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农家锦鲤妻,带着淘宝去种田 > 第四百五十四章 商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薛蕙这么一问,郑仪贤顿时又头疼起来。

    薛蕙法子虽然不错,但要具体实施起来,还有许多问题。

    比如受灾程度如何分级?如何判定?

    那么多受灾百姓,都需要县衙分级领条子,衙役们可忙得过来?

    最严重的受灾百姓每月可领多少粮食?

    所有受灾百姓一共有多少?严重的多少?中度的多少?轻度的多少?

    一共需要多少粮食?要花多少银子?

    想想郑仪贤就觉得头大,他的答卷还没有批完。

    县试可真不是时候。

    他揉了揉脑袋,对薛蕙摆摆手,“薛姑娘先回吧,我这就让人把县丞典史师爷他们叫来商议,明日你再来,我把具体情况告知于你。”

    “好。那我先回了。”

    薛蕙跟郑仪贤告别,与小何一起离开。

    而郑仪贤看着薛蕙离开,赶紧使唤衙役把县衙其他几位官员都喊过来。

    凭什么他挑灯批卷,其他几个都睡的好好的?

    现在时候还不算晚,其余几位大人尚未休息,一听郑仪贤传唤,立马就赶来了县衙。

    郑仪贤请他们到书房,他先是将情况大致简述,没提薛蕙的名字,只道有人捐赠十石大米,并且能为县衙联系到低价粮,又把薛蕙说的计划稍微润色之后提出来,让他们补充。

    有十石白花花的大米在,其余三位官员倒是没有怀疑什么,各自发挥自己的本领,将计划补充的全面一些。

    计划定下来后,便要商议具体的步骤,细节。

    郑仪贤清了清嗓子,“你们到隔壁商量去,商量去来一个方案给我,今晚上就得商量出来。”

    县丞三人苦着脸去了。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问题。

    尤其是有关数字的,须得由前些日子统计的受灾百姓数量为基础,经过计算才行。

    而那受灾百姓的册子统计的比较杂乱还没有做整理,他们必须得把册子规整出来,将不同程度受灾的百姓情况与数目大致确定,才能知晓大概需要多少大米,需要多少银子。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官员手底下都会有一两个幕僚,帮着处理一些事情,典史跟师爷家里倒是没有,县丞家里便有个幕僚,对整理信息这方面较为得心应手,县丞专门把他叫过来帮忙。

    四人忙到了丑时,才终于确定下方案,里面的细节也都有了。

    郑仪贤还在书房吭哧吭哧地批卷。

    县丞将方案送进来,郑仪贤揉了揉额头,拿起来浏览。

    “大人这几天辛苦了。”县丞道。

    他是云西本地人,是个举人出身,跟郑仪贤共事几年,对郑仪贤较为敬佩。

    郑仪贤也不想违心地说自己不辛苦,叹了口气,“为了百姓罢了。这方案可以了,你们先回去吧。”

    “好,大人早些休息。”

    “嗯。”郑仪贤点头。

    第一场已经淘汰了一批学生,他应该能比昨天休息的早一些。

    考试的第三日,薛蕙谢锦朝吴氏三人一早到了县衙门口。

    公示墙上已是为第二场发案。

    吴氏挤进去一瞧,发现第二场正中央的坐号变成了一号,她在周围圆圈里寻找三十七号,发现三十七号在外圈最后几名。

    吴氏面露担忧之色,从人群中挤出来,拉着谢锦朝的手说,“二郎,你要加油,娘相信你可以的。”

    薛蕙捕捉到吴氏的面部表情,看了眼谢锦朝,好奇地问,“娘,锦朝昨天考的不好么?”

    吴氏犹豫着说,“好像是四十多名了……”

    谢锦朝微微皱眉,道,“娘,你看得是三十七号?”

    “对啊。”

    谢锦朝淡笑,“我是一号。”

    “啊?”吴氏惊诧,“你不是三十七号么?”

    “第一场考了头名之后提了坐号。”

    除了头名,前二十名都会提坐号,以坐到主考官跟前,更方便监督。

    是以有些考生的坐号一直在变。

    每场考完之后的发案为小案,在五场全部考完之后也会发案,名为长案,乃五场综合排名,是要去掉糊名与弥封,按照名字排序,第一名排在长案的首部,案首二字便是由此而来。

    “……哦,原来是这样,吓我一跳。”

    吴氏的脸色恢复了笑容,“我刚才看了,一号是头名,二郎,你可真厉害,继续加油!”

    “嗯。”

    谢锦朝进县衙考试了。

    薛蕙跟吴氏回了家里。

    今天薛蕙倒是没什么事,只除了晚上要去见郑仪贤之外。

    ……

    “驾!驾!”

    两人驾着快马从北城门进入宜春,分道扬镳之后,一人骑马径直朝着城南而去。

    白日里,街坊们正板着板凳坐在街边,老头们聚在一起下棋,妇人们拿着针线筐子,一边做着针线,一边说着闲话。

    忽听不远处有马蹄声驶来,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

    街坊们抬头,之间不远处一人驾马驶来,嗖的一下子从众人面前穿过,停在了一户人家门口。

    来人下了马,把马牵进院子里,口中喊着,“奶奶,我回来了!”

    街坊们一愣,看着那户人家交头接耳。

    “哎,那不是李大娘家里吗?刚才那个人是谁啊?”

    “好像是李狗蛋?”

    “不会吧?李狗蛋回来了?不是说犯了事去外面躲官府吗?这么快就回来了?”

    “谁知道呢。”

    “……”

    来人确实是李狗蛋,不,李瑾瑜。

    他跟着常家的商队跑了一趟元江府,在马车上实在是太颠,就跟王庆一起学了骑马。

    从元江回来的这一路,他跟王庆一起骑马回来的。

    而常家的快马商队不止带了菌子,还带了其他货物,一并往外运,要过几天才能回来,他跟王庆就先回来一步,在家休息两天,等快马商队回来之后跟着跑下一趟。

    一进宜春,李瑾瑜就跟王庆道别,直接骑马回家。

    李奶奶在院子里做针线。

    她本也喜欢出去跟街坊说话,但这次李瑾瑜离家几天,李奶奶一出去便有人看着她窃窃私语,说着闲话,李奶奶也不爱出去了。

    她正低头认真地给李瑾瑜做外袍,忽然大门被一把推开,李瑾瑜牵着马走进来,“奶奶我回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