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红楼之殊途 > 第十八章 守制三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过了年,就在要脱冬装的时候,贾敏病倒了。她这一病,真真是病如山倒。

    早前,日常来府里诊脉的许老大夫就说了,贾敏的身体内里早已经破败不堪,所以不生病则罢,一旦生病,就算是大罗神仙降世也难再救。

    贾敏病倒,不管是黛玉,还是林堇都要在她床前侍疾,因此也就无暇读书了。在她一疾而终之后,原本贾雨村想辞馆别图,但因为林如海意欲令子女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

    林堇一直对黛玉进贾府的年纪存疑,因为后世人言之凿凿,说她进贾府的时候,是六岁。可是说句实话,纵使黛玉生得再怎么仙姿玉貌,她也不觉得在六岁的时候就能看出曹公对她的外貌描写来,顶多只是有点影子。

    况且在冷子兴向贾雨村演说荣宁两府时,说起宝玉时,其中的那句“如今长了十来岁,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提到他的年纪。

    十来岁一般指九岁到十一岁左右。按照书中所说,宝玉比黛玉大一岁,所以,黛玉进贾府也是十来岁。这样的话才合理,古人早熟,十来岁的小姑娘展现出的风姿,已经能配得上曹公对她外貌的描写了。

    当然,林堇之所以知道黛玉并非六岁进京,并不仅仅是因为她身处这个世界,还因为林如海挽留贾雨村继续任教时说的“守制读书”那句话。

    所谓的“守制”就是守孝。一般笼统的指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七个月。也就是说,黛玉是守完母孝进的京。这样的话,就明白了,为什么她到了贾家,贾家上下全都大红大绿,没有一点给贾敏守孝的模样。因为按照礼法,他们早已经出孝了。

    ……

    本来守孝的日子,除了饮食方面注意一些,其它方面照常,应该还挺好过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贾敏过世,林如海又没有将杨婉扶正,所以杨婉虽然接了管家权,可在面对贾敏留下来的心腹时,很是掣肘,偏偏又不能将人给打发了,所以很多事,没办法,只能由林堇出面处理。

    按道理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就算是贾敏的心腹,在依傍的大树倒掉之后,他们不应该那么不开眼的和杨婉对抗。

    毕竟,虽然杨婉没被扶正,可她现在握着家里的管家大权,府里唯二两个男丁都出自她的腹中,而林如海这个年纪和为了林堇和琳哥而的未来考虑,续娶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杨婉在林家虽没其名,却是当家主母。

    奈何,贾敏逝去之后,留下黛玉这么一个女人,所以这些人围在了黛玉的身边,以黛玉的名义和杨婉对抗。

    后妈难当这话,林堇听到过,但没有真实的认识,可是贾敏死后发生的一系列事,让她切切实实的体会到这四个字的真正意思。

    没有扶正,只是二房的杨婉虽然不能说是黛玉的后娘,但因为她现在握着管家权,黛玉又是一个孩子,所以她的一应事宜,她免不了要过问。

    不过,黛玉毕竟不是杨婉亲生的,而杨婉也不是那种博爱的性子,所以她确实无法对黛玉做到百分百的尽心尽力,但这并不说明她对黛玉不好。为了不让别人说闲话,特别是怕林如海挑她对黛玉的不是,在贾敏去世之后,杨婉对黛玉的一应供给,和贾敏还在时比,不仅没有变化,甚至还有过之而不及,吃食、衣料、玩器、……全都可着黛玉先来,林堇和琳哥儿都退了一箭之地。

    但物质再怎么丰富,也替代不了贾敏这个母亲对黛玉的母爱,而且哪怕贾敏过世之后,家里上上下下依然对黛玉很好,可情况到底和贾敏在的时候不一样了。

    尽管瑁哥儿去世之后,贾敏膝下无子,但她掌家多年,而且娘家硬气,杨婉这个有资格携子将她取而代之的二房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敬着她,所以,贾敏的当家主母的位子稳稳的,哪怕她把林堇和琳哥儿放在黛玉前面,黛玉也不会受到半点怠慢。

    但贾敏过世之后,杨婉虽然没被扶正,但只差一个名分而已。府里都知道,她实际上就是林家的当家太太,林家将来是属于她的儿子的,黛玉虽然是原配嫡女,但身为女子,是无法继承林家的,是要外嫁的。

    下人们,除非是贾敏的铁杆心腹,不然,在人性的趋利避害之下,自然而然的要捧着杨婉东院这边了,因此,对黛玉的态度,虽然不会怠慢,但和以前比起来,终究差着。

    黛玉非常聪明,很快就发现了下人们对她态度和以前的不同来,因此,看到贾敏留下来的心腹对她的态度依然如初,甚至更疼爱她之后,她很是维护她们,在她们因为她而冒犯到杨婉时,她把罪责揽在自己身上,代她们向杨婉请罪;在她们做的过分时,她能接受杨婉罚她们,却不肯让杨婉将她们调离她身边。

    凭心而论,贾敏留下来照顾黛玉的这些铁杆心腹,对黛玉确实好,只是在看杨婉对黛玉的态度上有些吹毛求疵,因此平白无故的生出不少事故来。

    作为一个聪明人,黛玉难免有的时候想的有点多;贾敏病逝之前,一直都担心她去了之后,黛玉会被薄待,毕竟,俗话说“宁跟讨饭娘,不跟做官爹”,因此话里话外不免把这份担心露出出来;再加上贾敏留下的人,在看待杨婉待黛玉的态度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模样;还有贾家写给黛玉的信中的挑拨离间之语;以及贾敏留下的下人在维护黛玉的同时,有时也在借机和杨婉打擂台,黛玉对这些人的维护之心,不免损害到了杨婉这个没有正名的管家太太权威性;因此,将林如海和林堇置于“夹心饼干”的两难境地。

    林如海和林堇都希望杨婉和黛玉的关系亲密无间,但愿望很美好,可惜,没有实现的可能。

    怎么说呢,还是那句话,亲妈待女儿纵使有疏忽之处,也没什么问题;但杨婉和黛玉这样尴尬的身份,又有诸多因素的影响,想要一点芥蒂不生,很难。

    若是没有贾家在其中搅和,或许情况会有所改善,但贾敏过世之后,林家守孝期间,并没有断了和贾家的往来,甚至两家的走动,包括各色节礼和年礼等礼物都是按照贾敏在时的旧例来,不过贾家依然觉得林家和自家疏远了。

    贾家的感觉并没有错,林如海虽然没将杨婉扶正,但后宅事务全交给了她来负责。虽然每次送往贾家的礼物,全都按照旧例来,但精心挑选,按照贾家各房每个人的喜好而选的东西,和应付礼节随便选的,怎么可能一样?更何况,贾敏时不时的还会从私房里拿些东西送到贾家,到了杨婉这里,自然就没这一项了。

    因为两家的来往依然很勤,贾家每次和林家往来,都有单独给黛玉的礼物,其中还夹杂着信件。虽然林堇没看过贾家给黛玉的信,但其中写了什么,猜也能猜得出来,反正,绝对少不了让黛玉不要信杨婉和林堇,以及他俩绝不会对黛玉真心相待之类的言语。

    贾家给林如海的信中就有类似的言语,林堇曾经看到过。为了拉近两家的关系,也是真放心黛玉在林家的生活,贾家写信一直说要接黛玉到她膝下养,不过被林如海拒绝了。

    因为贾家的事,就在贾家下人的嘴边上,从来都没有保密意识,什么都往外说。因此,林堇从送礼的贾家下人口中得知,王夫人不喜欢贾珠之妻李纨,嫌她家世低,嫁妆薄;待贾珠因为生病过世之后,原本就不怎么满意李纨的王夫人认为是她克死了贾珠,若非李纨在灵堂上曝出有身孕,很可能会被王夫人给送回娘家。

    通过小选进宫的元春靠着家中的帮衬,已经在宫里站稳了脚跟,只是没能分到得宠的后妃那里当差,为了让她不至于在宫里感到孤单,顺便帮衬她,家里又走了门路把她的大丫头抱琴送到了她身边。

    宁国府那边给贾蓉说了一门亲事,女方是工部营缮郎秦家之女。两府上下都觉得女方门第低,但贾珍这个族长兼做父亲的一力坚持,最终这门婚事还是成了。

    ……

    在林堇和黛玉为贾敏守孝期间,朝廷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原来的皇帝,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下诏退位,做了太上皇,并越过了原本朝堂上呼声很高的三皇子忠勇亲王和五皇子忠孝亲王,把皇位传给了忠正亲王六皇子。

    新皇登基之后,按例颁诏大赦,并改年为正熙元年。

    不管是太上皇禅位,还是新皇登基,都没有大办,地方上,除了封疆大吏被宣召入京参加典礼之外,其它臣子都不允许进京,只是上书恭贺,让林堇很是诧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