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家父宋太祖 > 第124章 官家到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还没黑,关外的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入夜之后,打扫战场,伤亡统计等善后工作也基本结束。

    在雁门关中的城主府里,赵德昭看到手上粗略统计出来的伤亡结果,不由得微微叹息了一声。

    雁门关的庙宇中,需要供奉的勇士牌位,又多了一百二十多个,加上之前那三十五个,已经达到了一百六十三个。

    勒石记功的碑文上,需要记录的战事,也多了一条,内容也将会更加的充实!

    或许,在其他宋军将领的眼中,甚至在他老子大宋官家的眼中,这些牺牲的战士,都只不过是军报上的一个个无关紧要的数字,连名字都不会留下一个!

    但在赵德昭眼中,他们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是跟着他,一起出生入死,上阵厮杀的生死兄弟!

    他们,是为了大宋,为了雁门关而牺牲的战士,是大宋的勇士!

    他们的牺牲,绝对不能只是军报上的一个个忽略不计的数字!

    这,也是赵德昭铁下心来,要在雁门关中,树碑纪念,勒石记功的最主要的原因!

    勒石记功,不是为了夸耀他,或者杨业,或者党进的战功!

    雁门关前这两次小小的战斗,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他的目的,是为了纪念,是为了让所有为国牺牲,流血战斗的勇士,不至于埋没姓名,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就算史书不能为他们著书立传,雁门关中的庙宇、碑文,也要记录下他们的事迹,供后人缅怀、纪念!

    赵德昭正拿着伤亡报告,暗自感慨时,随身亲卫王承安却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激动地低声说道:

    “教头,官家,官家到了!”

    赵德昭微微愣了一下,旋即猛地瞪大眼睛,失声说道:

    “官家到了?”

    “到哪了?”

    “已经入关了!”

    王承安激动地说道。

    话音未落,府外便传来了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一队御前亲兵,快步走了进来,分列两侧,相对而立。

    随后,大宋官家赵匡胤,便龙行虎步地,从屋外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赵普、李继勋、何继筠、曹璨、潘美、王继勋,以及杨业、党进等文武大臣。

    赵德昭见此,急忙离开书案,上前几步,行礼说道:

    “控鹤军指挥使赵大,拜见官家,官家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匡胤微微抬手,沉声说道:“平身。”

    说完,便从赵德昭身边走了过去,径直走到书案后面,坐了下去。

    随后,赵匡胤便又拿起书案上的伤亡报告,瞧了起来。

    瞧了一眼,赵匡胤便又放了下来,然后对赵德昭说道:

    “赵大,两次雁门关之战,朕都已经听杨卿、党卿说了,打得不错!”

    “控鹤军,河东军,晋北军,表现得都不错,传朕旨意,重赏三军!”

    “谢陛下!”

    赵德昭和杨业、党进两人,急忙一起行礼道谢道。

    赵匡胤微微抬了抬手,等赵德昭三人直起身来后,却才又对赵德昭说道:

    “听党卿说,你要在雁门关中立庙,祭祀战死的军中将士,还要勒石记功?”

    赵德昭微微愣了一下,旋即硬着头皮说道:

    “是。”

    话音未落,却听赵匡胤又问道:

    “为什么?”

    “回官家,这些兄弟,都是为国征战,为了保卫雁门关而战死沙场的。”

    “在末将看来,他们都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英雄!”

    说着,赵德昭深吸了一口气,停顿了一下,才又接着说道:

    “保家卫国,方为英雄!”

    听了赵德昭的话,赵匡胤眼神微不可觉的缩了一下,旋即又说道:

    “战死疆场者,固然可称为英雄,那其他那些袍泽兄弟呢?他们就不是英雄了吗?”

    “他们当然也是英雄!”

    不等赵匡胤话音落地,赵德昭便又大声说道。

    “所有为国征战的人,将帅也好,普通一兵也罢,所有人,都是英雄!”

    “所以,我们才要勒石记事,将他们的英雄事迹,记录下来,供后人缅怀、纪念!”

    听了赵德昭的话,赵匡胤微微愣了一下,过了好一会儿,才又说道:

    “你说得没错,所有为国征战的人,都是英雄,都应该被后人铭记!”

    “设庙立碑之事,曹卿。”

    “末将在。”

    赵德昭身后,曹彬上前一步,抱拳躬身应道。

    “这事就交给你了。”

    “末将领命!”

    曹彬急忙又应道。

    话音未落,却听赵匡胤又说道:

    “即日起,行营都监曹彬,任雁门关都部署,领兵五千,驻防雁门!”

    微微愣了一下,曹彬才猛地反应过来,急忙跪下行礼说道:

    “末将领命!”

    而赵德昭身后,党进和杨业,却不由得全都愣了一下。

    雁门关是他们和赵德昭打下来的,功劳也是他们立下的。

    按理说,驻防雁门的,应该是他们才对!

    就算不是赵德昭,也应该在党进和杨业两人中间选一个才对!

    嗯,赵德昭是控鹤军指挥使,控鹤军又是天子亲军,重新回到天子身边,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杨业是降将,刚刚归顺大宋,官家不放心他,将他外放,驻守重镇,也情有可原!

    可党进,麾下五千兵马,全是河东禁军,驻防雁门,完全合情合理啊!

    以党进的资历和军功,别说做雁门关都部署了,独领一军,坐镇一方,也完全够格了!

    可谁想,雁门关都部署,最终却落在了行营都监曹彬的身上!

    一时间,跟着赵德昭和党进杨业北上,袭取雁门关的李继隆、荆嗣等人,几乎全都有些难以置信,也根本没法理解!

    而赵匡胤也没做过多的解释,宣布了曹彬的任命后,随后便又挥了挥手,说道:

    “朕乏了,都退下吧!”

    “臣等告退!”

    赵德昭和赵普、李继勋等人,一起行礼说道,退出了城主府。

    雁门关的关城,本就不大,关城里,最多也就能够驻扎一两万人,更多的人,就只能露宿关外了!

    而离开城主府后,赵德昭却才从王承安口中得知,抵达雁门关的御营禁军,少说有十万之众!

    十万之众,而且只多不少!

    这岂不是意味着,太原城外的宋军主力,已经全数北上了?

    北上伐汉,太原城外,本来就只有三十万宋军!

    刘继元开城投降后,太原城外的宋军,便东一拨,西一拨的,分批遣送出去了数万人,分散到了汉国各地,接管汉国十三州的军防重任。

    而以接管各地的名义,遣送出去的,其实远不止这些!

    汉国各地,也根本要不了那么多宋军前去接管驻防,更多的宋军,其实还是暗中被赵匡胤调兵遣将,发遣到了河北去。

    如此一来,太原城外的宋军,就只剩下了二十万左右。

    如今,抵达雁门关的宋军,就超过了十万人,那太原城里,还能有多少宋军?

    这可不就是全数北上了么?

    而河北禁军,原本就只有韩重?、郭延义所部五万余人,加上地方驻泊禁军、厢军、乡兵,充其量也就十万多点。

    这点禁军,防备辽军南下,阻挡辽军一阵子,还是可以的,但想要北出三关,反攻幽云,却还有些困难!

    而现在,晋地汉国的事情,已经解决了,下一步,可就是反攻幽云了!

    被石晋儿皇帝割让出去的幽云十六州,总不能一直让它们陷于北蛮之手吧?

    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才是赵匡胤此次北伐的终极目标呢!

    因此,解决了汉国之后,赵匡胤和赵普,便制定了一个更加宏伟的战略计划,那就是兵分两路,反攻幽云!

    韩重?、郭延义北出瓦桥,反攻幽州,这是一路!

    赵匡胤御驾亲征,亲率二十万大军,北出雁门,反攻云州,这是第二路!

    两路大军北上,反攻幽云,就算不能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十六州,也定要将幽云十六州,收复大半!

    雁门关外的应州、云州,全是宋军需要收复的地方!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