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朱厚照,打造巅峰大明 > 第44章 真相大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厚照和郑天一被苗?押解着,以及一串的八虎,到了午门。

    午门的右面,有一排低矮的房子,朴实无华。

    但你不要看他低矮不显眼,就轻视他。这里,却是大明真正的中枢,是大明真正的权利中心所在——内阁班值之地。

    大明所有的政令,都要在这里草拟送入皇宫,然后皇上所有的圣旨政令,又都要送到这里被内阁审查同意,颁布全国。

    没有内阁递上去的政策,是不作数的政策;没有内阁属理的圣旨,是废纸一般的黄纸。

    一墙之隔,便是高高在上的皇权,与强大无比的臣权相互制衡。

    乃至从张居正开始,皇上已经可有可无,成为天下摩拜的虚无的象征;臣权掌控天下了。真正实现了大宋群臣梦寐以求的君子治国。

    而弘治一朝,君明臣贤,皇权和臣权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和平衡。

    当郑天一走到这里的时候,突然间攒够了一口中气,猛的来了一嗓子:“诸位内阁大人,太子有难,救驾啊——”

    就这一嗓子,吓了苗?一跳,冲着郑天一一句:“好小子,真机灵。”

    郑天一也耍起来无赖,嘿嘿一笑:“我是被逼的。”

    朱厚照当时也跳脚:“刘伯伯,李伯伯,赵伯伯,王伯伯,还有其他诸位伯伯,我父皇要打死我,赶快救我啊。”

    朱厚照真的急了,连伯伯都喊出来了。

    苗?看着这哥俩胡闹,也不阻止。押解的脚步也慢了。

    这些老太监,都是打小看着朱厚照长大的,视同儿子,也舍不得皇帝打的。

    只不过这次他真的玩大了,自己这些内侍还真没那么大的脸求情。

    在内阁办差的七个大学士闻听呼喊,当时呼啦啦的冲了出来,对着被捆绑的太子询问:“怎么回事?”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但现在怎么有长话的时间?

    朱厚照跳脚:“你们问问牟斌叔叔和王恕大爷就知道啦。我进去啦,我和我哥的生死就看各位大伯大爷的啦。要快啊。”

    得,这就把牟斌都卖了。大学士刘吉当时大急,看形势太子不妙。

    想救人,得知道首尾:“快快,快把牟斌请来。”

    刘建更是心急:“还考虑什么,骑马,实在不行,骑驴。”

    几个书办飞奔向锦衣卫衙门通知牟斌。

    看着惊动了大家,苗?笑着推了一把朱厚照:“你的小命保住了,但一顿打还是逃不过的。”

    然后看着变得神清气爽的郑天一:“不过你不要得意。你,死定了。”

    郑天一嘿嘿一笑:“只要太子不死,我死不了。”

    朱厚照很仗义的对郑天一道:“放心吧,哥,这次正好我还你一命。”

    苗?迷糊了,这话怎么说?刚想询问一下,何鼎从里面急匆匆的出来:“快点吧,再不快点,就火上浇油啦。”

    牟斌正在锦衣卫衙门里处理公文呢,一个内阁行走书办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牟大人不好啦,太子被苗?绑着进宫啦。太子午门向内阁求救,他说你知道原委。几个大学士紧急请您过去,说明情况,好一起进宫求情。”

    牟斌当时脑袋一晕:该来的还是来了,自己的死期到啦。就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就是没想到,自己是被太子卖了。

    好在早就有心理准备了,站起来,吩咐亲信锦衣卫:“去,回我家通知夫人,请为我布置灵堂,我不久就会回去啦。”

    这个书办当时大惊:“牟大人,这是为何?”

    牟斌一笑,淡然道:“不必多说,我们走吧。”

    牟斌到了内阁的时候,王恕也到了,就连已经退休,在京师荣养的老首辅,德高望重的刘俊都被抬来了。

    屋子里还有一个三宝局的监督太监也在。

    这是三宝局掌印太监何斌特意安排的,是来通报前因后果的。

    你们总得知道前因后果,才能对症下药把。

    独苗,什么都可做,但独苗啊,就是不能有个三长两短。这是原则,原则是不能突破的。

    牟斌一进来,大家立刻开始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是三宝局监督太监说明事情起因:“太子这段时间来,老是往外偷东西典当。今日皇上去东暖阁,发现东西丢失,追查下来,认为太子将宫中宝物偷出去典当换钱,赌博去了。当时震怒无比,才有了这档子事。”

    太子偷东西?这岂不是天大的奇闻啦。

    负责给太子教学的太子三师一个个羞愧的顿足捶胸。这叫什么事吗。堂堂一代大儒,被世间称颂最方正人品的几个老家伙,结果殚心竭虑的教导,却教导出一个做贼的学生来。

    做贼也就算了,还是一个赌徒。这以后还怎么出去见人啊。

    相对年轻的李东阳赶紧劝住了几位,就要一头撞死的老头,忙看向了牟斌:“太子说,这事你知道原委,你赶紧说说。”

    牟斌就坦然回答:“皇上曾经命我侦查太子最近行止。”

    得,这又牵扯出一个老爹不信儿子案。

    “你查出来什么?”

    牟斌道:“下官刚刚要查,太子主动上门,告诉了我殿下的所作所为,请我帮助隐瞒。所以下官就按照太子说法,上报了皇上。”

    首辅刘健就一捂脸。

    得,这又弄出个欺君罔上的案子。

    “实际情况是什么?”

    沈国光接话:“实际情况是,太子亲自体察灾民,看到灾民惨状而痛哭流涕。”

    这是好事啊。

    “他跑到顺天府,求本官定时开关难民营,放难民中的青壮入城自谋生路。”沈国光道。

    张懋接口:“又到我的军营,请行以工代赈,开挖疏浚京城护城河。”

    刘健闻听一拍手:“太子谏言正确,仁厚施行,这是天下之福。好事,好事啊。”

    徐傅不解:“是不是跑题啦,这和太子偷盗赌博有什么关系啊?”

    对啊,跑题了,跑题了。

    沈国光苦笑:“京师里,哪里容下那么多的难民讨生活?”

    张懋苦笑:“我的钱粮有限,又能安置多少劳力以工代赈?”

    王恕痛心疾首:“江浙千万百姓啼饥号寒,不解决烧柴问题,终将会酿成大乱。”

    这一点,所有的内阁成员都明白。也曾经为此日夜奔忙茶饭不思。就连皇上都为之病倒,但在病榻上,依旧念念不忘想解决办法。

    但这似乎还是和太子偷东西赌博无关啊。

    老刘俊气喘吁吁的打住:“这都什么时候啦,还扯那跑题的事,说关键。要不皇上盛怒时候,就来不急啦。”

    牟斌接口:“太子心急难民国事,更想为病重的父皇解忧。于是,凑错资金,开挖了西山,发现了煤矿。雇佣近万难民中青壮,开始烧制焦炭。”

    牟斌就最后揭开了谜底:“而这一切,都需要资金。然而,太子无资金,郑天一没本钱。没办法,只能太子偷盗皇宫物件,当出去凑集本金了。”

    得,几个师傅又要撞头了。

    自己辛辛苦苦教导太子,不见太子治国学业有成,却去从事贱业去了。这要传出去,还不贻笑大方啊。

    不活啦,不活啦。

    王恕纳闷:“不是说是郑天一开矿发明的焦炭吗?”

    牟斌苦笑:“他郑天一就是一个杂货铺老板,刚刚能养活自己和老娘,哪里有资本做那几十上百万的生意啊。

    就他那智商,怎么能及太子万一?

    这都是太子怕大家知道这是他亲自做的,大家会阻挠。所以,抓了一个郑天一顶缸的。

    再说了,诸位也不想想,西山,那是皇家猎场,太子气运龙脉所在,郑天一即便手眼通天,他敢上皇家地盘上开矿吗?”

    这么一说,大家明白了,虽然深恨太子从事贱业,但也为太子干冒这么大的责任,而为国解难,为国分忧而大欢喜。

    小不着调,这事做的,着调。

    沈国光兴奋的汇报:“城外灾民生计一下解决,再无卖儿卖女,还为顺天府节省了大量的粮食,为今年开春青黄不接时候,平抑物价起到了关键作业,使得京师太平无事。”

    这是大功。京师稳,则天下稳。

    王恕兴奋的汇报:“江浙千万难民,得到了及时运送过去的焦炭,再无啼饥号寒,活人无数,江浙大定。”

    江浙乃朝廷赋税根本,江浙定,则天下安。这是给朱厚照凑材料呢。

    老刘俊当时道:“郑天一,有功于国啊。”

    大家愣了一下,立刻明白了原委。对,把不着调的事,都推在郑天一脑袋上。这样一来,大家就可以给皇帝,给天下一个交代了。

    太子没有从事贱业。从事贱业的是商贾户籍地郑天一,那是他的本行。

    至于太子当书,那是为郑天一筹措的,是攘助郑天一的义举。

    这么解释,就全通了。

    小太子不是赌博胡闹,这是心忧社稷,尽孝父皇。这几乎就是大明的楷模榜样了。

    几个老师傅这时候,已经不再想着寻死觅活了。脸上都充满了与有荣焉的光。

    看看我们教出的太子,小小年纪,就能疼民救国,替父担当,这真是大忠,大孝,大智慧啊。

    一切都解释通了,那么太子为民偷盗皇宫,那是事急从权。

    最后牟斌总结:“事情就是这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诸位大学士,你们知道该怎么救太子——还有那个郑天一了吧。”

    七学士,一老臣毅然决定:“这一次,臣权,一定压迫皇权,为了救皇帝的独苗儿子,太子,未来的皇帝,拼了。”

    那还等什么,扣阕吧。

    一群人,抬着老刘俊,直奔午门,叩阙求见。结果却吃了一个闭门羹。

    弘治真的气坏了,恐怕大臣求情,所以紧闭午门,谁也不见。

    刘俊知道了,事情比大家想的要严重得多了。可别真把太子,这个大家未来膜拜的独苗给打出个好歹啊。

    怎么办?正在大家手足无措的时候,李东阳大吼一声:“待我击登闻鼓。”

    刘大夏撸胳膊挽袖子:“我去撞景阳钟,我们一定要救下太子,救下未来的治世能臣。”

    一时间,紫禁城景阳钟响,登闻鼓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