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东汉末年:我要当皇帝! > 第64章 董卓废帝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董卓很委屈,他本来就是袁隗选的背锅侠,你袁绍不说帮我,怎么还反对我呢?

    还是说袁氏不仅想让他董卓当替死鬼,还想把自己袁氏塑造成清清白白,不知情的大汉忠臣?

    这太过分了吧!

    他董卓何时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董卓愤怒的拔出佩刀,怒吼道:

    “竖子!天下的事都是我来决定,我今日要行废立之事,谁敢不从?

    汝是要试试我的刀是否锋利吗?”

    袁绍也勃然大怒,你董卓不过袁氏的一条狗,也敢杀我?

    于是拔出佩刀,针锋相对。

    “天下豪杰,也不是只有您董公一位!

    我的刀也未尝不利!”

    见到如此剑拔弩张的画面,满座的公卿都有些被吓到,同时他们也懵了。

    董卓几乎没有在雒阳的势力,但是却初来乍到就要行废立之事,这种脑子大概是活不到现在的,更别说成为司空了。

    所以这些朝堂上的老狐狸一看就知道董卓是被别人推出来的替罪羊。

    而真正的背后黑手毫无疑问就是董卓的故主——袁隗。

    但是袁绍这么一闹,不少人又开始疑惑。

    难道,和袁氏没关系?

    恰好在此时,袁绍说道:

    “这种大事,应当和太傅商议。”

    董卓就纳了闷了,这就是袁隗自己设的局,还商议什么?

    但是这种私下交易不好明说,董卓就直接说道:

    “废立之事不必和太傅商议。”

    袁绍不再说话,横刀长揖,转身离席。

    背对众人,袁绍嘴角微扬,他当然知道此事不必和袁隗商议。

    但是他去意已决,不问一下,怎么能证明他袁绍“不知内情”,事后又“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呢?

    叔父不仁,就别怪小侄不义,踩着你上位了。

    当日,袁绍悬挂符节于上东门,表示自己辞官了,随后逃往冀州。

    袁绍离开后,董卓小小的尴尬了一下,又厚着脸皮重新问道:

    “当今天子懦弱不堪,不可为君主。

    今日我要效仿伊尹、霍光旧事,改立陈留王为帝。

    谁支持,谁反对?”

    随后董卓又补充道:

    “当初霍光废立天子的时候,田延年持剑站在一旁才得以实行。

    今日也是如此,谁敢反对,就军法处置。”

    满座公卿都骇然,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同意,汉贼一个。

    不同意,冤魂一个。

    所以,只能沉默了。

    就在这时,一个伟岸的身影站了出来。

    正是尚书卢植,他怒斥董卓:

    “过去太甲被立为天子却不贤明,昌邑王犯下千余条的罪过,所以才有废立之事。

    如今陛下尚且年幼,行为上又无失德之处,汝怎么能像霍光那样行事?”

    董卓当场就想杀了卢植立威,但被蔡邕等人给劝住了,于是只免除了卢植的官职。

    尚书卢植反抗都差点被杀,其他人更不敢说话了。

    于是见公卿们不再有反对的声音,董卓就把刚刚达成的“共识”上报给袁隗。

    经过刚刚袁绍拔刀一事,公卿们这时还怀有一丝希望,那就是袁隗不知道董卓的狼子野心,能够劝阻。

    但众人到底还是失望了,不一会儿,袁隗的回复是——按大家商议的结果来!

    好吧,你们两个果然是一伙的!

    既然和众人意见“达成一致”,为了避免迟则生变,董卓决定立刻行事。

    于是,中平六年(189)九月初一,刚到雒阳还不到三日的董卓将群臣召集于崇德前殿,当众废帝。

    这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

    董卓一个在中央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威望和势力的边郡武将,连自己的军队都没带进雒阳,却在两天半内废立皇帝。

    这是何等壮举!

    天下无论是士人还是百姓都议论纷纷,虽然不是什么好名声,但董卓确实名扬天下了。

    刘安这边也收到了消息。

    众人自然是大骂董贼,尤其是刘备,作为汉室宗亲,更是仇视董卓这样的乱臣贼子。

    不过董卓这时候其实还没有释放天性,他还在努力的做个好人,想融入士人阶级。

    于是不久之后,刘安收到了来自董卓任命他为幽州牧的任命。

    州牧那可是袁氏都不舍得给的,还是董卓大气。

    有了州牧的身份,刘安终于能够理直气壮来处理幽州内政。

    刘安暂时还不想动公孙瓒的势力,如今汉室威严尚存,出头太早会被群殴。

    于是辽西郡往东刘安都不打算动,等诸侯讨董之后再说。

    首先安排是自己的亲人,刘常、刘平、刘备,这些人无论能力如何,都要安排上太守。

    第一是忠诚度高。

    第二就是一个老大如果连自己手足至亲都不信任,都要防备,那他还能信任自己的下属吗?

    就算这个老大自己说他信,他的下属估计都不信。

    能力不够不是问题,大不了派个得力的长史辅助。

    刘平经验最浅,刘安就让他担任涿郡太守,田豫为长史辅助,刘氏在涿郡的影响力最强,管起来比较方便。

    刘备和公孙瓒关系最好,能力也强,刘安便让他担任辽西太守,关羽为长史。

    这样刘备管着公孙瓒的老窝也不会让公孙瓒反应过度,能够作为刘安势力和公孙瓒势力的缓冲。

    辽西郡往西是右北平郡,太守为刘政,和刘安关系还不错,暂时保留。

    右北平往西是渔阳郡,本来是刘常任太守,但是刘安计划以后可能会动鲜于氏的铁,以及王氏、田氏的盐。

    那得罪人的事还是让外人做吧。

    所以改任护乌桓司马阎柔为渔阳太守,鲜于辅还是护乌桓校尉,加任刘安的从事。

    历史上阎柔做护乌桓校尉时能够背刺自己的好朋友乌桓、鲜卑。

    那到时候对鲜于氏、田氏的家族下手应该也能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渔阳郡往西是广阳郡,幽州治所蓟县就在此处,于是刘安任命刘常为广阳太守。

    广阳往西是上谷郡,刘安安排程进为上谷郡太守,简雍为长史。

    程进其实能力不够,但他是元老,是最先跟着刘安的人,就必须优待。

    阎柔都成了太守却不升程进,程进会不满的。

    一个势力可以重视才能,让有才的人上位,但不能对方什么都没做就让对方压在元老头上。

    就像如果你能力平平,但有幸进入了一个发展很好的公司,这个公司很快上市,按资历你本来应该升职,但是空降领导。

    这个领导没关系、家里也没资本,也没给公司带来益处。

    就单纯因为比你聪明,比你有能力就比你位置高,你说你服不服,下面的人服不服?

    而简雍能力要强一些,又和程进关系比较好,做长史正好。

    幽州最右侧是代郡,和并州接壤,情况有些复杂,刘安便任刘基做太守。

    刘基也算自己人,又曾经当过太守,比较有经验,然后让贾穆做长史跟着刘基学习经验。

    高顺和张飞都担任骑都尉,刘安以董贼执政,天下恐有变故让他们先各招募两千士卒操练着。

    这些是精兵,其他的等到时候以讨董为由再招募吧。

    要不然招募的士兵太多就太显眼了。

    感谢董卓,众人都升官了,所以虽然众人还是口称董贼,但到底是不怎么骂了。

    因为这段时间的董卓是真的挺靠谱的。

    升任太尉,招募大量士人到自己的手下,还帮助之前在党锢之祸中被捕遇害的党人平反。

    俨然和之前行废立之事的霸道模样不同,于是众人进入观望状态。

    刘安这边刚刚收到并州牧的任命,雒阳那边董卓和袁隗的战斗已经正式打响。

    董卓要噬主!

    他要让袁隗知道,自己不是狗!

    他是一匹来自西北的狼!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