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东汉末年:我要当皇帝! > 第206章 体贴的杨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袁术有心反驳袁绍,并希望联合袁绍建立袁氏王朝,只是不知从何处驳斥,便将杨弘叫来。

    他现在发现,杨弘比起阎象说话不知道讨喜多少,更难得的是,条理清晰,又不是一味地奉承他。

    更像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事件,因此袁术便愈发喜欢带其在身边,时常问询。

    “我欲联合本初共商大计,不知慎微觉得此事是否可行?”

    袁术的眼眸很亮,满是期待,跃跃欲试之情写在了脸上。

    杨弘是向来不会驳斥君上的,他深谙人性,君便是君,臣便是臣。

    君上只想要一条好驱使的狗,若是有臣子看不清形势,欲成为管教君的“父”,那是要吃大亏的。

    比如阎象,本来是袁术最信任的外臣,但是现在却被他取代。

    他才不会犯和对方一样的错。

    “袁本初之计,欲立新君与刘子和分庭抗礼,看似大有可为,实则却有诸多不足。

    其人选为东昏刘氏,前汉梁孝王之后,论血脉姻亲甚至还不如那中山靖王之后,怕也是因其世掌宗正而择之。”

    刘宏为孝章皇帝刘?氐男?铮??昂核菰次?⒕盎实壑?映ど扯ㄍ趿醴⒑笠帷

    中山靖王刘胜与刘发同为孝景皇帝之子,乃是兄弟。

    而梁孝王与孝景皇帝是兄弟,这又远了一层。

    “且不必提如今三公九卿皆在邺城,那小儿乃是百官廷议选出,比起我等私自推选,效力要强上不少。

    便先说已有冀州天子在前,我等若是另择新君,血脉姻亲远不如今上这位,那与造反何异?”

    要说论血脉姻亲,本应选河间孝王刘开的子嗣安平王刘续的后裔。

    但奈何黄巾之乱时,刘宏担心那些士人选人来代替自己。

    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同年九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诛杀刘续,安平国也除国。

    刘续之事并非个例,加之地域限制,所以如今袁绍身边也确实没有合适的人选,这才选了世掌宗正的东昏刘氏。

    听杨弘点出了人选的不足,袁术乐的直点头。

    他就是不服,那些刘姓的人凭什么那般好运,无论远近亲疏,只要有个刘姓,便有机会当上皇帝。

    反观他袁术,操劳半生,依旧离那个位置可望而不可及。

    可恶至极!

    “且当今天下,唯刘与袁,此时此刻,乃是不进则退之时!

    与其选一位名分不正的新君,倒不如破釜沉舟,建立袁氏新朝。”

    “是极!是极!慎微此言真知灼见,甚合我意!

    不如我修书一封寄予本初,阐明厉害,邀其共建新朝。”

    杨弘虽然是根据袁术的意愿在给袁术画饼,但是终究看的比较透彻。

    他知道建立新朝后,袁术一定会迎来各种大小势力的围剿。

    这是必然需要的过程,是阵痛,但只要能坚持两三年,那袁氏新朝便算确立了名分。

    一旦定下名分,那日后便可与汉室南北相对,端看哪家的君主更会治国罢了。

    而袁术虽然本人不行,但是他又不在意实权,只要那尊位和名头,正是个“垂拱之治”的“明”君。

    而作为对方最器重的下属,能担起政务重担的怕也只有自己了。

    杨弘盘算着,大觉此事可为,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挺过最开始的反扑。

    既如此,便需要广结盟友。

    袁绍作为袁氏子,是最有可能与袁术共建袁氏新朝之人。

    若只因为两人之间的私人恩怨便放弃这个有力帮手,未免也太过可惜。

    再说了,那些恩怨都是少时旧事,又不是什么弑父杀妻的不共戴天之仇,何必耿耿于怀。

    见袁术写完,杨弘想查看一下。

    “明公可否让弘一观?”

    “自然可以。”

    袁术也怕自己有不妥当之处,让袁绍揪住,于是将信交给杨弘。

    杨弘看去,一开始还是好的,言辞恳切,道出二人同出袁氏,理应携手共进。

    然后紧接着下方就指出了袁绍欲另立新君的不足。

    此处言辞可以再委婉些。

    接下来是建立新朝之事,杨弘盯着其中一句,眉头紧皱。

    “明公,我觉得此举不妥。”

    “何处?”袁术凑近一看,奇道:

    “哪里不妥?

    这天子之位只有一个,自然是我为天子,他为太子。

    若不是顾及他,本来我都想立峰儿为太子的。”

    你天子,你儿子太子,袁绍得是多大一个冤种,才会帮你俩打天下。

    杨弘组织了语言,另辟蹊径:

    “明公,如此岂不是乱了纲礼伦常?敢问日后太子登基,下任太子为谁?

    袁本初之子还是明公之子?”

    说到这里,袁术得意一笑:

    “这点慎微不必担心,袁绍比我年长,待他一死,我便改立峰儿为太子。”

    妙啊!妙啊!

    不愧是你,袁术!

    杨弘一时被袁术的想法惊到,不知该说什么好。

    沉默良久方才说道:

    “自古以来,何时有过弟终兄及之事?

    明公此举,莫不是逼那袁本初行暗杀之术?

    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呢?若是百密一疏,岂不是功亏一篑!”

    杨弘觉得他要是袁绍,估计杀疯了都。

    “那慎微觉得,该如何是好呢?”

    “天子之位只有一个,那便先不设,明公与袁本初一同称王。

    日后小事自行决断,大事需共同商讨,待新朝稳固之后,再由朝臣共举新君。”

    不患寡而患不均,无论谁当天子,另一方都有可能直接罢工。

    所以只有把天子之位高悬作为诱饵去引诱,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但袁术却犯了难,往日他可以自己糊弄自己,到了如今,饶是他自视颇高,却也知道一件事。

    那些士人名士,可都是更支持袁绍的呀。

    如此一来,他岂不是在给他人作嫁衣裳。

    不妥不妥。

    “袁绍此人攻于心计,善于笼络他人,若是日后朝臣共举,只怕我并无优势。”

    杨弘却笑笑:

    “此一时彼一时,此时大业未成,自然是以才干为重,但一旦功成,则情况不同。

    相比袁本初的外宽内忌,想来还是如明公这般豪迈任侠,宽容大度之人更受朝臣推崇。”

    士人现在选择袁绍是因为他够聪明,能够在争霸中胜出,但是等都胜出了,那自然还是蠢人更好糊弄。

    更别提袁术还是一个“垂拱而治”的圣天子,如何能不受士人欢喜呢?

    袁术一听,只觉很有道理,他自然是比袁绍那个小心眼要大度的多。

    “慎微高见,确是如此,那便由你删改润色,之后我再抄录便是。”

    到底是自己的字迹,更显诚意。

    “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