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东汉末年:我要当皇帝! > 第31章 召为议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180年的年末对刘宏来说真的很难熬,先是迫于无奈,在世家的逼迫下立何氏为后。

    然后,他发现他一直以来宠爱的美人王氏居然怀孕了,只是在何氏的诱骗下既不敢告诉他还要偷偷堕胎。

    怪不得那群世家这么急逼着他立后!

    这个蠢货!

    她知不知道那些大臣攻讦他的其中一条原因就是他只有刘辩一个孩子。

    刘宏恨死了王氏,决心在她把孩子生下来后就处理了她。

    这么愚蠢的妇人,怎么配抚养他的孩子?

    这个孩子还是给阿母抚养吧。

    希望能养出一个类父的孩子。

    这些年他要做什么那些大臣都一直在阻拦,一直跟他唱反调。

    刘宏都打算摆烂了,他觉得自己是斗不过这群世家了。

    还不如享受享受生活,多活几年,在这期间养好儿子,让儿子接着和这些世家斗。

    在这个时候知道檀石槐的死讯,刘宏真是久旱逢甘霖,吃饭都要多吃几碗。

    这可是从桓帝时就开始侵扰大汉的鲜卑大汗!

    桓帝无可奈何的存在!

    在他刘宏的手里被解决了!

    这岂不是说明他比桓帝强多了!

    刘宏觉得自己又能再坚持几个月了,花园子先不修了,我要再和这些世家接着斗。

    对于帮自己解决难题的刘安和公孙瓒二人,刘宏也产生了很大的好感。

    和官场上那些老油条相比,他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敢为了国家不顾安危的热血少年。

    若大汉官员能多几个如这两人一般的忠贞之士,他又何至于如此辛苦。

    刘宏当时就想这么大的功劳,高低不得封个郡守当当。

    但是这两人年龄都太小了,公孙瓒二十三,刘安更是还没有加冠,这样的人怎么能当两千石呢?

    在很多领域,年龄小是一种优势,但绝对不包括官场。

    最后,刘宏封公孙瓒为辽西郡长史,加封关内侯,刘安召为议郎,加封关内侯。

    先过渡几年,再封郡守吧。

    至于陶谦,这不是他的分内之事吗?

    好吧,其实是陶谦这种背后出毒计,躺着赚功劳的行为完美的符合了刘宏心中丑恶的利己主义的士人形象。

    所以在没有人提的情况下,刘宏“理所当然”的把陶谦忽略了。

    任命到达的时候,正好是新年,公孙瓒回家了,刘备、刘安以及几个亲信一起围在一起吃火锅。

    汉代已经有了火锅,把铜锅放在火架上一直烤,然后在里面烫肉片、蔬菜,而刘备喜欢叫其“咕噜锅”,因为锅一直在咕噜咕噜。

    这时候也有了肉酱、豆酱之类的酱,所以除了味道略不如现代,其实热闹的氛围真的没差。

    而且古代的羊肉真的好香。

    “子和,汝要去雒阳当议郎了,太好啦。”刘备高兴的说。

    周围的几人也纷纷贺喜。

    议郎是光禄勋的属官,而且是很特殊的属官。

    首先俸禄最高,秩六百石。

    其次,光禄勋掌宫殿门户宿卫,兼侍从皇帝左右,宫中宿卫、侍从、传达诸官皆隶属之。

    因此光禄勋手下的郎官多要负责轮流值班,守卫皇宫。

    而议郎不用轮班值卫,事情很清闲,还可以参与议政,指陈得失,为皇帝近臣。

    于是议郎多选任耆儒名士、高级官吏来当,是一个跳板,一般当几年就会放出去当两千石。

    至于到底需要几年,就看你的关系有多硬了。

    比如曹操,现在应该也是议郎,历史上过几年就被放出去当济北相了。

    因此,这是一个很出名的“前途远大”的“很适合士人”的官职。

    至于长史掌管兵马,又是在辽西,公孙瓒的快乐老家,估计也是打着让公孙瓒攒攒政绩,以后好升任两千石的主意。

    由此可见刘宏应该是很看中他和公孙瓒,还考虑了他们不同的特点,规划了不同的发展路线。

    看来,檀石槐的死真的让他很高兴。

    不,不仅是刘宏,应该说檀石槐的死让大汉所有人都很高兴。

    现在刘备这些人看他的眼神无意中都带了几分崇拜,大概有点像对待民族英雄的意思。

    这就是名气的好处呀。

    刘安露出微笑,在咕噜咕噜的锅边与众人一起享受新年的热闹与温馨。

    光和四年,新年快乐!

    至于为什么没人关注关内侯,当然是因为在刘宏的明码标价下,这个爵位只要五百金就能得到,早就已经没了最初的荣耀。

    不过不要白不要,省到就是赚到!

    光和四年,181年,刘安先和众人一同回了涿县。

    他有一件事要同阿父商量,他想把他们这一支“认祖归宗”,重新归到中山刘氏下。

    刘安有意想把幽州作为他日后的根基,因为时下乡党情节严重,连自己乡人都不支持你,外地人就更难支持你了。

    因此孙坚、曹操、袁术、公孙瓒都是在自己老家附近起家,至于袁绍,那完全是位置被袁术占了。

    而且袁氏四世三公,故吏满天下,招牌打出来了在哪里都一样,所以才来了河北这边起家。

    刘备是一开始资本太差,等他稍微有点样子的时候,老家早就被人占了,无奈之下只能四处漂泊。

    但是因为三互法的原因,他以后很难名正言顺的成为幽州刺史、乃至于州牧。

    这时候刘安就想到了诸葛亮的“神操作”了。

    历史上诸葛亮看中建宁人李恢,想任命他为建宁太守,为了不违反“三互法”,便想了一个妙招:

    他让李恢把家人全部迁入汉中,然后把李恢的籍贯改成汉中,如此,“汉中人”李恢担任建宁太守,便是正当的任职了。

    所以,刘安如果现在“认祖归宗”,把籍贯改为中山,那他就不是幽州人了,以后当幽州刺史也很合理吧。

    就算不合理,他也可以通过“钞能力”让刘宏觉得合理。

    刘常现在已经把刘安看作家族兴旺的希望,对此自然无有不从。

    而中山刘氏看好刘安的未来,当然乐意接受他们的“认祖归宗”,还帮忙找关系帮他们改籍贯。

    于是181年,刘安已经变成了一个崭新的“中山人”,带着董云前往雒阳赴任。

    刘备也因为籍贯改了,成功凭借战功升任涿县县尉,陈式老实可靠就留下给刘备当帮手。

    至于张飞和程进则充当侍卫跟着刘安一起前往雒阳。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