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开局就成了天赐之子! > 第177章 屡次不中,千古传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进也深同感受,如果能中,昔日他这位众人眼中的神童,不早就中前三甲了?

    何故今日还要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次次考,次次不中也。

    没有大老爷赏识他的文章,甚至有考官当场说他的文章写的文理不通,不足以中榜。

    “哎,林小生说的对,我等已经考了一次又一次,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恐怕真的和仕途无望。”

    王进摇了摇头:“既然如此,又何必再继续强求?”

    五十多岁的他,如今家道中落,街坊邻居的冷嘲热讽,受尽了白眼。

    曾经尚可的家境,现在却变得三天两头都要饿肚子。

    常常寻找岳父救济。

    岳父虽然恶言相对,可每次都忍不住心软,经常接济他们女婿这一家。

    “如今我也是举人,可以为朝廷所用,也可以教书育人,写写家书,补贴家用,这样又有何不可呢?”

    王进摇了摇头。

    “诸位学子,还望各位一定要刻苦学习,以达成自己十几年读书的目地。”

    这几十年来,他的文章水平从未降低,反而非常之高。

    就连同行都常常赞叹。

    不过就是屡次不中。

    “是啊,王兄已经考了三十年,这一生也对得起所学的本事了!”

    “或许我等最后也要落得如此下场,无人赏识咱们的文章。”

    “寒窗苦读几十年书,只为踏上仕途,以报效大明,却无人赏识,哎……”

    “王兄,前程似锦!”

    开始有学子感叹,他们不像其他人落井下石。

    众人纷纷为王进打抱不平,谁能保证他们之中会不会有下一个人是王进?

    笑话一个读书,读了几十年书的人,确实愚蠢的不行。

    可终究他们并非考官,要是让人考三十年就能入朝为官,谁都愿意啊。

    不就是一直读三十年书?

    学海无涯!

    “我们走吧,哎……”

    诸多学子目送那位老人的离去。

    许久之后,有学子打破了宁静,开口看向那位小天才:“是李寒,李兄,你考的怎么样了?”

    “尚可!”

    李寒平静的回应。

    “看来李兄这次科举定能高中了?!”

    “我看必然是这样,不然李兄何苦能够如此昂首挺胸。”

    “真是羡慕啊,我等要是有这样深厚的功底,何苦不能高中?”

    各种明嘲暗讽的话,从这些学子嘴里吐出。

    人就是这样,遇到比自己强大的人,总是各种各样的诋毁。

    一旦遇到那些个比自己弱小的人,反而还会各种怜悯。

    “恩。”

    李寒淡淡看了他们一眼,而后背着行李独自离去。

    这样的行为,顿时引得众人不满。

    好小子居然敢这样无视他们。

    “哼,什么高中?我看这小子也太过于目中无人了,竟然如此狂妄!”

    “我看也是,这小子要是高中了,以后还不得把尾巴翘到天上去?”

    “该死的臭小子,这次肯定中不了,一定是名落孙山,如此不尊重咱们这些前辈!”

    “要是人人都能高中,只怕人人都能够成为人中龙凤,这小子不过是运气好点而已,十八岁拿了一个举人功名,咱们哪一个不是举人出生?”

    愤愤不满的声音,纷纷从学子们嘴里吐出。

    也有因为考试不利,把怒火发泄在李寒身上。

    贡院内。

    考官们把学子们的试卷全部集中在了一起。

    做糊名易书处理,学子们交给考官的试卷,并非是原卷,而是经过誉抄过的文章。

    收卷后,首先会将学子的卷子交给弥封官。

    由弥封官们把考卷上的学子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折叠掩盖起来。

    用空白纸弥封后,再加盖骑缝章。

    为防止学子们买通考官,所以这一步是至关重要。

    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本就是像天下人广纳人才,若是让那些有才无德之人入朝廷为官,那才叫最大的灾难。

    下一步就是阅卷。

    不过朱棣在这里,自然不会让其他考官先行阅卷。

    他要亲自看看,这一批的考生。

    新科举九天里,商科那边也招揽到不少学子参加考试,工科则大多数都是一些年老的学子,因为当初屡次不中,他们只能另寻一处谋生技巧。

    下一步就是殿试,高中学子,将亲自面见皇上,回答皇上所题。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为了未来仕途。

    朱棣皱着眉头,越看越脸色铁青。

    明明考题是【樊迟请学稼】,却没有一个人懂得其中含义。

    写的全部跑题,十几分试卷上面,东扯西扯,竟然扯到种地上面去了,其意思说皇上重视民耕。

    “文理不通,破题令人费解,这样的人也能被露用成举人?”

    朱棣大怒。

    气的不想再看下去了。

    朱瞻离轻笑:“或许是这次孙儿弄的半截题,实在是把学子们难住了,否则他们也不会交出这样一份文章。”

    “可悲,我大明竟然无一位能够看出这道题目的学子。”朱棣感叹,放下了手里的试卷。

    看了十几份试卷,没有一个人答出来的答案是对的,全是东拼西凑,像是完成答案一样交差。

    “爷爷,你看看这一张试卷!”

    朱瞻离也在翻阅试卷,一篇文章吸引了他的注意。

    里面的内容那叫一个完整,不仅仅半截题回答的非常好,还把第二道题目也回答的堪称一绝!

    “哦?让朕看看!”

    朱棣涌起了一份兴致,接过试卷,仔细翻看了起来。

    “好一个李寒,小瞻离啊,你这次的注意真不错,篡改了考题,让不少庸才倒在了这一关。”

    朱棣感叹,拿着手里已经处理好的文章,连连称赞。

    半截题算是给考官们开启了一道新的天地。

    这一篇文章,引起朱棣的大喜。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答题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破题)

    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承题)

    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民自养之计,则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敛。(起讲)

    闾阎之内,乃积乃仓,而所谓仰事俯有者,无忧矣。(第一股)

    里野之间,如茨如粱,而所谓养生送死者,无憾矣。(第二股。以上起二股)

    百姓既足,君何为而独贫乎?(出题)

    吾知藏诸闾阎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归之府库,而后为吾财也。(第三股)

    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第四股。以上中二股)

    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第五股)

    ……

    饔飧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第八股。以上后二股)

    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收结)

    “好,好,好!”

    朱棣放下试卷,大喜所望,这样的好文章,他还是头一次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