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农家锦鲤妻,带着淘宝去种田 > 第四百五十一章 发国难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员外说的有道理。不过,徐员外应当明白现在为何会供小于求,趁着这个机会涨价,难免被人说是发国难财。郑大人一边忙于县试,为学子尽心,一边为粮食发愁,若徐员外能为县尊大人分忧,县尊大人自当感激不尽。”

    “薛姑娘这是说的什么话?什么叫发国难财?!我老老实实做生意,粮价上涨不过是顺应自然而为,到了薛姑娘这里,怎么就成了发国难财?!薛姑娘要谈判,至少得有诚意吧?就这么红口白牙就想让我降价?”

    天下熙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就是李大同跟方知友,也是因为她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而已。

    薛蕙微微皱眉,“我为郑大人前来,这便是诚意,徐员外帮了郑大人的大忙,也是为国分忧,郑大人不是不讲情面的人,以后还愁没有好处吗?”

    “这算什么好处?”徐员外轻哼一声,听着是怪好听,可惜屁用没有,“薛姑娘说的倒是轻巧,怎么不见你把钱都捐出去啊?话不投机半句多,我这小庙容不下薛姑娘这尊大佛,请吧!”

    “徐员外不再多想想?”

    “不必。”

    薛蕙叹口气,从椅子上站起身,“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告辞了。”

    徐员外的态度在她的意料之内。

    自郑仪贤上任,商会的人便与郑仪贤不睦,怎么可能会出手相助?

    不过宜春还有其他粮商,只是规模较小。

    薛蕙记得,曾在商会表决上支持她的人中便有一个姓张的小粮商。

    有徐家在,其他粮商很难出头。

    但这一次雪灾,若是利用好了,未必不是一个大好机会。

    若张家能听从她的建议降价,薛蕙便可以在郑仪贤面前为张家争取一些利益,随后再将这爱国爱民的旗号在百姓中间一宣传,何愁张家的生意不起来?

    炒话题,炒热度,爱国捆绑,情怀捆绑,这是薛蕙最拿手的事,也是现代商人最常用的营销手段,百姓们也最吃这一套。

    薛蕙已经想好了说服张家老爷的办法。

    谁知,薛蕙到了张家门口,连门都没进去。

    门房一听是薛蕙,直言张家老爷不在。

    薛蕙问什么时候回来,门房也说不知。

    薛蕙这人敏感,察觉到门房面色不对,便叫小何去附近打听。

    结果,小何回来说,“我问了几个周围的百姓,都说没有看到张老爷的马车出门。”

    这张老爷明显是在家,只是对薛蕙避而不见。

    薛蕙皱了皱眉。

    难道张老爷知道她来的目的,不想降价?

    她为郑仪贤的事奔波,也是今日才开始的,从徐府出来,她就来了张家,难道张家能这么快就得到了消息?

    薛蕙否定了这个想法。

    如果不是因为粮价的事,那张老爷不想见她,可能是因为她薛蕙这个人?

    可商会上,张老爷不是支持她的吗?

    薛蕙带着疑惑,再次敲开了张家的门。

    门房见又是薛蕙,不耐烦道,“说了老爷不在……”

    “住口!我知道张老爷在家,你去问他一问,为何不见我?我要个答案就走,否则,就别怪我针对于他!”

    门房被薛蕙的眼神吓到,小声地应了声,“你稍等。”

    说完便关上门往张老爷的书房狂奔。

    薛蕙在外面等了片刻。

    门房气喘吁吁地打开门,复述张老爷的原话,“薛……薛姑娘,我们老爷说,你就放过他吧,他也没有办法,他还得仰仗徐家的鼻息过日子,商会上他以为你是徐员外的人,才投了支持,后来徐员外还来问罪了,他也是没办法的……”

    薛蕙听明白了。

    一腔深情错付。

    原来张老爷是为了讨好徐员外才支持于她,谁知道功课没做好,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被徐员外问罪之后,可不得远着点她薛蕙?

    “嫂子,我们现在去哪儿?”

    薛蕙想了想道,“你送我回家吧。”

    “回家?”

    “对。”

    小何心中疑惑,却也没有多问,送薛蕙回了小院。

    薛蕙推门进去,却见谢秉恩从厨房探出头来,见是薛蕙,笑着说,“蕙娘回来了?忙完了?”

    “忙完了,爹,你怎么来了?”

    “铺子里不忙,我就过来了。”谢秉恩笑笑。

    他得了消息之后,激动不已,哪里还干的下去活?

    他瞅着不忙,就让两个妇人看着包子铺,自己专门过来了一趟。

    从吴氏口中又听说一遍当时的情形,谢秉恩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现在已是中午,吴氏正在厨房里做饭,薛蕙便留小何在家里吃了个午饭。

    午饭之后,小何离开,薛蕙交代他傍晚的时候再来,来之前现在城外转一圈,从北城门进。

    谢秉恩也回了包子铺,薛蕙则跟吴氏在小院呆着。

    快到酉时的时候,薛蕙跟吴氏说了一声,自己要出去一趟,不能陪吴氏去县衙门口接谢锦朝了。

    吴氏关心了薛蕙两句,便叫薛蕙去忙。

    出了大门,薛蕙在周围逛了逛,并未走远。

    带到酉时,吴氏出门去县衙门口,薛蕙悄悄回了家,在正房西间买了一千二百斤的大米。

    淘宝上大米多是十斤袋装,一袋价格在五十点到八十点不等,换算成银子就是五十文到八十文。

    也就是一斤大米五到八文钱,一千二百斤,也就是十石,薛蕙花了不到十两银子。

    薛蕙心里那叫一个可惜。

    若是淘宝上的商品能卖出去,她早就发财了。

    她原本只是想着劝徐员外跟张老爷降粮价,但他们既然不同意,薛蕙本还有些发愁,突然想到自己从淘宝上买粮食捐出去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淘宝上粮食的便宜,且她又不差这点钱。

    待捐出去之后,她便可以把她计划给张老爷的营销用到自己身上,虽然她的产品不愁卖。

    就当是为以后考虑了。

    到了县衙门口,吴氏的双眼忍不住往公示墙上瞟,看着正中间的三十七号,心里别提有多熨帖了。

    这一次,吴氏没再遇见许母。

    很快便有考生从里面出来,吴氏冲着谢锦朝招手。

    谢锦朝走过来,在吴氏身边身后看了两眼。

    吴氏看出他是在找薛蕙,解释道,“蕙娘去忙生意了。”

    “去了一天?”

    “也不是,她下午之时回来了,就在酉时前又出去了一趟。”

    酉时前出去?

    谢锦朝不言,与吴氏一道回了小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