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开局就成了天赐之子! > 第175章 出其不意,科举考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学子名为林焕,字云鹤,祖籍自江南一地,曾经参加过大明科举考试。

    自十六岁就考取举人身份,直如今已有三十岁,却屡次不中,郁郁寡欢。

    今听闻陛下改革科举,并且添加了实践一项。

    并且新科举考取功名不再以文章为重,反倒是以为官经验以及文章为重。

    二者兼得,方能考取功名。

    昔日太祖皇帝第一次开科举考试,就造成北方无一人所写文章能比的上南方学子。

    太祖皇帝大怒,而后在大臣刘伯温的建议下,创立南北两榜,以公为正!

    这才缓解了科举考试所造成的影响。

    如今在场所有学子都仿徨不安,因为此次科举考试,皇上就在贡院里面。

    一些学子本身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皇上就坐在他们的附近,怎能不慌。

    来到贡院内部。

    一间间房子整整齐齐的露在所有人眼前,由木板和砖块搭成,为的就是防止意外事情发生。

    房间门口都有一口大水缸以供学子打水吃,如厕则是学子们自己带的坛子。

    房间的门号则是由,天,地,人三者为号。

    林焕深呼了一口气,昔日那些大老爷都不曾赏识他的文章。

    如今皇上会亲自阅卷,以自己的才华不可能不被看中!

    “今科举正式开始,请诸位学子听题!”

    张?拿起手中的考卷,念道:“樊迟请学稼。”

    原本的科举考试的考题,并非是如此,有了朱瞻离这位小殿下的加入,提了一点点建议。

    “往日考试,千篇一律,并非能考验一位学子的真正才学,何不用半截题的形式来取缔?”

    “敢问小殿下,何为半截题?”工部尚书张?被难住了,脸上顿时涌出一抹疑惑之色。

    他饱读群书确实不知道半截题是什么东西。

    朱瞻离轻笑道:“樊迟请学稼。子日:吾不如老农。”

    “半截题的意思则是,只出其一半言语,让学子自行理解,这便为半截题。”

    “此言论,只出,其樊迟请学稼。”

    “妙妙妙!小殿下此主意真乃妙计!”

    张?这些年一直都在研究考题,对这句话多少都理解一些,顿时觉得小殿下非常厉害。

    这一段原文出自【论语】,是孔子与弟子樊迟的一段经典问答。

    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其原文意思则是,弟子樊迟询问先生孔子,怎么样学苗稼,种菜、种庄稼这些事。

    而先生孔子答复他,自己不会种菜,比不上老农其意思就是告诉樊迟。

    所学的东西,应当去找真正懂这一行的人。

    而后樊迟失望后里去,先生孔子对其他学生说道:“小人哉,樊须也!”

    其意思也并非骂人是小人,而是樊迟这个学生目光短浅,心胸狭窄。

    贡院里的考生们,甚至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就一句话?

    一个个都竖起了耳朵。

    只有,樊迟请学稼?

    这让人怎么答题?

    整个贡院至少有九成学子被说蒙了。

    但可以肯定的就是,四书五经之中,确实有这一句话,只是许多人一时之间绞尽脑汁都想不清楚,这句话到底是出自哪一段?

    不少学子,甚至都当场脑海一片空白,脸色苍白无比,狂抓头发。

    特别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做王进,已经考了二十多年,如今都已经年过半百。

    当听到考题之后,差点直接在房间里晕倒过去。

    自认熟读四书五经,可今天科举考试的题目,竟然会如此苛刻。

    看来又要名落孙山。

    哎,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王进叹息道,少年一朝得志,十七岁中举,昔日家族中落的他,成为所有人的希望。

    一次又一次名落孙山,让所有人都远离了他,疏远于他。

    如今的他,已经算是孤家寡人,无人问津!

    “我的命,何故如此之苦?”

    王进抬起头,仰天长叹。

    三十年考试生涯,让他不会做出交空答案的试卷。

    只能凭借自己多年来一次又一次考试的经验,来慢慢理解这考题的意思。

    火速的解题。

    心中满腔怒火和不满,纷纷被写入了文章之中。

    其余学子一个个冥思苦想都不得其真意。

    上几次科举考试,一直考的都是五经中的经典引注,可今年却考的是这样的古怪题目?

    学子们都抓狂极了,没有去仔细揣摩题目的意思,反而是一直在心中寻找,这一题目到底是出自那一篇文章。

    往年考试,只需要在脑海深处找到考官所出的文章出处,那么其意思就能明白的更加清楚。

    那位林焕听到这道题目后,眼里闪过了一丝笑意。

    今年的考官,恶趣性真大,还好自己这几年熟读四书五经,基本上里面的内容全部都背了下来

    林焕在脑海深处思索了片刻,而后在纸张上面把那一片文章全部写了下来。

    也就是学生樊迟和先生孔子之间的对话。

    一为,破题。二为,承题。三为,起讲。四为,起二股。五为,过接。六为,中二股。七为,后二股。八为,束二股。

    而后林焕开始了答题。

    每一道题,都需要仔细思索,方才敢继续在试卷上面答写正确的答案。

    草稿这个时期就有。

    几张大纸,很快就被毛笔写满了答案。

    较于其他考生,只有他和那位老人正在火速解题。

    上面端坐的张?,眼里闪过了一丝怜悯。

    若是按照往常那些年的考试,只怕这次考试的学子都能答出正确答案。

    而他们作为考官,当然只需要选出合格的答题就可以了。

    哪有那么麻烦。

    按照朱瞻离的认知,如果所有人都能答出正确答案,那么这考试还有何等意义。

    半截题的出现,简直就是一个创举。

    让工部尚书张?都不得不惊叹。

    出其不意的答题,总能寻找到更为出色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对大明产生极大的影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