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是顺平侯 > 第1454章 我们家夫君什么时候吃过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嘿嘿,咱家酒喝醉了,只是跟你们开了一个玩笑。”安禄山见现场的众人反应激烈,转着眼珠子换了一副表情说。

    “也好,希望王爷这是酒后的胡话。”贾循抱拳说。

    危机就此化解,史思明等一众的将军们收刀回鞘,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虽然现场看起来又恢复到了之前的状态,但是谁都看得出来,安禄山的脸色变得有些铁青了。

    “清河郡的寿礼本王收了,但是其他州郡的寿礼呢?常山郡来人了没有?”安禄山冲着人群大喊。

    “常山柳季明,奉家父之命,特来祝王爷日月昌明,松鹤长春。”人群中的某个犄角旮旯,柳季明缓缓地走了出来。

    “盛世欣逢颂九州,相交郡王诗兴投;豪情坦荡报国美,福寿康宁庆海筹。”柳季明一边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

    柳季明的祝寿词和别人不一样,他的一首诗,令一些文官听得是频频点头。柳季明的诗劝解了安禄山,让他最好别zaofan。柳季明的意思是,如果你安分守己为大唐报国,那么你的福寿康宁就有了保障,像大海一样宽广。

    从这一点来看,柳季明是很有才的。不光有才,而且还有胆气。他能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来劝诫安禄山,可谓是正气凛然。

    但是安禄山显然没听懂,他用一种很懵逼的眼神看向了柳季明,脸上的表情半响也没变化一下,估计是听得云山雾罩了。

    “你的寿礼呢?”安禄山反问。

    “禀王爷,我的寿礼已经送给您了。”柳季明抱拳说。

    “在哪?”安禄山更懵了。

    “我的寿礼,便是刚刚那首祝寿诗。”柳季明认真地说。

    ‘唰’地一下,安禄山的脸色变得漆黑,他一句话没说,只是恶狠狠地盯着柳季明。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安禄山很生气,这种生气的状态比他阉割赵猪儿还要凶险。

    “还有谁没给本王置办寿礼的?”安禄山扫视了一眼现场,阴沉沉地问。

    “我,平原赵云,和柳季明一起特来给王爷祝寿。”就在大伙儿低头不语之际,一个略带公鸭嗓的声音从人群中响起。

    “赵云?他是赵云。”平洌指着赵云叫了起来。

    “赵云?谁是赵云?”

    “就是在清河和平原郡那边传说的一个神童。”

    “他是神童?吹牛的吧?!”

    随着赵云的出现,现场顿起引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大伙儿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赵云的身上。安禄山先是一愣,沉思了一会儿好像才想起赵云这个名字。

    任何一个上位者对人才的渴求心其实都是相通的,这无关善恶。一个人只要获得了领导权,无论他管得人有多少,他都会希望自己的手下出现人才。

    领导是一门学问,但是上位者一般都会把领导的难度归咎于人才的或得上。如果团队发展顺利,那就是上位者自己的功劳;如果团队发展的不顺,上位者只会归结为没有觅到人才的原因。

    安禄山能做到大唐的王爷宝座,他就不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他绝对有上位者的考量。安禄山会和所有上位者一样,渴求人才。

    大唐的人才选拔依靠的是科举制度,这一点安禄山根本无法染指,就比如柳真卿的皓月书院虽然在他的管辖区域内,但是安禄山明显能感到他和科举士子们念的不是一本经书。

    那么安禄山对人才的渴求只会更甚,他当然也会对神童充满了渴望。

    “你就是那个神童赵云?”安禄山看着赵云问。

    “神童称不上,但是我确实是赵云。”赵云回答。

    “某听说你会做诗?”面对‘神童”安禄山放下了刚刚暴躁的脾性,装起了斯文。

    没文化的人遇到有文化的人,会情不自禁地学着斯文说话,这是野蛮见到文明之后自卑的体现,安禄山绝对不是一个例外。

    “会。我能三步成诗。”赵云轻蔑地说:“作诗是有规律可循的,哪怕是几岁的孩童,在掌握规律之后很快就能学会。”

    “好。”安禄山见赵云说得斩钉截铁,脸色大悦问:“你能不能教我作诗呢?”

    “当然可以。以王爷的英明神武,很快便能学会。”赵云说。

    “太好了,太好了。你快快教与我。”安禄山欢喜的大叫。

    人为何喜欢神童?因为人们觉得神童一定掌握着常人不具备的能力。但是从私心来讲,每一个人却都希望获得神童的能力。神童其实和神一样,人们拜济公不是指望济公帮助自己,而是希望获得济公手中的那把扇子。

    安禄山高兴坏了,因为赵云告诉他作诗很简单,他真的信了。

    “王爷您听好了:大炮起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东平郡王,安得巨鲸兮吞扶桑。”赵云大声念到。

    本来在场的众人都非常认真地听赵云作诗的,毕竟大家都渴望一睹神童的风采;然而当赵云把自己的诗念出来之后,大伙儿全都斜眼偷偷地瞄向了安禄山。有几个年轻的文官竟然忍不住,转身捂嘴,憋得一脸通红。

    安禄山没笑,他只是愣住了。这个东平郡王低着头一直在思索着赵云的‘诗”足足有一炷香的时间。在这期间,安禄山不表态现场没有一个人敢于表达自己对赵云诗作的看法。

    “好!劳资是英雄,说的太好了。”安禄山突然拍手称好。

    ‘哗啦啦’一阵掌声响起,在场的人全都随着安禄山的掌声,一起把热烈的表达献给了赵云。

    “小子,你不是说你能三步成诗吗?刚刚那才第一首,我还没学会呢。”安禄山一脸诚恳地问赵云。

    “挺好了,我的第二首诗来了: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常?淮烈淮烈槐拇铩!闭栽朴植恢?叱艿啬盍似鹄础

    “好玩,好玩,真是太有意思了。”安禄山乐坏了,他从未觉得作诗原来这么有趣。

    众人见安禄山乐呵,大伙儿也都跟着一起乐呵,至少这些人的脸上没有表现出对赵云诗作的不屑。

    “我如果想作一首诗,应该怎么作呢?”安禄山居然谦虚地请教起赵云来。“王爷请看,远处是否有一座山?”赵云指着远处问:“那座山叫什么名字?

    “那山叫东山。”安禄山说。

    “那我便以这东山为起,先做一句。”赵云气定神闲地说:“远看东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赵云做完便看向了安禄山,然后用一种**学生似的眼神撩拨着对方说:“王爷想一想,如果把东山倒过来,下一句该怎么念呢?”

    “倒过来…”安禄山认真地想了想说:“若把东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