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是顺平侯 > 第945章 仇人见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朝廷急需快速,准确的阅卷,审核,选出优秀人才。

    李世民见识他明算科的厉害,直接安排他作为明算一科总考官,专门负责阅卷。

    何况他与戴胄负责商科,与段纶负责工科,与孙思邈,宫廷医官负责医术。

    一时间,总览四科审核权。

    从阅卷时起,赵云终于见识什么叫三差五错。

    零分。

    三分。

    又零分。

    终于出现十分的高分。

    数百张试卷批阅结束,最高分五十,赵云颇为无奈的长叹,推广乘法口诀任重而道远啊。

    官署内。

    负责检查审核赵云阅卷的官吏,看见赵云流水式的批阅速度。

    起初,以为赵云对明算科学子有意见,有意胡乱批阅,特意接连检查数十张试卷,竟无一处错误。

    一时,几名官吏骇然。

    这还是正常人吗?

    惊诧的眼神中,赵云已起身前往隔壁。

    一进官署。

    孙思邈与几名太医忙着阅卷。

    发现赵云走前来,几人快速围上去,一名太医说:“国公,医术不同于进士科,医术强弱关乎百姓性命,断然不能单靠理论判断。”

    “没错,必须通过治病救人来分出优劣。”孙思邈说。

    医术科与进士科考核方法的确不同,分为问药,针灸,诊脉,根据题目开药方,综合分数最高者为状

    兀。

    这些孙思邈全部同意,唯独缺少实践诊断。

    “小事一桩。”赵云微微点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关乎人命的事儿,更该注重于实践。

    为选拔出优秀的医官,他提前做好安排:“先批阅试卷,批阅结束,朝廷仍有考核。”

    “朝廷有安排,下官则放心了。”太医说。

    两字。

    实用。

    目前,他丝毫不期待学子们搞理论知识,毕竟,依大唐现有的条件恐难满足。

    先解决有的问题,人才济济时,朝廷稍稍引导,钱财官职支持,必然有人涉足理论。

    所以太严格吧,三科肯定没法选拔多少人才,科举沦为笑柄,审核太松吧,必然赵云选拔各种庸碌之辈,特别是医术,关乎百姓性命,赵云半点也不敢放松。

    与孙思邈,朝廷医官阅卷结束,赵云没有直接标出三甲学子,安排医官与孙思邈带着考核的学子前去街道诊病,通过治疗效果选出最优秀的人才。

    至于工科,商科,赵云也分别对待。

    工科,但凡做出新奇之物,或改良已有的物件,最终依物品作用大小来评判。

    商科,类似于进士科,以理论科与明算科成绩优劣来评判。

    赵云提出选官标准,段纶,戴胄安排官吏执行,审核。

    一连几日,赵云始终泡在官署内,忙的不可开交。

    相较于工科,商科,医术,武举,文举内的进士科最为引人注目。

    为选拔出优秀人才,朝廷派房玄龄作为主考官,安排虞世南,魏征,李纲,韦挺阅卷,审核。

    经过几日阅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终于选拔出前十名,唯独前三名难以决定,确切的说状元花落谁家难以决定。

    官署内。

    进士科实行匿名制,几名官吏没法获悉学子名字,但韦挺,李纲等通过字迹,能粗略的判断出是否是家族子弟。

    纵然存有私心,但依照朝廷规矩,五名考官交叉审核,没法决定时,五人投票决定。

    韦挺不支持朝廷推行科举,却依然希望家族子弟崭露头角,金榜题名,为家族争取荣誉。

    他捧着张试卷郎笑说:“不错,不错,今年科举出现不少贤才俊杰。”

    虞世南,李纲,韦挺齐刷刷望过去。

    “是啊,贤才不少,像这篇即指出朝廷过于打压言官话语权。”虞世南说。

    说道试卷,李纲朗声说:“纵然上千张试卷,这张最为厉害,论朝廷利弊时公然抨击楚国公,但后面的策略着实不错。”李纲说。

    不管这是那名学子的试卷,敢抨击赵云,建议朝廷消减赵云权势,对世家有利,他肯定感情上提高分数,关键对方给出的治国策略确实不错。

    若非状元,即为榜眼。

    前三名之所以难以决定,皆因出现半篇文章抨击皇帝,公然提出为玄武门死者正名的文章。

    韦挺抽出张试卷道:“抨击楚国公算是什么,这片文章公然抨击陛下,若非抨击陛下,单凭后面的策略,定然拔得头筹,夺取状元。所以,我定为第四名。”

    年轻人。

    不讲武德啊。

    这篇策论虞世南,魏征,李纲,韦挺通篇阅览过,笔锋不可谓不犀利,提出的策略不可谓不透彻,从试卷内容来看此子才华横溢,了解政务民情,多半是魏征之类的喷子。

    几人反复商议,难以抉择。

    最终,齐刷刷望向稍远处闲情逸致品茶的房玄龄。

    李纲询问:“仆射,你觉得昵?”

    “本官没意见。”房玄龄淡淡的说。

    此刻,他正诵读李承乾的策论昵。

    李承乾,竟仅排名第七。

    李元嘉,排名榜尾。

    两者皆未进入前三名。

    幸好李承乾年纪小,不然皇帝该自我怀疑了。

    至于赵云,进士科,明法科,明算科,他早阅览数次,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受益匪浅啊。

    进士前十之争,赵云稳居榜首。

    何况皇帝监考,目睹赵云的试卷,对赵云评价赞不绝口,俨然没有因赵云提起玄武门之争而心怀不满。再者赵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字字珠机,点名朝廷政务要害。

    因此,他没有意见:“我等把前十名试卷送上去,至于前三排名理当有陛下做决定。”

    “仆射,这试卷等于戳着陛下脊梁骨声讨昵,这么直接的递上去,怕引起陛下震怒。”李纲急忙提醒。

    “没错,倘若陛下追究,我等必受责罚。”韦挺焦急的说。

    发榜之日,朝廷公布前三名试卷,届时,肯定引起轩然大波。

    若是某世家子所为,等于把家族推上风口浪尖。

    戳陛下脊梁骨?

    不不不...

    皇帝负责监考,瞧着赵云一字一句写出来,也没有治赵云的罪。

    房玄龄郎笑着说:“诸位,陛下自有容人之量,不然,魏征早沦为阶下囚,不知死了多少次。”

    魏征:…….

    人在堂中坐,祸从天上来。

    怪他咯。

    虞世南,李纲,韦挺望向魏征,认同房玄龄的说法。魏征没死。

    难道陛下因策论治罪,得罪天下学子吗?

    学子们等待发榜,百官忙碌时,一件科举的事儿轰动长安。

    药王孙思邈,皇宫医官,领数百名医科学子出现在长安,免费为穷苦百姓诊断。

    免费。

    消息一出。

    掀起轩然大波。

    药王。

    医官。

    学子。

    免费。

    任何一词都能引起劲爆的话题,何况几词语融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