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家父宋太祖 > 第104章 在我看来,汉主远比你明智多了!

第104章 在我看来,汉主远比你明智多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德昭的话,顿时让杨业哑口无言,无话可说。

    入城的时候,杨业就已经发现了,进城的宋军,军纪严明,对城中百姓军民,秋毫无犯。

    而城中的百姓,虽然有些紧张惶恐不安,但更多的,却还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在忐忑不安的背后,更多的却还是笑容和期待!

    投降了,不用打仗了,那么,他们家里那些被强征入伍,征发上城戍守的子侄,亲人,也就能回家,跟家人团聚了吧?

    对于城中百姓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见杨业无言以对,赵德昭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又说道:

    “杨公,小可早就说过,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自唐末以来,天下纷争,战乱不休,已历六十余年!”

    “天下万民,真的已经受够了战乱之苦,流离之痛!”

    “如今,天下混一,万民安居,正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岂是人力所能逆转的?”

    “北汉大宋,本就一国,同族同宗,同为华夏子民,炎黄后裔,又何必因为人为的割裂,而分为北汉大宋呢?”

    “大宋混一天下,宋汉和平统一,百姓少了战乱之苦,流离之痛,少了家破人亡,少了许多悲欢离合,这难道不是天下之幸,百姓之福吗?”

    说到这里,赵德昭微微停顿了一下,却又高声责问道:

    “你可知,你那诈降之计,拙劣百出,明眼人一眼便能识破,官家为何却不戳穿于你?”

    “你可知,太原城外,便是汾水!”

    “宋军若是引水灌城,太原又能坚守几日?”

    “只因官家仁慈,爱才惜才,怜惜百姓,不忍见太原数十万军民,为汾水所淹罢了!”

    说着,又停顿了一下,赵德昭放缓了一些语气,说道:

    “不怕你生气,在我看来,在这一点上,汉主远比你明智多了!”

    “你要保的,到底是汉主,还是汉国万民?”

    “阖城百姓,玉石俱焚,难道真的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这几句话一出,掷地有声,杨业就更是无话可说了!

    正茫然不知所措之时,楼下却又一路小跑,跑上来一个亲军校尉,看到赵德昭时,还不由自主地愣了一下,旋即上前,朝赵德昭拱手行礼,叫道:

    “军指。”

    赵德昭瞧了那个亲军校尉一眼,却是何承矩,不由得微微点头,抱拳回礼,叫了一声:“何校尉。”

    何承矩微微还礼,然后走到杨业近前,行礼说道:

    “节帅,官家谕旨,太原城降,杨氏功不可没,特命节帅,携夫人、公子,御前觐见。”

    杨业微微愣了一下,急忙回礼说道:

    “有劳校尉了,烦请校尉,回禀官家,罪臣,罪臣这就携妻儿,前去觐见。”

    何承矩微微点头,旋即又朝赵德昭拱手一礼,说道:

    “军使,军使养病数日,官家甚是挂念。”

    “如今军使既已痊愈,便请军使,一同前去吧。”

    听了何承矩的话,杨业和佘赛花等人,不由得全都愣了一下。

    一个军指挥使,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养病’数日,竟然连大宋官家都‘甚是挂念’,这军指挥使,未免也太牛逼了吧?

    只有杨八妹,听到赵德昭也能一起陛见,觐见大宋官家,脸上却是毫不掩饰地笑了起来。

    赵大只身涉险,深入虎穴,说得汉国国主,纳土归降,居功至伟!

    平定北汉,赵大当属头功!

    大宋官家,也应该见见他吧?

    听了何承矩的话,赵德昭也急忙笑着拱手说道:

    “因小可之事,让官家挂念,小可理应,陛见请罪。”

    “有劳校尉带路了。”

    何承矩没有多说什么,朝赵德昭微微拱手后,侧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道:

    “节帅,军指,请!”

    “杨夫人,杨公子,请!”

    下了得意楼,出门便是一队侍卫亲军,静立于得意楼两旁。

    等赵德昭、杨业等人全都翻身上马后,何承矩也才翻身上马,带着那队禁军,护送着赵德昭、杨业等人,浩浩荡荡,往晋阳宫方向行去。

    太原大势已定,赵匡胤的御驾,也已经入城,现在已经进了晋阳宫。

    晋阳皇宫,如今便已经成了赵匡胤的临时行宫,驻跸之处!

    很快,何承矩便带着赵德昭、杨业等人,进了晋阳宫,到了勤政阁。

    时隔一日(数日),故地重游,赵德昭和杨业,心中竟然全都升起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来。

    昨日夜里,入宫之时,宫中还尽是汉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如今,不过一日,再次入宫时,宫中守卫,却已经全部换成了宋军,就连宫中飘扬的大纛旌旗,也都已经换上了大大的“宋”字旗和“赵”字旗!

    大宋官家,自己的便宜老子,已经成了这座北汉皇宫的主人!

    很快,一行人便已经来到了勤政阁外。

    昨日,勤政阁还是汉主刘继元的地盘,高坐于御座之上,俯视群臣。

    而现在,宾主易位,御座之上,大马金刀坐着的,是大宋官家赵匡胤,刘继元却只能坐在赵匡胤的下手边!

    在他的对面,坐的是大宋宰相赵普,再下面,才是大宋和汉国的文武重臣!

    相对而言,能够列席殿上的大宋文武重臣,更多,而汉国的文武,却只有奉上降表的马峰,宣徽使范超,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等寥寥数人。

    不过,在刘继元的下手边,却还留着一个位子!

    殿中众人,心中不由得都在猜测,那是留给谁的。

    勤政阁外,已经等着两个二十多岁,顶盔戴甲的青年将军。

    看到杨业后,急忙迎了上来,躬身行礼叫道:

    “父亲,母亲。”

    赵德昭瞧了两人一眼,心知,这两人,应该就是杨家大郎杨延朗和二郎杨延玉了。

    杨业瞧着杨延朗和杨延玉,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何承矩朝杨业微微拱手,说道:

    “节帅请在此稍后,容小将进去通禀。”

    “有劳何校尉了。”

    杨业急忙也朝何承矩拱了拱手说道。

    何承矩没有再多说什么,径直进了勤政阁,躬着身子,几步走到御座前,单膝下跪,行礼说道:

    “启禀官家,昭义军节度使杨业,奉旨觐见!”

    “宣!”

    一个‘宣’字出口,当即便有殿里的内侍,尖声叫道:

    “陛下有旨,宣昭义军节度使杨业,觐见!~”

    “陛下有旨,宣昭义军节度使杨业,觐见!~”

    声音一层一层,很快传到勤政殿外。

    杨业急忙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铠甲,微微低着头,带着佘赛花、杨延朗、杨延玉、杨延浦和杨八妹等人,迈进了勤政阁的大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