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有本事,别想我 > 第 43 章 43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每年十一月中旬,是嘉汇举办一年一度新品发布会的时间。

    今年的发布会,重头戏是嘉汇的新款手机。坊间都在传,新手机采用了嘉汇最新研制的芯片,这是巨大的飞跃,无疑将在全球引起震动。

    事实如此。

    两年前,嘉汇收购器宇后,一直没有停止研发芯片的脚步。砥砺前行了两年,终于有所突破。

    如今嘉汇在全世界独占鳌头,又有新技术的加持,无疑让这场全球新品发布会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

    早在五月,嘉汇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寻找发布会的翻译合作方。

    这次发布会规格之高,参与媒体之多,都是史无前例。这对中标公司来说,不仅是宣传自身的好机会,同时也是证明自己实力的关键。在全国的翻译市场打响名气——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所有翻译公司趋之若鹜。

    竞标的公司有几百家,其中不乏名气很大的,最后嘉汇选择了临桑本土的慧译。

    慧译虽然算不上多有名气,但它一直扎根于临桑,和临桑外国语大学多有合作。公司里的众多译员都毕业于临外,参与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国际性会议。

    论知名度,慧译或许不高。但论翻译水平,那是丝毫不差。

    大家听说这次之所以选择慧译,是嘉汇总裁陈邺亲手拍板的。

    然而没有人知道,这一切都在陈邺的计算之内。

    他知道临外会选拔英语系大三的同学去慧译实习,也知道按谢宝南的实力,她一定能面试上。

    他步步为营,只因为他终于做好了准备,再次站在她的面前。

    这次发布会,对慧译来说是重中之重。口译组从九月下旬就进入了准备状态。

    这回发布会时间较长,大约持续四个小时。口译组安排了四组人员轮换,每组两人,罗正阳是项目组长。其中三组都是慧译的资深议员,最后一组是谢宝南和丁亦珊。

    这个学期,同传课才刚刚开始。此前,谢宝南从未实战过。况且是这样大型的发布会,她更是没有参与过。

    安排定下来的时候,她难免紧张,担心自己无法胜任。

    罗正阳鼓励她:“谁都有第一次。何况我知道你的实力,没问题的。你只是缺少临场经验,到时候还有我们在,不用太担心。”

    组里将发布会相关的专业词汇和背景资料发送到他们的邮箱,让他们提前熟悉背诵。

    其实背景资料和专业词汇对谢宝南来说,并没有太大难度。她从前在嘉汇工作过,日常接触的都是这些。但她依然不敢懈怠。对于译者来说,每一次上场都是打仗。

    沈曼打来电话的时候,谢宝南正在看嘉汇的背景资料。

    沈曼约她吃饭,她叹了口气说:“抱歉啊曼曼,最近没什么时间。在准备一场大型发布会。”

    沈曼问:“哪家公司的发布会?”

    “嘉汇。”

    电话那头的沈曼顿了几秒,“陈邺那货的?你会介意吗?”

    谢宝南摇摇头,“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我应该抓住。况且这是我的工作。”

    她回答得很坦诚。对于一名大三的学生来说,能有这样的机会,已经是百年难求。她如果放弃,那才真的是因小失大。

    沈曼道:“如今,你能为自己而活,真的为你高兴。”

    谢宝南和组员一起花了几天时间,反复研究嘉汇发来的演讲稿,最终准备了好几种不同的翻译风格,温和的,强硬的,自信的,创新的。

    因为不确定嘉汇这次发布会对外传达的态度,罗正阳带着谢宝南亲自到嘉汇拜访陈邺。

    因为路上堵车,他们到嘉汇的时候,迟了些。杨秘书领着他们走向电梯。

    两年多过去了,嘉汇还是老样子,连电梯上方的灯都还是当年的模样。

    或许是有些紧张,谢宝南一路都捏着一支笔。笔头被她按得噼啪作响,像是一只计时器,在倒数着她和陈邺见面的时间。

    会议室门推开的时候,她的心脏重重一缩。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久到她以为已经忘了。她的目光微微垂下,手中的笔掉在地上。

    陈邺看到了,俯身帮她捡起来,递给她。

    他似乎瘦了些,眼窝更深了,深邃的眼睛里带着笑意。好似漫不经心的一场会面,却又仿佛藏着千言万语。

    “谢谢。”谢宝南接过笔,却觉得烫,染着他的温度。

    陈邺移开视线,同罗正阳握手。

    罗正阳主动道歉:“陈总,真抱歉。路上有点堵,过来迟到了,耽误您时间了。”

    陈邺淡淡一笑,“不要紧,辛苦你们过来。”

    他几曾这样客气过。从前他最讨厌等人,等了一会就要发脾气。

    岁月磨砺,连陈邺也变了。

    杨秘书替他们斟了茶,几片墨绿色的茶叶沉在杯底,谢宝南盯着那杯茶看。

    会议室的灯光暗下来,罗正阳连上PPT,幽微的光线里,和陈邺探讨这次发布会的基调。

    谢宝南回过神来,投入工作。她没再多看陈邺一眼,专心在一旁用笔记下他们交谈的重点。

    罗正阳大致讲解后,谢宝南走到屏幕前,接过播放器。

    他们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把不同翻译方案的优缺点做了详细的比对。她把陈邺完全当成了客户,不带一丝个人感情。

    陈邺全程都在认真听,时不时地提出问题,再和罗正阳讨论一番。

    这场沟通非常顺畅,最后定下了温和派的翻译方案。陈邺要推广嘉汇的手机和芯片,却不想太强势。温声流水的力量,是他从谢宝南身上学到的。

    会议室的灯重新亮起,罗正阳说回去会把几种不同的翻译稿件发过来,让陈邺过目,转头叮嘱谢宝南:“小谢,你记得发给陈总。”

    她心想,陈邺从不看她邮件的。

    他却先她心思一步开口:“你们发过来的,我会认真看。”

    谈话结束时,陈邺提议让人带罗正阳和谢宝南去参观嘉汇的研发部门。研发部的刘经理过来时,看见谢宝南微怔,识趣地什么都没说,领着二人参观。

    在刘经理的介绍下,谢宝南终于了解到这两年嘉汇做的事情。芯片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陈邺憋着一口气,想研制出中国芯片。

    罗正阳头一回见识,叹为观止。

    陈邺年纪轻轻,能有这样的气魄,任谁也要叹一句年少有为。

    离开前,谢宝南去了趟洗手间,出来时,空寂的走廊上站着一个人。

    走廊的窗户开了半扇,陈邺站在那里,手里夹一支烟。没点燃,就那么用食指和拇指揉搓着。

    这里是女洗手间门口,陈邺显然是在等她。可见了她,又不说话,只那么偏过头瞧她。

    深沉冷峻的模样。

    这里是研发部的后面,平时没什么人来。

    谢宝南没有避开他,大大方方地走过去,朝他摊开手心。他默契地将打火机放在她的手里。

    无论过了多久,她为他点烟的默契总不会消失。

    “啪嗒”一声,蓝色火苗蹿出来。她捧着这簇火,递上去。

    白色的烟雾很快四散开来,陈邺吸一口烟,夸赞说:“这次的翻译方案很好。”

    谢宝南笑:“大家花了很多心思准备,每个细节都是仔细讨论过的。这次发布会对嘉汇来说很重要,对慧译来说,同样重要。”

    因为是工作,她会认真地对待。

    她偏头,“陈总,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陈邺道:“你说。”

    “为什么不选强硬风格的翻译?”

    说一不二,面带三分笑意,狠厉地让人见血,向来是陈邺的风格。就连在他们今天来嘉汇之前,大家在办公室下赌,都默认陈邺会选择强硬风格。

    陈邺问:“温和风格不好吗?”

    她摇头,“只是觉得不像你。”

    “发布会年年都开,偶尔也需要换换风格。”

    他云淡风轻地说,吸了一口烟,又微微咳嗽。

    “少抽点烟吧,对身体不好。”谢宝南叮嘱的时候像个老太太,从前不曾说过这样的话。

    陈邺心里莫名的舒坦,转头看她。渺渺烟雾里,他笑着应:“好。”

    陈邺安排了车送罗正阳和谢宝南回去。路上,罗正阳不停感叹:“没想到陈总这么亲民。”

    这次见面,颠覆了罗正阳从前对陈邺的印象。

    谢宝南笑,“好像是有点。”

    她看着车窗外的嘉汇大楼逐渐在视线中远去,模糊,最后变成一个小点。那小点里,她仿佛能感觉到陈邺站在三十六楼的顶层,目光追随着这辆车。

    回到慧译,谢宝南立刻根据方才的沟通意见,将翻译稿件重新修改后,发到了陈邺的邮箱。

    短短一小时后,就收到了陈邺的回复,他对结果很满意。

    她发邮件的时候,抄送了罗正阳。陈邺回复的时候也抄送了罗正阳。

    短短几秒后,又一封邮件进来。这回,收件人只有谢宝南一个,没有再抄送罗正阳。简短的邮件里只有一句话:“以后你的邮件,我都会认真看。”

    谢宝南盯着这句话,总觉得其中有些许深意。

    想起那几年从未被他打开过的邮件,就像是一个个被封存的心事。

    难道他都看过了吗?可她分明一一撤回了。

    谢宝南想不清楚,索性关上邮件,不再多想。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