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多尔衮看了一眼范文程,又看了看宗亲班布尔善、大学士洪承畴和一等精奇尼哈番石廷柱,神色变得晦暗不明起来。
(顺治二年,多尔衮任命洪承畴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代替多铎驻守南京,并敕赐便宜行事,但对于军务大事,还需请示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
刚才刚林和祁充格说了那样的话后,他一直在认真观察着在场所有人的表情变化。
范文程就不用说了,很早就表明了立场,班布尔善、洪承畴和石廷柱三人脸上有些奇怪,既有惊讶也有恐惧,其余人则只是短暂的惊讶后,便恢复正常。
这么仔细观察了一遍后,多尔衮心里大概有了一个情况。
其实,多尔衮不知道的是,历史上,宗亲博和?、额克亲、聂克塞、巴都海、穆尔察、巩阿岱,谋臣武将刚林、祁充格、冯铨、谭泰、玛喇希克、何洛会全都是他的死忠。
特别是巩阿岱、刚林、祁充格、谭泰、何洛会等人,顺治帝亲政后,第一时间就以“阿附多尔衮”处死了他们。
其他人也或多或少被治罪,比如聂克塞被削爵降职,额克亲被削爵,罢黜宗室,贬为庶民!
“京师乃我大清中枢所在,绝不能有任何闪失!”多尔衮突然义正严词地说道,“传令,立即休整兵马,三天后入赣州,穿越江西进军武昌!”
众人听此,都先是一愣,随即应诺道:
“臣等遵命!”
“王上!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多铎连忙制止道。
“你有何建议?”多尔衮皱眉道。
“这……”多铎欲言又止。
他是有建议,但却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
他想劝多尔衮暂缓进军,任由伪明皇帝攻取京师,然后俘虏或斩杀皇上!
这可是天赐良机,因为只要皇上还在,多尔衮想要继位,就必定要对皇上动手,如此一来,就不得不背负谋朝篡位的骂名,名不正言不顺!
“本王知道你在想什么。”多尔衮摇了摇头,“第一,京师乃我大清都城,象征意义极大,不能有失;第二,我们的家眷都在京师,你是想让他们都被伪明皇帝俘虏吗?”
多铎听此,脸色变了又变。
家眷的问题他早就想到了,只不过在他看来,他和兄长多尔衮都非常年轻,福晋、子女出事都无所谓,因为他们还可以再娶妻生子。
“王上,其实……”
“行了!”多尔衮直接打断道,“本王心意已决,不必再说了!”
“臣弟知道了。”多铎无奈地说道。
范文程听完这些,忍不住暗叹一声,摄政王说的两个理由,竟然都跟皇上无关,看来皇上在他眼里,根本无关紧要啊!
聂克塞三人听到这里,则是长长舒了一口气,他们不必再领兵攻打肇庆府了,刚才真是吓死他们了。
……
三天后,多尔衮率领所有兵马从广州北城门出,向着赣州府而去。
吕大器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神色并没有放松,而是派出哨骑继续跟踪探查,当确认所有鞑子兵马的确抵达了赣州府,且继续北上之后,他心头的大石才终于放了下来。
广东的鞑子终于退了,肇庆府之危也终于解除了!这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
看来皇上在湖广必定无人能挡,杀得鞑子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否则广东的鞑子也不会北上支援。
虽然鞑子的进军路线有些奇怪,但吕大器可以肯定,他们肯定是去支援湖广的!
不过,广东这三十多万的鞑子去了湖广之后,皇上必定压力倍增。
他只希望皇上能如同天神下凡一般,逢战必胜,将这些鞑子全部击溃,如此,大明就真的可以中兴了!
不久之后,多尔衮抵达了赣州府境内,而他刚到,便收到了一条来自江南的奏报。
“叶臣死了!”多尔衮面沉如水地说道。
“什么?”一旁的多铎大吃一惊,“他怎么死的?”
“被人刺杀的!”多尔衮脸色阴沉到了极点。
“江南安定了两三年了,怎么会突然出现刺客?”多铎惊疑不定地问道。
自从他当年攻下江宁府以后,整个江宁府一片平和,连个盗匪都没出现过,怎么就突然发生刺杀之事。
“叶臣是在晚上熟睡之时,被人潜入府邸割断了脖子!而且,这群刺客出手十分干净利落,什么线索都没留下!”
“这怎么可能?”多铎完全不敢相信。
叶臣可是大清重臣,府邸之内必定有大清八旗精锐镇守,什么样的刺客能悄无声息进入府邸,神不知鬼不觉杀了他!
“此事不简单。”多尔衮沉声道,“这群刺客必定是有备而来,说不定他们还有更大的目标!”
“你的意思是,他们还会继续刺杀?”多铎惊声问道。
“有这个可能。”多尔衮点了点头,“这群刺客身手了得,防不胜防。”
“那我们要不要派人协助江宁府?”多铎问道。
“不必,勒克德浑机警敏锐,他会处理好此事的。”多尔衮摇了摇头。
“说来说去,还是勒克德浑的问题,竟然让一群刺客潜入江宁府,真是废物!”多铎忍不住怒骂了一声。
叶臣出事,勒克德浑身为江宁府最高统帅,罪责难逃!
“勒克德浑的确有一定的责任,但我们现在的首要目标是伪明皇帝,叶臣之死的事情暂且放下,以后再说。”多尔衮说道。
多铎听此,默默点了点头。
数天后,正在赶路的多尔衮收到了来自湖广的一封奏报。
刚拿到奏报,还没来得及打开,一脸好奇的多铎便凑了过来。
多尔衮忍不住瞪了多铎一眼,但却没有赶人。
奏报的内容很多,也很详细,是从伪明皇帝攻破武昌城后开始说起的。
伪明皇帝驻守武昌城的过程中,因为粮草不足,且又不愿强行征收粮饷,致使军兵发生大规模哗变,最终“众叛亲离”,只剩下了八千残兵败将。
无奈之下,伪明皇帝只能离开武昌,东逃江南,却不料在路上被三顺王十万精兵埋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