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家父宋太祖 > 第138章 笨法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再次劈头盖脸的骂了大宋国的宰相,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赵相公,将他赶出行营后,赵匡胤这才又转头对赵德昭说道:

    “大郎,你可有法子解眼前之危?”

    从说降刘继元开始,自己的这个皇长子,就给赵匡胤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惊喜。

    一人降一国,奇袭雁门,独战宫分军……

    几乎每一次,都能让赵匡胤有着意外之喜!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又一次的意外之喜,才让赵匡胤开始真正的重视起赵德昭来。

    在赵匡胤眼中,赵德昭不再是那个还没长大,需要自己呵护的小孩子了,而是成长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能文能武的将门虎子!

    不,准确地说,应该是已经有了能够继承自己打下的这万里江山的资格和能力!

    也正因为如此,赵匡胤才在收复云州之后,将赵德昭,连同他的两个皇叔,一起封了王爵,成为了大宋国仅有的三个亲王之一!

    而且,也是从那之后开始,赵匡胤才让赵德昭以皇子亲王的身份,公开在军中亮相,然后留在了自己身边,让其参预军机,军中大小要务,也不再对其隐瞒。

    当然,也因为有了参预军机的机会,赵德昭也才知道,随着大军的北上,后勤战线已经拉得越来越长,后勤补给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若是不能更好的解决后勤补给问题,不出十天,北伐的三十余万大军,就将面临弹尽粮绝的困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若是大军断粮,引发的后果,将绝对是灾难性的!

    即便是他的便宜老子,大宋官家,也承受不起!

    三十万大军,一旦断粮哗变,那后果……

    难以想象!

    别说收复幽州了,现在收复的这些军州县城,还能保住不被辽人反夺回去,就得烧高香了!

    对于如何解决后勤补给问题,赵德昭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

    他想到的法子,要执行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

    不过现在,既然便宜老子问起来了,就算再怎么困难,他也得说了。

    嗯,法子,他可以提,至于落实,那就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事了!

    微微沉吟了一下,赵德昭这才又对赵匡胤说道:

    “父皇,后勤补给之事,儿臣近日翻阅兵书,苦思冥想,却也想到了一些笨办法。”

    “哦?什么法子,你说。”

    赵匡胤挑了一下眉头,有些意外地说道。

    没想到,德昭竟然真的有法子?

    “父皇,儿臣的法子很笨,管不管用,儿臣也不得而知,说出来,父皇可不要笑话儿臣。”

    “没事,这里只有你我父子,又没有外人,有什么法子,你先说来听听。”

    赵匡胤摆了摆手说道,他现在最愁的就是后勤补给问题,管它好法子还是笨法子呢,只要有法子就行。

    “是父皇。”

    赵德昭应了一声,停顿了一下,然后才又说道:

    “儿臣近日翻阅兵书,孙子有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孙子兵法还说: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听了赵德昭的话,赵匡胤不由得微微皱了皱:

    德昭翻阅兵书,苦思冥想,想出来的法子,不会就是这个吧?

    微微愣了一下,赵匡胤才又说道:

    “大郎,你是想说,因粮于敌?”

    赵德昭微微点了点头。

    赵匡胤再次皱了皱眉,然后才又说道:

    “大郎,幽云之地,本我中原故土,守将多汉人,方今幽州城里的守将,便是石晋时,投向辽人的高勋。”

    “你熟读孙子兵法是没错,可你有没有想过,他也是能将孙子兵法倒背如流之人?”

    “你能想到因粮于敌,他就想不到坚壁清野么?”

    “若是能够因粮于敌,你叔父又怎会日夜飞章求粮?”

    赵匡胤嘴里说的叔父,自然是指幽州城外的河东禁军都部署李继勋了。

    李继勋是义社十兄弟,跟赵匡胤有结义之情,赵德昭叫一声叔父,也不无不可。

    “孩儿自然也知道,因粮于敌,困难重重。”

    “只是,千里转运,同样困难重重。”

    “儿臣思来想去,似乎唯有数管齐下,方能暂解粮草难以为继之困。”

    “数管齐下?”

    赵匡胤微微愣了一下,旋即问道:

    “大郎,你还有什么法子?”

    “父皇,儿臣去信询问过潞州知州,王知州在信中曾经言及,天下富户,并非无粮,只是……”

    “战火连接,富户为求生存,唯有藏粮于地,以度灾荒之年。”

    听了赵德昭的话,赵匡胤不由得又微微愣了一下,旋即沉吟了起来。

    沉吟许久,赵匡胤才又说道:

    “富户家里有存粮,朕也知道。”

    “只是……”

    “他们不肯献粮,朕总不能强抢吧?”

    这样的话,若是有外人在,赵匡胤自然是不会说的。

    他是大宋官家,英明神武的明君圣君,怎么能做出强抢百姓存粮这样的事来呢?

    只不过,现在只有他和赵德昭父子两个,有些话,当着外人不能说,对自家儿子,就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听了赵匡胤的话,赵德昭也不由得轻笑了起来,说道:

    “父皇尧舜之君,仁德爱民,大宋官军,尽是堂堂男儿,英雄豪杰,国之干城,守护百姓,保家卫国,又岂会做此强盗行径?”

    “抢粮这样的事,我官军自然是不会做的,不过……”

    “不过什么?”

    赵匡胤微微愣了一下,急声问道。

    “山中多匪盗,若是有匪盗作乱,劫掠富绅……”

    说到这里,赵德昭便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了。

    “嗯?”

    赵匡胤却不由得猛地挑了一下眉头,旋即说道:

    “匪盗作乱,劫掠富绅,我大宋官兵,以守护百姓为己任,自然要平乱镇压,为富绅,不对,是为百姓做主了!”

    “父皇英明。”

    赵德昭躬身行礼,拍了赵匡胤一记马屁。

    停顿一下,赵德昭却又说道:

    “即是为百姓做主,平乱镇压流匪盗贼,百姓们出点钱粮,也是应该的吧?”

    听了赵德昭的话,赵匡胤不住地点了点头,说道:

    “行,就这么办!”

    “朔州、易州刚复,流匪众多,我大军巡视地方,正好平定匪乱,安抚百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