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东汉末年:我要当皇帝! > 第107章 董卓之死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十月十七,久病的天子终于痊愈,为了庆祝,定于十月二十在未央殿举办朝会,文武百官皆要到场。

    自然也包括宿在长安城外的太师董卓。

    二十日清晨,董卓在少妻刘氏的服侍下穿上朝服,突然一个婢女失手将热水洒在董卓身上。

    董卓大怒:

    “你这婢子是怎么做事的?来人,拉下去杖毙。”

    刘氏一边劝慰,一边小心的试探:

    “婢女也是无心,往日都好好的,也不知为何今日出了纰漏。

    或许是今日夫君运道不好。

    不如夫君今日便不去了吧,左右不过是为了庆祝陛下病愈,也并无大事,在家陪着妾身可好?”

    董卓不悦的瞪了刘氏一眼。

    之前他的妻子病逝,他求娶皇甫规的少妻不成,便从宗室里随意选了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娘为妻。

    本来看刘氏颇为温顺体贴,他也就给了几分好脸色,没想到这刘氏竟管到他头上了。

    “分明是你这妇人治家不严,偏来怪罪到我身上!

    还有朝堂大事,岂是你一个妇人可以妄议的?!

    不是还有备用的衣服吗?替我换上。”

    “妾知错,还请夫君恕罪。”

    刘氏低着头,眼神晦暗不明,她是刘岱安插在董卓身边的内应。

    王允刺董一事虽然隐秘,但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各有各的消息路子,因此知道此事的也不在少数。

    而且虽然全天下的人都恨不得董卓去死,但是对于各方诸侯而言,他们心里还是希望董卓能活着的。

    而且最好多活几年。

    因为只有董卓活着,他们才能继续“名正言顺”的割据一方。

    不过这种事不能明说,他们更不能将王允刺董一事直接告诉董卓。

    这无异于与天下士人为敌。

    所以众人心照不宣的选择了暗示。

    第一个出手的是汉中的张鲁。

    他如今在汉中过着半割据的皇帝日子,自然不希望董卓死了皇帝小儿掌权。

    因此前几日,便有天师道的道士将“吕”字写在布条上,缝在衣服上,穿着衣服在闹市行走。

    一边走一边唱“千里草”的童谣。

    这已经提示的够明显了。

    缝在布条上的“吕”,就是吕布。

    童谣的意思是要董卓死,所以此举的意思就是吕布要杀董卓。

    当时有人将此事禀告给董卓,但董卓只是命下属处死那个道士,完全没明白其中的深意。

    刘岱不知道在背后骂了董卓多少次蠢货,但也没办法,只能接着提示。

    刘岱给刘氏下达指令:在董卓参加朝会这天想办法阻挠董卓参加朝会。

    于是刘氏安排了那个失手泼洒水的婢女。

    本想以此劝阻董卓,但没想到董卓不仅不听劝,还训斥了自己一顿。

    刘氏能怎么办,作为一个妇人,她哪里能反抗董卓的意愿,因此只能替董卓换好衣物,目送董卓离开。

    董卓坐上自己的专属车辇。

    大车的四周都有金饰装饰,而上方是黑色的华盖,盖上的弓头为龙爪模样,看上去金碧辉煌,豪奢极了。

    董卓看着黑色的盖子,喃喃自语道:

    “若还是青色的就好了。”

    一开始这车辇的华盖是青色的。

    但按照古制,皇太子的车才能用青盖。

    所以当时董卓这车又被人们叫做“竿摩车”,意为“和天子形制差不多的车子”。

    董卓之心,路人皆知也。

    不过也没冤枉董卓。

    董卓本就是在关中独揽大权久了,生出了莽贼的心思,这才想用这青盖来试探那些大臣的态度。

    一开始大臣并没有激烈的反抗,但是后来六月的时候长安发生了地震。

    那些大臣可算找到机会了,都纷纷上书说这是董卓逾制造成的,那个“竿摩车”非常不妥当。

    必须赶快换掉!

    面对群臣的逼迫,董卓也只能无奈的把车辇上面的青盖换成了皂盖,不过盖子上的龙爪弓头董卓却不肯换了。

    那是他最后的倔强!

    莽贼精神永不灭!

    随着车辇四周的景色不断变乱,董卓来到了长安城外,吕布早已候在此处,董卓便邀其和自己共乘车辇。

    说实话,董卓不太喜欢吕布。

    此人太过狂妄肆意,对他也不够尊敬。

    但是董卓还是信任吕布的。

    虽然吕布背叛了丁原,可丁原不过是故主。

    他董卓还背叛了旧主袁隗呢。

    而他和吕布除了君臣之别,还有父子之情。

    在以孝治国的大汉,董卓不觉得吕布会背叛自己。

    简单和吕布寒暄两句,看着四周长安的街道,董卓皱紧眉头。

    长安的街道可以用一个字形容——“乱”。

    乱糟糟的路面,乱糟糟的人流,配上灰败的景象,哪有半分都城的繁华。

    这一切仿佛都在讽刺他董卓失败的治理。

    董卓耳边似乎又响起那首诅咒他“不得好死”的童谣。

    于是脸色越发难看起来。

    一旁的吕布本就有些心虚,见董卓面色难看,更是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

    莫非,是董卓知道了什么?!

    吕布想起来前几日背着布条在闹市行走的道士,心中越发惴惴不安。

    小心的试探道:

    “义父,何故如此闷闷不乐?

    若是有什么忧心之处大可告诉布,布愿为义父赴汤蹈火!”

    告诉你有什么用,你一个武夫难道还懂治国?

    董卓转过头看向吕布,心头不屑,面上却露出笑意。

    “无事,不过是想起家中的蠢妇人罢了。”

    吕布刚要松一口气,就听见董卓疑惑的问:

    “奉先为何大汗淋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