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从京城巡捕营开始 > 第89章 一律斩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事发突然,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

    卫兵还以为有人要行刺,急忙上前将其按住。

    “总兵大人,上峰不公,克扣粮饷。每月到手的饷银,只有一半。”

    什么?

    薛御本来都要走了,听到这个消息,急忙转头看向刘芳亮、李敖,以及留在台上的将领。

    “松开他!”

    命令亲兵将其松开,薛御呵问道:“你刚才所说,可属实?可敢负责?”

    “敢!”

    这人年纪看着超过三十。

    长的倒是不错,十分勇武,脸上还有一块刀疤。

    明显是与敌人作战时留下的。

    估计也是豁出去了,这人看着薛御,也没行礼,直接指着身后高台下的军兵们。

    :我所说之事,愿以人头担保。小人最近六个月,每月到手只有一两银子。

    :山海关兵马众多,小人不敢保证每个人都被克扣粮饷。但与小人相同者,定不在少数!

    薛御拍了拍这人肩膀,“你先回去,这件事,本总兵会彻查清楚。”

    劝走了这人。

    薛御心里怒火已经不可抑制。

    自己每月给军兵的饷银,是二两五钱。

    现在好,直接到手一半。

    这特么持续下去,军兵们还不哗变了?

    薛御目光冷厉的看着刘芳亮、李敖。

    这一次,可没以往的和颜悦色。

    “我还给你们三天时间,这三天你们给我调查。之后,本总兵再亲自派人调查。”

    “如果调查不出结果,我就杀你们。记住,是杀你们!”

    狠狠将铁皮喇叭摔在两人面前,薛御头也不回的离开一片石。

    再看刘芳亮、李敖。

    两人相互对视,脸都绿了。

    刚才薛御的话掷地有声,而且极度认真。

    凭他们对薛御的了解,自己要是调查不清楚,真的会被砍头。

    遣散了众人。

    两人相互商议,这件事非同小可。

    处理不好的话,自己性命不保不说,还容易引起哗变。

    真要是军兵们哗变了,清军趁机进攻山海关,一切就完了!

    当天晚上。

    刘芳亮、李敖,各自派出心腹,在自己管辖的大营走访调查。

    并且还下达军令,但凡有被克扣粮饷的,都可以进行汇报。

    不止是一片石大营。

    连山海关大营,也展开彻查。

    连续三天。

    光是向上反映的军兵,就有接近六七万人。

    每一天,两个副将的门前都被挤的水泄不通。

    薛御也没闲着,暗自派人摸索进大营,跟军兵们打听粮饷的事。

    整件事,耽误了长达十天。

    最终确定,是两个参将联合千总、把总,克扣军兵饷银。

    且克扣数目巨大,接近十万两。

    盯着上报出来的数字,以及亲自赶到一片石大营见到那些被抓获的二十几名嫌犯。

    唉。

    薛御一句话也不想说。

    看到他们,只有失望。

    “总兵大人,这些参将、千总、把总该如何处置?”

    杀!

    薛御大手一挥,直接在这些人的名字上划了一个大大的叉。

    杀?

    李敖一把拿过名单,不可思议的盯着薛御道:“总兵大人,这可是整整二十人啊!”

    “二十人怎么了?别说是二十人,只要敢影响军心者,就是两百人也给我杀!”

    说罢,薛御还特意看了眼外面天色。

    “明日午时,当着众军兵的面,把他们都给我砍了。”

    “还有,你们两个给我记住。你们身为副将,不止是负责战事,也要管好其他的事情。”

    “以后我不想在见到有欺辱新兵、贪污饷银的事。要不然,下一个被砍的就是你们了!”

    慈不掌兵。

    历史上的教训,简直太多了。

    这个道理,薛御还是很清楚。

    十一月末。

    又是一年冬雪到。

    顶着鹅毛大雪。

    薛御带着人,不断穿梭在一片石与山海关。

    不管是哪个大营的军兵,几乎每隔三五天,都会看到薛御的身影。

    不论刮风下雨,雷打不动。

    半个月时间里。

    薛御连续收集了各个大营呈报上来的新兵数目。

    “他喵的,怎么人数越来越少?”

    根据春种秋收,山海关所处的山海卫,每年都会有征兵要求。

    结果这一次,新兵人数,比以往还要少。

    早先薛御就做过调查。

    其他地域征兵,新兵都很多。

    怎么到了自己的管辖范围,新兵上来的这么少?

    按理说,百姓们在冬季无法耕种。年景不好的时候,冬天根本没存粮。

    每家每户的青年,应该热情很大才对,怎么自己这里增兵这么困难?

    不应该啊。

    薛御几乎想破了头,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根据自己对历史的了解。

    明朝前期,兵员根本不愁。因为有强大的卫所制度,入了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

    想要更改户籍,非常难。

    可现在是明末,依靠卫所制储备兵员,已经是杯水车薪了。

    更改成募兵制,怎么还是这么困难?

    自己明明已经把增兵名额,扩散到了其他府县啊~

    这些百姓家,难道都不缺粮食,不缺钱了?

    :报总兵大人,宋参将到!

    军兵话音刚落,宋献策急急忙忙从外面进入总兵府。

    “总兵大人,您唤属下何事?”

    见宋献策到了,薛御立即将自己掌握的新兵人数放到桌子上。

    “宋参将,怎么这几次增兵,你的大营里人数那么少?”

    这……

    宋献策根本连看都没看,“大人,不止是属下的山海关,一片石大营也是如此。”

    “是啊,你说说看,这些百姓家里,难道没有男丁了吗?还是他们不缺吃喝?”

    宋献策沉默半晌,眼珠上下闪动着,像是心里有什么事情。

    薛御感觉不对,立即询问道:“宋参将,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大人,最近并无战事,属下觉得,你应该去下面走一走,亲自看一看。”

    这话太明显了。

    薛御马上意识到,宋献策意有所指。

    送走了宋献策,薛御左思右想,自己确实应该下去走动走动。

    皇帝不能微服私访,自己这总兵官,倒是可以。

    三天后。

    薛御出现在迁安街头。

    之所以选择迁安,因为这里是永平府内,除了卢龙以外,规模最大的县。

    可增兵上来的人数,却少的可怜。

    装扮成百姓,薛御漫步在街头巷尾,不断四处观望。

    从百姓嘴里得知,县城唯一的增兵处,就设在县衙正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