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成极品渣女后她只想洗白 > 第一百三十九章:来自青云榜的尴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上马车开始,没过多久,严峥就开始发挥出他的话唠本性。

    先是从路过的地方讲起,他这几年在这里带兵,到处都熟得很,介绍起来也是一茬接一茬。

    楚宁刚开始还很有兴致地听,到后面感觉脑袋嗡嗡地响,这位大哥也太能讲了,完全自来熟啊。

    “他带兵也这样吗?”楚宁悄悄问。难以想象一个掌管一众士兵的将军,平日里练兵也哒哒哒讲个不停。

    程御摇头,“这倒不会,练兵的时候能管住嘴,一旦从军营出来,便是如今这样。”

    楚宁觉得自己算是挺健谈了,今日却碰上一个嘴上高手,听累了的她从一开始的有问有答,最终变成了“哦”“唔”“恩”“啊”之类的单音节。

    程御朝外喊了句,“衡予。”

    “衡予”是严峥的字,让他休停会儿。

    严峥一听,反应过来自己又不小心话讲多了,挠了挠后脑勺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啊弟妹,我这人有时候嘴巴忍不住,一说起话来就讲个不停,你千万别介意哈。以前徐朗那小子总说我爱念经,就是嫌我话多。咳,我这不是和大家熟吗,就爱多聊两句,聊着聊着有时候就跑偏了,结果就越聊越多,越聊越远。我这……”

    楚宁:“……”

    兄台,你赢了。

    严峥也是讲一半才发现自己又开始叨叨了,他生硬地停下来,瞪了一眼旁边在偷笑的齐佑。忍住忍住,少说点。

    楚宁终于又恢复到耳朵清净的状态,她看向无时无刻都在工作的程御,真是好定力,这样子居然还能飞快计算纸上的数。

    大概是专注之下就能摒弃一切外界干扰吧,她做修复时也是如此。

    为了让自己静心,楚宁开始主动揽下帮程御分理文书的活,两人默契配合,效率提高不少。

    然而,正当她分拣工作完成时,忍了老半天的严峥,看到一处地方,又下意识地开了口。

    两盏茶后,楚宁一脸无奈又哭笑不得地上半身倒在榻上,程御见状,笑着伸过手去捂住她耳朵,“这样可有好一点?”

    其实差不多,不过温暖的掌心好像有种魔力,楚宁闭上眼睛,没过多久就沉沉睡去。

    再醒来,已经在一处小酒馆停车用膳,讲了一早上话的严峥因为饥肠辘辘,倒是寡言不少。

    ……

    优雅用膳的楚宁并不知道,离此几百里路的青云山庄因为她的出现而聚集了一群人。

    青云山庄是大周在野修复大家的领头羊,庄主贺光卓是有名的修复大家,只是他年事已高,已经多年不出庄了。

    正如很多练武人士会搞一个武功英雄榜一样,青云山庄也列了一道青云榜,榜上是对天下所有修复大家的排名,正好百人。“青云”有隐居之意,本是在野人的较量,后来名声渐渐响亮,不管是为官,或是在野,只要是被认可有实力的挤进百位的,皆可上榜。

    先不说意外挖到的宝物,且单单这天下的富贵人家,谁没有几件珍藏的传家宝。但是年代久远后,传到后代的手中,再珍重的传家宝也都失了原有的光辉。更不要说因为家中走水、不小心磕碰、染上污垢无法清理等情况。

    好不容易一代代传下来的,若是传到自己这一代损坏了、破碎了,去祠堂祭拜时,祖宗不得气得从地下跳出来才怪!

    所以青云榜上的大家,素来是各世家关注的对象。

    青云榜一向公正,就是不关注器物修补的,也都知道一二。谈起上榜的大家,谁不称一声博才。

    不过,每每谈起青云榜,让大周百姓最难堪的是,这青云榜上前十二人都非大周人士。大周排在最前的,是青云山庄庄主贺光卓,排在第十三位。往下是第十七位,贺庄主的儿子弈公子。

    再后面……扶额,那就真的是很后面了。

    这点委实叫人唏嘘,但又有什么办法呢。经几朝动荡,如今的大周修复大家少之又少,这才出现工部柳振宁愿珍宝放着,也不拿出来给这些人修补的情况。

    贺庄主倒是有些能力,但他实在年纪太大。弈公子又有腿疾,更是不喜离开山庄。剩余的人……

    倒是有被传上京的,也曾被恭恭敬敬地请进六部和造物局,最后……

    咳咳……

    其他处暂且不提,进工部那位老者,才上手了一天,差点被柳振用鞋底拍在脸上扔出来。

    工部资深一点的官僚有幸见过这等惊恐场面,纷纷被自家尚书大人这突然的暴脾气给吓得齐缩脖子。

    此后,工部的工作效率一向很高,加上柳振那些奇奇怪怪的整人招数,徐大人那板正严谨的态度,下属们哪里还敢摸鱼。

    众人做事可谓卖力,恨不得在官署天天加值来以表自己“生是工部人,死是工部鬼”的强烈决心。

    笑话,连在野的修复大家,都能因为达不到尚书大人的要求而被丢脸地赶回去,更何况他们这些小兵小将。

    不过,有人忆起南梁时,倒是有几位老先生高居榜首,那时候,天下人对南梁的修复技艺可谓是云霓之望。那是何等的光辉过往,唉,如今却落得被他国嘲笑的地步。

    因此,每每到了燕陵展,便是工部最头疼的问题。他们还是会请人上京,不过是修些简单的器物。三个多月前,就有一批人应召上京,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就被通知可以回去了。

    路费和赏银倒是没有亏他们的,可这一头雾水的情况是怎么回事?

    燕陵展不办了?

    他们一脸迷茫地回去,两个多月后方知,燕陵展不仅照样办,而且办得如火如荼。燕陵上器署的吴大人好一阵子肩上都扛着甜蜜的负担。

    ???

    消息传得模模糊糊,他们赶紧又派了人去燕陵仔细探问。终于,等了许久的确切消息传来,说是出现了一名姓姜的姑娘,她凭一人之力,就修复了三十余件珍宝。

    等等,他们是不是年纪大了,耳朵可能不太好。

    你说什么来着?

    一个姑娘?

    哦——什么!是个姑娘!!

    还有,三十余件是什么意思!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