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开局就成了天赐之子! > 第112章 特殊考试,一线机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改动科举制,臣觉得可以进行,但是臣以为只适合朝困难方面改革,这样考出来的人,才会是栋梁之材。”

    杨溥再次行礼道:“臣以为若是在降低科举的难度,会不符合如今大明的国策。

    历朝历代,都是在科举制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内部,以达到符合朝廷的要求。”

    “杨溥啊杨溥,朕真不知道该说你什么要好。”

    这一瞬间,朱棣就明白了这家伙的意思。

    科举是文臣们的根本。

    如今的天下,还是太平之时,自然需要用到这帮文臣。

    但凡是一个文臣,他必定会对涉及自己的东西有所顾虑,比如这个杨溥他就是这样。

    话中同意和反对,都已经说了。

    朱棣身边的朱瞻离倒是对这个杨溥稍微感点兴趣了。

    能够进入内阁,担任内阁大学士的人,都不会太简单。

    “皇上,臣的意见和杨大人一样。”

    太子少保夏原吉上前一步,大声喊道。

    底下的文臣和武臣已经呈现出了两种状态。

    完全和之前朱棣提出给武将弄一个军功制时,一模一样。

    那个时候武将们都在交头接耳,像个菜市场,买菜讨价还价似的。

    文臣们则是站在旁边,虽然不说话,但是眼神都在交流,持反对意见。

    哪个站在这大殿里的大臣,不是寒窗苦读十几年才走到了这里。

    而武将那些泥腿子们呢,只需要在战场上杀杀敌奔波个几年就能站在朝堂之上,这区别有多大?

    自古以来文臣就看不起武将,认为他们只是一帮匹夫。

    “皇爷爷,不是之前不同意改革科举制嘛?”

    故作奇怪的朱瞻离悄悄的靠在朱棣耳边小声问道。

    朱棣轻笑道:“你这小家伙啊,皇爷爷不是不同意,只是想看看底下这帮大臣的想法。”

    “不过,倒是你这个小家伙,提出来的这个想法,不给朕说说,你的改革想法?”

    “科举制即使改动,那也是提高或者降低考试的内容,这一点杨士奇和杨溥都已经说了。”

    “朕觉得也是这样,上次小家伙你说,要加上一些其他的内容,这次趁着皇爷爷在,你就给皇爷爷说一说,怎么个改动吧。”

    这次朱棣没有压着声音说话,像是故意说给底下的大臣听的。

    上次朱瞻离提出来,其实也没想让朱棣立马就同意改革,这次也算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皇爷爷孙儿以为,在科举的基础之上加一门学科叫做实践,例如这个科举的制度是需要考生参加一次又一次考试。

    可终究这只是理论考试,并不是实践考试,若是想要咱大明大多数的文武百官变得能干实事,那么这门实践课是必须要设立的。

    孙儿的想法是,考生通过一次考试,那么就必须要参加一年的实践,增加考生的能力,待实践经验足够之后,才能参加下一级的科举考试。”

    这话没有让人失望,底下的大臣一个个脸色都大变。

    这哪里是让科举制变得简单,明显是让科举制度再上一层高楼啊。

    天哪!

    每通过一次科举考试,就需要参加为期一年的实践!

    我的天呐!

    不少文臣都吓得直哆嗦,若是真的实施下去,只怕未来连他们自己的子孙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法走捷径了。

    这简直是地狱难度。

    就连太子爷这次眼神都有了变化,自己这个小儿子居然如此聪明?

    不过,还是太年轻了。

    提出这种科举改革,若是没有极大的威望,绝对会引起天下人的反对。

    换句话来说,没有朱棣这种皇帝在,谁敢动科举制,那就是在找死。

    别看这么多朝代以来,喊着科举制度,让天下人才为朝廷所用。

    实际上,身居高位的大官人们,都是世家子弟。

    寒门?

    老百姓?

    他们能出几个贵子?

    大多数都是混吃等死的混子!

    区别太大。

    根本没有可比性。

    这科举改革下去了,世家的影响力会被降低很多。

    很多大臣都提前感受到了这位小殿下的厉害。

    如此小的年纪,就能提出这种想法。

    简直比朱棣还要厉害。

    “科举的本质,是让天下人都认同朝廷,认同大明,若是失了民心,这制度还有何用?”

    朱瞻离接着说道:“这种改革法,避免了某些官员可以私下沟通考生,极大程度断绝了一些庸才入朝为官!”

    “皇爷爷觉得怎么样,瞻离想的改革法好不好?”

    听到小皇孙的解释,朱棣眼神都亮了数分,原来这个小家伙之前都在卖关子,今天才说出了具体想法。

    “好!”

    “而且,这只是孙儿其中一个想法,皇爷爷难道就不想收集其他的人才为大明所用?

    科举制太过于死板了,天下奇才何其之多,可科举制本身选取的人,都是读圣贤之书的大才,并非是各个领域上的人才。

    可天下还有其他的人才,为什么不为了他们而单独设立科举的特殊考试呢?”

    朱瞻离这位小皇孙这一席话,引得底下的大臣们纷纷动容。

    这哪里是小改动科举啊!

    简直就是在给科举制动大刀,全面进行大改了。

    如今大明天下,不知道有多少寒门正在苦读圣贤书。

    很多都从二十来岁,考到老,都没有见过皇宫的大门,甚至连秀才都未曾捞到过。

    “陛下,臣同意改革科举制!”

    杨士奇等文臣,纷纷上奏。

    他们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之色。

    虽说进行这种法子改革,肯定会在短期引起天下人不满。

    但是长久下去,朝廷上下,还会缺少人才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