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农家小厨娘 > 第371章 新的生意(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客栈的生意不好,连续三天没有人上门,下人们担心自己接不到赏钱,收入会受影响,各个都精神不振的。

    辛晓见他们闲着也是闲着,打算充分利用他们的剩余劳动力,于是就把大家叫到了工坊里,教他们做陶器。

    拉胚机只有一台,不能给所有人使用,辛晓就让他们用手工捏些东西出来。

    有些婢女手比较巧,会捏些小动物的造型,有些直接就可以捏出瓶瓶罐罐来。

    辛晓将看得过眼的照单全收,并且按照件数支付了赏钱,下人们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竟然产出了不少半成品。

    负责烧窑的林墨也是勤勤恳恳,但凡送去的陶器,他都仔仔细细地烧制,辛晓也自然而然地给他涨了些工钱。

    一时间,别院的下人脸上,重又带上了欢天喜地的笑容。

    第四天傍晚,客栈终于迎来了第四批客人,是到京中做生意的商队。

    商队一共九个人,一个是头领,剩下都是他的手下。

    他们带了大批货物,搞得辛晓不得不腾出后院的一片空地,用以存放货物。

    头领选了一间客房,留下两个护卫看守货物,剩下的六个人,分别住进三间客房里去。

    入住之后,他并没有用膳,而是提出到东市和西市去逛逛。

    刚好辛晓也需要买一些香料,出于顾客至上的理念,她主动要求带路。

    于是,商队头领带了两个护卫,辛晓带了个小厮,一行五个人出发往东市而去。

    边走边聊,辛晓得知,这个商队来自晋地,此次进京主要是为了贩卖药材,头领姓黄,家里三代都是开药铺的。

    “那黄老板准备从京中带些什么回去呢?”古代的商队一般都是带货来,拿货走,充当不同地域之间互通有无的桥梁。

    既然这支商队送来了京城需要的药材,自然也要带些晋地没有的货物回去。

    黄老板为人比较成熟,话语不多,听了辛晓的问话,也只是淡淡回了句,“还在物色之中。”

    辛晓知道,这算是商业机密,人家不说也不好强求,于是就没有再问下去。

    然而,这位黄老板真的好像没有做出决定一般,在东市十分认真地逛了起来。

    辛晓买好了自己需要的香料,见他迟迟没有回去的意思,也不方便催促,只能耐着性子继续陪逛。

    “老板娘,我看你买了不少香料,是做什么用途呢?”黄老板问。

    辛晓反问:“不知黄老板有没有留意到,客房里摆放的香烛和手工皂?”

    “哦?我以为只是普通的摆件而已。”黄老板不好意思地说。

    辛晓笑了笑,“那是我特制的,放在客房里给客人用。谁想到有些客人来住过之后,非常喜欢,竟然要买回家去用,所以我就打算多做一些,反正都是生意嘛。”

    黄老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辛晓思量着,这人的用词有点玄妙呀,谦虚地说:“也就是在城东,才有人会花重金买这种东西。这个歪打正着,也属实是意料之外。”

    “机会总会眷顾心思敏捷之人,若不是老板娘聪慧,又怎么能想到制作香烛呢。”黄老板客套地说。

    辛晓很自然地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

    “什么?”黄老板觉得这句话听着新鲜,先是不解,又细细地品味了一回,才叹道:“精辟,老板娘不愧是聪慧之人,连说话都如此有见地。”

    辛晓见他的智商不错,自己说出千年以后的话,他都听得懂,也觉得很欣慰。

    至此,这两个生意人终于有了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话题也不觉打开了。

    在讨论了一番生意经之后,黄老板说道:“其实这次我上京来,一则是为了贩卖药材,二则也是为了寻一家靠得住的银号,存些银钱在里面。”

    辛晓一时没有理解他的意思,明明是在晋地做生意,却跑到京城来存钱,这是什么套路?

    黄老板见她疑惑,笑着说:“犬子正准备应试,若是能一举高就,到京城来做官,就会需要银钱,我这个做父亲的,自然该为他铺路。”

    辛晓答应着,心里还是疑惑。

    应试中举,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想着提前铺路了,这个黄老板要不是对儿子太有信心,就是脑回路异于常人。

    然而人家那么说,她也只能那么听着。

    想到殷离在京中私开的鼎盛银号,她决定,把这单生意带过去。

    “黄老板,我倒是有间常去的银号,如果你信任我,我这就带你去瞧瞧如何?”她问道。

    黄老板求之不得,“那还得麻烦老板娘引路。”

    辛晓二话不说,带着他就去了鼎盛银号。

    银号的伙计见过辛晓,也知道她的财力,自然十分殷勤。

    “你们掌柜呢?”辛晓问。

    “请姑娘稍等。”伙计立刻跑到后堂去了。

    不过片刻,掌柜快步走了出来,“辛姑娘怎么亲自来了?”

    “哦,带了个客人过来。”辛晓将黄老板引荐了过去,就不再掺和,坐到角落的桌子旁。

    伙计连忙给她上了好茶,她漫不经心地喝着,耳朵却在留心黄老板和掌柜的对话。

    这黄老板,只是询问了一下利息的问题,就开始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

    掌柜知道他是商人,态度自然客气,也免不了要陪着他聊了个尽兴。

    结果,两人足足说了半个时辰,辛晓喝茶水都快喝饱了,黄老板竟然连一分钱都没有存。

    掌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辛晓却听出了问题来。

    跟黄老板相比,她只能算是个小商人,想的大多是怎么利用京中贵族子弟的虚荣心为自己牟取暴利。

    而黄老板关注的问题,却更加宏观,更加全面,一看就知道,他们家做生意有自己的传统。

    辛晓不是个傻瓜,已经听出,他的目的并不是在京中的银号存钱,为自己的儿子铺路,而是想把生意做到京城来。

    想打听京中的行情,没有什么比银号更好的去处了,因为这里是银钱的集散地,而银号吸入的存银,也会用来做各种各样的生意,或者借给别人做各种各样的生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