖金的时候,厂里直接就炸了,两个车间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马卫国看着怨声载道的车间,出工不出力的工人,简直欲哭无泪。

    “李海洋!你等着,非把你搞下来不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