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开局就成了天赐之子! > 第158章 三倍丰收,兑现承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棣回想起在北方县城里看到的画面,百姓被随意打杀,像牲口一样被丢弃。

    那些百姓麻木且死寂的眼神,到现在为止还一直在永乐皇帝心中回转。

    老百姓过着这样的生活,也能算是永乐盛世?

    只怕是说出去都让后人笑掉大牙。

    接下来的时间里,朱棣好好观察了一下东海县。

    如何生存,如何让百姓们挣到钱。

    经过调查之后发现,东海老百姓,大多数以捕鱼为生。

    平日里最常吃的肉都是海里的鱼虾等东西。

    靠在海边,海里的鱼也比较便宜,大多数百姓都吃得起鱼。

    比起别的县城,老百姓都瘦成什么样子,也都吃不起肉。

    “百姓安居乐业的样子原来是这样。”

    朱棣轻笑道。

    一路南下,也唯有在东海县看到这样的场景。

    “是啊,爷爷,大明百姓要求的不多,只要不饿肚子就行。”

    朱瞻离说道。

    不过还有一番话他没有说。

    有些百姓一旦开窍,那如同打开了地狱之门,让人恐惧。

    经过朱瞻离对古籍上的研究。

    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是不允许底下的百姓开启太高的灵智。

    灵智代表了想法。

    老百姓有了新想法,不利于统治,不利于治理。

    只要老百姓有饭吃就行了,不会去整天想那些有的没的,跑去造皇上的反。

    且有一点一直限制着天下人。

    那就是不让他们有太多的钱,不让他们有多余的精力,让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在工作上面。

    经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经历,让他们死死靠在工作上面,没有时间去干别的事情,没有时间去满足欲望。

    在统治者眼里,老百姓开启智慧就是一场灾难。

    弊端要大于利。

    “只需要一点点好处,就能让百姓为之卖命。”

    朱棣称赞道:“这样的人,在一个县城待下去屈才了。”

    回到京城之后,他想要亲眼见见东海县令,把他提拔弄到京城里去,看看在京城这个知府能干出什么的事情来。

    “是啊,皇爷爷,这才是大明真正需要的人才,大明从不缺少读书人。”

    朱瞻离轻笑道:“缺少的是能干实事,能把事情干好的人。”

    “皇上,经过老奴调查,这里的百姓平均收入是两百多文钱一天。”

    王彦恭敬的说道。

    调查清楚后,他也挺震撼。

    可确实是事实,王彦只好如实告知。

    “下海捕鱼占据了整个东海县一半以上的收入吗?”朱棣深思。

    除此之外,他想不出别的收入。

    “爷爷,你有没有注意到,东海县里比较干净?”

    朱瞻离问道。

    “哦?”朱棣愣住了,想不明白这个里面有什么乾坤,而后问道:“小瞻离,这是什么意思?”

    “东海县还有一点比别的县城做的比较好,那就是在干净程度上,刚才瞻离看到有人在清扫路上赃物。”

    “如果县城里遍地都是垃圾,能够随意大小便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整个县城就会闹瘟疫。”

    瘟疫?

    朱棣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

    前些年,中原一地确实发生过瘟疫,但是根本原因一直没有找到。

    瘟疫一旦感染,无药石可医。

    只有等死。

    尸体还不能够土埋,只能任其火焰完全燃烧掉。

    “难道,瞻离你的意思是那些脏物不清理干净就会导致爆发瘟疫吗?”

    朱棣询问道。

    关于这个问题,他还真的没有去仔细研究过。

    以前皇宫里,也确实会发生这种随地就到处大小便的事情。

    后来一些太医大臣上奏,在一些宫殿旁边建造了茅房,这才有效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每天宫里都会派人清理那些污秽之物。

    “是的,皇爷爷,东海县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

    朱瞻离解释道:“我在一些书上看到过,关于瘟疫的解释,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那些污秽之物处理的不干净所导致。”

    “有些百姓们住在山村里,反而没有这类烦恼,因为人少,在山上随便大小便都没有事。”

    “因为大小便都会被山里的花草树木所吸收掉,这样也就不存在有污染的危险。”

    “县城里不行,没有人清理它们,久而久之让百姓们生病,最后染上不治之症只有等死。”

    不得不感叹这位东海县的知府。

    对东海县的治理真是比起其他县城要高出太多。

    其他的知府都是想着如何得到更多的好处,而东海县不一样,是想着如何让百姓过得好。

    朱瞻离好歹是二十一世纪的人。

    对于贪官污吏不是特别在意,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总会有争斗。

    有些脏活累活,还真就得小人去办。

    哪里能够让一个君子去办?

    君子去办,定能把事情搅黄。

    贪官贪一点算了,只要达成目的就行。

    不过朱瞻离也猜到了这位东海知府的难处。

    好官难当。

    对于任何地方来说,全是这样。

    好官意味着要遭受同僚的挤兑,上级的针对,即使上级再怎么样无赖,都得受着。

    事实也正是这样。

    这位东海知府还在头疼,如何缴纳那一大笔的税给头上的州府大人。

    “当年东海老家的乡亲百姓们接济下臣到及冠,下臣想报答东海百姓们的养育之恩,恳求大人能够向东海拨款!”

    那一年的东海县令,跪在州府张大人面前,双手奉上自己家的地契。

    “张大人,您能拨款给下官造福东海百姓吗?下臣愿为大人做牛做马!”

    “好一个赤胆忠心,你的请求,本官答应了,但你要立下军令状!三年以后,还本官一个安泰的东海县!”

    “下官谢过张大人!”

    ……

    因为今年东海县的收成在整个州府都算得上前三的存在,比起其他县城要高出三倍以上的收成。

    这肯定引得州府大人的注视。

    许诺过州府大人的东西已经全部给了,可是州府大人还不知足。

    原话是。

    “东海一县曾受本官偏爱,有今日之成就,不足为奇,然汝当共勉!”

    这话虽然没有明着向东海县令要钱,可实际上已经是在要了。

    已经告诉了东海知府,你今年要是不交上去足够的税收孝敬他,那你明年就完了。

    一个州府的权利不可谓不大,能够随意拿捏一个小小知府还是轻轻松松。

    东海县令哪敢不从,那城门税也是迫不得已,让一个底下的师爷想出来的办法。

    只能用一个借口,不让中原那边的饥民混进来,堵住了老百姓的嘴巴。

    五十文对于那些外出捕鱼的渔民来说,并不算多高,反而乐见其成,不让其他外来的人搅乱他们的生活。

    他们反而会歌颂知府大人的英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