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主公的并州牧这一身份,对于我并州军而言,至关重要!”
“若失去这个身份,则主公和并州军上上下下,都将沦为反贼。”
“届时并州九郡九十八县,恐怕都容不下主公,容不下并州军……”
是反贼,还是朝廷的封疆大吏,现在,就在秦牧的一念之间。
秦牧自认为并州军还不够强大,无法跟朝廷公然对抗。
若是选择拒绝出兵鲜卑,恐怕并州军只有死路一条。
而选择出兵鲜卑,可能还有一条出路。
秦牧熟知历史,知道鲜卑人曾是匈奴的附属部落。
鲜卑人在几百年间,跟过四个老大,一个是东胡,一个是匈奴,一个是乌桓,一个是鲜卑。
直到东汉建武二十一年,即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犯汉境,鲜卑才开始被中原王朝所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之后的鲜卑,一度归附于大汉,跟着汉军一起大破北匈奴。
只是,跟许多胡人一般,鲜卑人在崛起之后就翻脸不认人。
三十年前,檀石槐在弹汗山建立王庭,向南掠夺东汉,向北抗拒丁零,向东击退扶余,向西进击乌孙,完全占据匈奴故土,一度攻至倭国。
鲜卑人鼎盛时期的势力范围,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
而且,檀石槐还多次攻打汉朝的“缘边九郡”及辽东属国,拒绝汉桓帝的“封王与和亲”。
檀石槐鉴于自己的领土幅员辽阔,难以管理,所以将管辖地区分为三部:
从右北平郡以东,直至辽东郡,连接扶余、?桴龅榷??喔龀且兀???俊
从右北平郡以西,直至上谷郡的十多个城邑,为中部。
从上谷郡以西,直至敦煌郡、乌孙等二十多个城邑,为西部。
每一部设置一名首领(大人)管辖。
刘宏即位后,幽州、并州、凉州的边塞诸郡每一年都会遭到鲜卑的攻打。
被杀死的、被抢掠的,不可胜数!
好在,四年前,这个统一鲜卑各部的檀石槐终于病逝。
“公台,你知道现在鲜卑人是什么状况吗?”
秦牧询问道。
“这……属下略知一二。”
陈宫皱着眉头道:“鲜卑单于檀石槐死后,其子和连继立,和连既无才力,性又贪婪好色,断法不平,人众叛者居半。”
“不过和连继位没有多久,就在攻略北地郡时被人射死。”
“因其子骞曼年小,兄子魁头代立。这终究是鲜卑人的一大隐患……”
陈宫猜的没错。
就秦牧所知道的,日后的鲜卑会被分裂成三个部分,宛如一盘散沙,被汉末群雄和曹魏不断摁在地上摩擦。
不过,现在的鲜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分裂,但鲜卑各部落,也绝对是貌合神离的。
毕竟没有一个能真正服众的首领!
“我决定出兵征讨鲜卑。不过,不是现在!”
秦牧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他刚刚编练出来的五万并州军,组建不久,还没有经过磨合,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战斗力。
秦牧的心思,是打算拖延一下出兵的时间,以做足准备。
【叮!宿主已完成任务“答应出兵征讨鲜卑”!】
【系统奖励“玉米种子”一百斤!】
【玉米种子:特殊版,不论气候,不论土壤,不论多么恶劣的环境,固定亩产量1000斤!】
跟秦牧之前得到的红薯藤蔓一样,玉米的亩产量也是固定的。
只要不是完全不管,不论生长在如何贫瘠,如何恶劣的土地中,玉米都能亩产1000斤。
放在东汉末年来说,这是十分恐怖的亩产量。
要知道,玉米的亩产量一般在八百到一千二百斤左右。
在实际种植中,决定玉米产量的因素有很多。
像地理环境、品种、土质、栽培管理技术等都会影响玉米亩产量。
但,系统给予秦牧的玉米种子很是特殊。
………………………
翌日,秦牧就来到晋阳城外的一片田野之上。
此时正是二月,已经是春耕时节,各家各户的农民都纷纷拿起锄头,汗如雨下的开垦着土地,或者进行播种。
秦牧主要视察的地方,是并州的军屯和民屯。
秦牧原本打算将太原郡作为屯田制的实验地,然后再进一步向着并州九个郡逐步推广。
怎奈何被裁撤掉的士卒太多,整整十四万人。
这些人都被安置到军屯上,负责垦荒种地。
只不过,区区一个太原郡,显然是没有那么多的无主之地给他们开垦。
所以秦牧只能进一步将屯田制推广到西河郡、上党郡等并州的各个郡。
“主公,这是什么东西?”
跟在秦牧身边的典韦,抓起一条番薯藤,好奇的睁着眼睛问道。
“这是一种农作物,名为‘红薯’,种出来的东西是能吃的,而且产量很高。”
秦牧轻笑一声道。
“红薯?那俺还真没见过。主公你说这红薯的产量高,能有多高?”
典韦疑惑的问道。
“大概亩产三百石以上。”
“什么?”
一听这话,包括典韦在内,在场的许褚、张宝、陈宫等人都不禁勃然变色。
要知道,石是容量单位,也可作重量单位。
石和古代另一种作为重量的单位“斛”相同。
按照容量来算,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
一汉石等于一百二十汉斤是指粟。
如果是稻谷则为一百到一百二十汉斤之间。
倘若是米则最高至一汉石等于一百六十汉斤。
换算过来,一汉石就等于现代的十五公斤,即三十斤。
而秦牧的特殊红薯,亩产量固定是在一万斤,所以他虽说的亩产三百石,还是保守估计。
“主公,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并州别驾张宝诧异的道:“据我所知,一亩地的粮食收成,也不过三石。”
“你这红薯的产量,可不就能抵得上一百亩地的收成吗?”
在场的人都表示不太相信。
毕竟红薯的亩产量实在是太过夸张了!
一般的田地,亩产量只是三石,若是上等的良田,可能会达到四石、五石。
如果土壤不够肥沃,刚刚开垦不久的田地,可能粮食欠收,亩产一两石的都有。
秦牧自称红薯的亩产可达到三百石以上,着实是让人不可置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