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是顺平侯 > 第1333章 寻花问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哎,怎么回事,你怎么不帮我订一间房?”

    赵钰看他一眼,“你自己订,不然花的是我的钱。”

    郭潇,“……”

    行了,就不能与赵钰谈关于钱的话题。

    两间房挨得近,也互相有个照应。

    回去了也都没再出去,劳累了一天,三个人都睡下。

    今日早朝上,真可谓是轩然**一场。

    丞相对于几十位考官告老还乡都有耳闻,赵云没来得及告诉丞相,但他丝毫不意外。

    小李子一句话,“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几位大人站出来,“皇上,臣有要事。”

    赵云故意问,“何事?”

    几个人一起说,“臣等身体抱恙,精力远不如曾经,希望皇上能够准许我等告老还乡——”

    一番话出来,一些朝臣纷纷看过去。

    这几位曾经可是出了名的关系不和,怎么今日一起告老还乡了?

    这是四个人一起启奏。

    然后,赵云还没来得及说话,又有一声,“臣有事要奏!”

    他站出来,十来个人纷纷站出来。

    这是……

    什么情况?

    “臣等祈求皇上,准许臣等告老还乡。”

    老丞相现在看这些人,起初有些惊讶,而后眼中的情绪转变成了惊喜,后又是欣慰。

    柳遇卿等人自然是欣喜。

    他们走了。自然就意味着,别人的机会更多了些。

    空出来的官职,也是在激励着那些学子们。

    因为起初官员们的后补都有,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合格的,柳遇卿问了赵云和老丞相,他们都没有意见。

    然后柳遇卿就负责,拿掉了一大批好吃懒做的后补。

    但是,这些官员,没有特别的证据拿出来弹劾,是没有办法的。

    除非让他们自动辞职。

    但是当初柳遇卿一想,就觉得不太切合实际。

    这帮人大多垂垂老矣,背后都有一定的权势支持,能够撼动他们地位的也没什么,没有会主动像傻子一样放弃可以捞金的位子。

    然后官位空缺少,出类拔萃的学子在今年异常显露。

    他们也心急,也觉得渺茫。

    柳遇卿时常鼓励他们。

    但是再鼓励,又怎能比得上今日几十位老臣告老还乡的消息来的好呢。

    这八成,就该是皇上的手笔。

    赵云在心里默数,三十几个,果然不多不少。

    他欣然道,“好,众位爱卿你们大多历经几朝,为我唐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已经精力不及往日,朕能够理解,你们的请求,朕一律准许。”

    几位大人要充盈国库的钱,赵云自然是没忘的。

    朝臣们心中都打起了鼓。

    这么些人,都要退休。

    他们可是朝廷里有话语权的人啊,一个两个退也就算了,可是这是全部一起啊。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皇上丝毫不惊讶,还如此高兴。

    想必一定是有皇上的参与。

    一起说退就退。

    很多人想到了,前几日的早朝过后,皇上请了一大批人去大德殿喝茶。

    这些人,和那些人,是同一批人?!

    对了!

    那就是,他们有了把柄落在了皇上手里。

    可是皇帝如今还算不得总览大权在握,还是受制于人,是如何……

    他们不敢再想了。

    某些背后有着见不得人事迹的朝臣,心跳更是要突出来了。

    该不会,下一个皇帝要请喝茶的人,就是他了吧。

    朝臣们想象力都格外丰富。

    几十位老臣纷纷告老还乡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皇宫,也开始往京城里疯传。

    太后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她的心情则半是高兴半是忧愁。

    如此一来,于朝廷,于江山社稷确实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于她而言,就是小皇帝赵云的权力与威望迅速扩大。

    明面上,这些人退休回去了,与皇帝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

    但是这些官位都安置上了今年会试脱颖而出的寒门子弟,这是皇帝给他们的机会,他们还不是都死心塌地一心一意的效忠皇帝。

    那她呢,她独霸江山的愿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实现。

    太后一阵头疼。

    “阿??——”

    久久无人应答,她才想起啦,阿??是出宫去了。

    为她办事去了。

    对了,赵云答应了自己,要好好安排下女子读书的事。

    她还要等结果呢。

    下了早朝,柳遇卿和徐文等人汇聚大德殿。

    赵云叫他们来,主要就是问一问他们关于女子读书的看法和态度。

    直觉告诉赵云,这两位是个开明的主。

    赵云问,“朕觉得,男女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女儿家教好了,照样是国之栋梁无法否认,照样可以为国为民,如今只是男子与男子竞争,所加了女子,国家的顶梁柱就不知道能够多多少,朕来问问二位爱卿的看法。”

    柳遇卿一听,开始沉思起来。

    反而是徐文,却一脸兴奋,“对啊,皇上说得好,臣十分认同!”

    “嗯?”

    赵云看向徐文。

    徐文是一个可以带着自己的妻子去酒楼彻夜不归的人。

    两个人的都不知道。

    自小徐文唐国四处游荡,别国也去了不少,见多识广。

    自小在他观念里,便没有男尊女卑这一说法,人人平等而自在,是他最为推崇的。

    柳遇卿对徐文的反应并不意外,因为他读过其叔父郑淮的文章,寻求万民平等的意愿体现在字里行间。

    后来柳遇卿也看了不少徐文的文章,洒脱自在。

    徐文说,“这不是太正常了,臣之前也去过不少地方,有乡村,还有城镇中,那一个个妙龄女子,都早早嫁了人,然后生子顾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是富家女,穷人家妻子带着孩子下地做活那多的是,早早就都做上了祖母,倒不是说如何,还有些人家,重男轻女格外严重,女儿生的多了很多便溺死,我看着也实在痛心啊,也无可奈何。”

    徐文一番话,也让柳遇卿彻底惊醒。

    他早该注意到这一点。

    柳遇卿的脑海里,被逝去的母亲所占据。

    若非人们的迂腐,若非是对女儿家的歧视,柳母她怎能嫁给了柳父,又怎会后来?遭此噩运。

    柳遇卿坚定说,“臣也觉得,让女儿家入学读书,很有必要。”

    赵云点点头。

    但是只他们几个,显然是没有多大用的。

    赵云最多是开国库多拿出些钱。

    柳遇卿和徐文也最多是带动带动其他朝臣。

    即便朝廷支持,放了政策,制定了法度,真正落实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徐文无奈摇摇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已经在百姓们脑子里根深蒂固,不可能是一朝一夕所能够改变的。”

    是啊。

    柳遇卿问,“可能够派人下去,对百姓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百姓们家里进行补贴,能让他们把女儿送出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