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夏芷橙还没反应过来,梦境在这时开始急速剥离,刹那间,她再次回到现实,睁眼依旧是黄泥堆成的砖瓦。
四处看,依旧是家徒四壁。
夏芷橙无奈地叹了口气,也许是方才那个梦的缘故,她的心竟奇迹般地定了许多。
既来之则安之,不就是重新开始嘛,说不定小妹妹说的没错,她真的是个福星,能让这可怜的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呢!
暗暗为自己打了口气后,夏芷橙终于振作精神。
眼下一大家子空荡荡的,娘亲彭氏为了贴补家用日日出去给人浆洗缝补衣裳,弟弟夏梓雨也到了开蒙的年纪,但因家里穷得啷当响,他只能早出晚归,在学堂围墙外靠捡公子少爷们丢弃的废纸废墨来识文断字。
有时还去武馆外看教习师傅打拳,再偷偷用脑子记了来,等到回家的时候,再在院子里一招一式磕磕绊绊地学。
光是看着原主记忆中有些暗淡褪色的画面,夏芷橙就有些哀伤,若没有庄明霞,她这弟弟也该是衣食无忧快乐安康的小公子。
哎。
默然一声叹息,她正想收拾收拾屋子,院外却突然传来一阵响动。
夏芷橙忙放下手里的活,出门一看,正望见夏梓雨被人推推搡搡着走在小道上,后头戳着他脊梁骨骂的,看打扮像是附近学堂的夫子。
等走近了,夫子用力将人推到了夏芷橙跟前,鼻子里冷哼一声:“原来是你的弟弟,怪不得!”
夏芷橙将夏梓雨护到身后,抬头看向来人:“先生何意?”
夫子一捋胡须,嗤笑道:“没钱就别来学堂蹭课,猫儿狗儿似的藏在学堂外头,就是个小偷!”
一听这话,夏梓雨卯足了劲要往外冲,却被夏芷橙牢牢按住,她知道在有根深蒂固偏见的人眼里,任何反驳都是苍白的,还不如不费口舌。
夫子见状,越发口无遮拦起来:“也别怪老夫说话难听,恕我直言,学堂不欢迎你们一家人。”
“凭什么?!”夏梓雨还是忍不住质问道。
“凭什么?”夫子一脸正气凛然,“就凭你那做错事被休弃的娘,还有你这克夫的扫把星姐姐!这城里谁不知道,你姐姐做的是给死人敛容的活计,我看你们这家人的气运,多半就是断在她这双不干净的手里——”
“我呸!”听到这,夏梓雨终于忍无可忍地挣开了夏芷橙的阻拦,气冲冲地跳到了夫子跟前,“什么狗屁礼义廉耻!你这个伪君子,不许说我阿姐,给我滚出去!!”
“小雨——”
少年像只认准了死理的小牛犊,狠狠地朝着夫子撞过去。夫子猛一踉跄,自觉颜面无存,用力一振衣袖,愤然离去。
夏梓雨抱着阿姐的袖子停在原地,想是气得狠了,仍在哼哧喘着粗气。
“……阿姐,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入学堂!”片刻后,他定了定神,沉脸赌咒。
夏芷橙算是活了两辈子,深知读书的重要性,闻言不悦看向他。
夏梓雨一张小脸上却满是坚定,他生来硬骨,却实在年少,这才有了骨子里透出的自强和自卑。
姐弟俩一时无言,过了许久,夏梓雨突然垂下头,用力捏紧拳头:“都怪他,这一切全都怪他!”
夏芷橙知道他说的是夏东海,又见少年眼中藏不住的恨意,片刻后,有些惆怅地在弟弟瘦弱的肩膀上按了按。
感受到姐姐送来的安慰,夏梓雨这才晃了晃脑袋,勉强挤出一个笑,又把毛茸茸的脑袋挤到夏芷橙手心里蹭了蹭,眼神有些湿漉。
“对不起阿姐,方才你被我吓到了吧,我不是故意要在你面前发脾气的……”
夏芷橙看着他,不自觉地又想起被自己救下的小女孩,心也跟着柔软了起来。
她轻轻地拍打着夏梓雨的后背,直到把人哄睡着抱上了床,才稍作歇息。
她坐在床边,静静盯着残烛出神。
方才那夫子骂得虽难听,却不无道理。
石海城以渔村起家,民风淳朴,却对死生之事讳莫如深。
而原主恰好就是令所有人都退避三舍的入殓师。无论是出海遇难的,还是横尸街头、暴毙家中的,只要一小吊铜钱,她就会背着小箱子奔波各处为逝者敛容。
明明是积阴德的事,在众人眼中却成了天大的晦气。
原主为了养活家小,只能走这条险道,这是她能找到,来钱最多最快的路子。
夏芷橙一番考量,觉得依照原主的经历,再找别的活也只会遭人冷眼,替人敛容虽不吉利,但毕竟来钱稳定。
只是单靠稳定收入勉强维持生计是不够的,要让一家人脱离苦日子,还得要更多的钱。
她一思考的时候眼睛就爱乱转,正好一阵风吹过,吹动了彭氏缝补完挂在屋檐下的旧衣裳。
衣裳虽然陈旧,但是打在上面的补丁无一例外都被彭氏用精美的刺绣遮住,远远一看,不显破旧,反而有种和谐的美感。
夏芷橙的思绪一路飘远,她想起在现代很多人会给自己逝去的亲人置办精美的衣裳,用来送逝者风光体面地走最后一程。
石海城的百姓似乎没有这个风俗,或许民风使然,但不流行却不代表人们不需要。
就像石海城的人讨厌原主,却依然默许她作为敛容师而存在。
想到这,夏芷橙眼神一亮,寻到商机后,她立马叫来屋里的彭氏,让她帮着用针线在布衣上绣上些象征往生极乐的梵文和图样。
彭氏的女红十分出挑,没一会儿就领会了夏芷橙的意思,完成了一件像模像样的成品。
“对,就是这样!娘,您太厉害了!”
夏芷橙由衷地赞叹,立马削了两杆竹子扎成一个简易的衣架,大大方方地将衣裳挂了起来。
彭氏被她夸得脸热,连年病弱的面上笑意浅淡。
入夜,夏芷橙点着原主留下的账册,发现还有些余钱可以调动,于是咬咬牙,直接在家门口开了家铺子。
她知道自己的“名气”约摸整个石海城的人都知道,于是不遮不掩堂堂正正地门前挂上了一个书着“夏”字的白纸灯笼,又将彭氏连夜赶制出的寿衣一件件挂起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