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三国:你说我是曹操的私生子? > 第89章 扫大马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他们这些人,想要成名绝非易事,只能在杀场上冲锋陷阵,用武力去闯出一片天,这条路很是艰难凶险。

    可是,多数人还是平庸的资质,没有像关羽和张飞那样的初始武力。

    大汉时期的知识,基本上就是完全垄断的,全靠那些大的私塾和学院传授。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机会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后的结果只有贫民更贫,贵族越来越壮大,最后导致贵族的野心雄起,开始相互斗争,引发乱世。

    擦欧日建立的精英书院,招收的学生也有很多是流民,白天他们去农田工作,让自己的孩子们去接受教育,晚上回来,也能在学院上课。

    当然,曹恒也是明白这些流民,其实不了解知识的重要性,很多人甚至觉得学习是剥夺他们休息的时间,是在变相压迫他们,当然这些。全被曹恒给无视了。

    因为他相信,一旦他们开始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在自身有所改变。肯定会感受到学习的好处,慢慢地,就不会再有这种怨言,甚至还会感激自己,因为是他曹恒让他们脱离了贱民的群体,跻身到了知识分子的行列。

    所以曹恒立下规矩,强制性地规定,晚上他们必须要上课,不然就不能住到曹恒提供的宿舍中,继续流放当流民。

    于是,享受到这种安定生活的流民,便不想再过苦难的日子。不想吃了这顿没下顿。即使心中有不满,也都不会离开这里,遵守着曹恒定下的制度。

    之所以曹恒要赵云负责此事,是因为他在曹操的军营里是一名。

    当然曹恒自己比赵云名气还响,但是为了避嫌,他就不亲自出面做这件事。

    而且做先生这事也比较麻烦,需要比较沉稳的性格和耐心,而他恰恰最缺的就是这个。

    赵云如果做了学院的武术老师,这好处可是大大的有。

    以后培养出来的人,都是他的弟子,说不定都是曹军未来的大将,大将是什么概念?那可都是统领千军万马的人物,一人拥有一支军队,在曹军中,像曹恒这种领军三千人的大将比较少见,而大多数都是领军在二万至三万人的。如果是名将,诸如夏侯??⒌湮ず托碇睿?疃嗍绷炀?纱镂逋蛑?唷

    设想一下,如果赵云教导出这样的大将几十人,那会如何?

    光凭师徒这层关系,赵云以后的人脉就会不得了,足以有翻天覆地的能力。

    但是归根到底,赵云是曹恒的人,最终受益的还会是他。

    接下来说说华佗和福伯。

    他俩一个是曹恒的管家,一个是他的挚友。

    让华佗去教流民一些基本的医术和一些关键时刻的急救措施。

    曹恒想着,到时候让他们部分人直接跟在羽翎军的队伍后面,起到后勤保障的作用。

    而福伯最主要则是教授流民一些基本的礼仪和做人的道理。

    其实也就是变相的洗脑,让他们去感恩曹恒对他们的知遇之恩,这样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心里有个概念,他们始终是欠曹恒一个人情。

    虽然他们现在是流民,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他们哪天不会凤凰腾达。

    曹恒还招了一些许昌的读书人来到这里,作为辅导员和一些附属课程的老师。曹恒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凭借他们的学问,教这些流民们认字读书。同时,他还发下话来,他们教这些流民,有不懂得直接问自己。如果他们教的好了,曹恒还会给他们个一官半职。听闻这个消息,他们教书的积极性立马就被调动起来了。

    这些读书人,大多也是寒门出身。本身根本就没有接触到曹恒这等大佬的机会,现在可以有机会得到他的教导,一个个都挤破头要过来,毕竟大汉为官的机会真是太难得了!

    这可是一步登天的良机,谁不想捡天上掉的馅饼?

    由此一来,他们一个个教书都尽心尽责,教到生气的时候还会拿出小鞭子抽打,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鞭子不管用,而且容易坏o所以他们研发了戒尺这个神器。

    曹恒看到他们发明了戒尺,不禁有些惊讶。当他听着流民们每天连绵不绝的惨叫声时,也是感到一阵好笑与欣慰。

    现在曹恒为了让流民们更快的识字,设立的了一门最基础的学科一拼音。这个东西易学上手,他先把拼音交给了老师们,然后再让其教给那些流民们。虽然拼音对他们来说很新颖,但确实好用,容易上手,他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更有甚者还没日没夜地研究起来,最后,福伯仅仅用了一周就完全掌握了,然后又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让所有的读书人都会熟练运用拼音了。

    看到他们这个进度,曹恒感到十分惊叹,然后又对他们考核了一番,发现他们是真的完全掌握了之后,他不禁一阵汗颜,想想前世自己当初学这东西尽用了两年的时间,真是感到难以启齿。

    除了推广拼音之外,他还干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对造纸技术的推广。

    这样一旦有更多人学习了这门技术,那么他以后就能更快的获得新的纸张,增加自己的报纸的数量,让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报纸,从而在媒体上,获得绝对的主动权。

    曹恒清楚地记得,《三国义》上曾写到,一直到了晋朝,造纸术传到长江流域,依赖着那里丰富的造纸原料才产生比较好的纸张,才得到了普遍的推广。

    而事实上,正是因为蔡伦的出现,纸张在晋朝才得以优化普及,导致文化飞速发展,这才间接导致了隋朝科举制的产生与推行,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由于曹恒的出现,这些事情都被提前了,到时候说不定就没蔡伦这人什么事了。

    曹恒传授他们造纸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院初期,他希望所有的流民手上都有一本教科书,以便他们更好的学习知识。

    在一些人掌握了造纸技术后,他便大量的投入生产。

    曹恒看着一叠叠厚厚的白纸张,心中很是宽慰。

    他要靠着这些纸为他老父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还要用这些纸印出更多的报纸,让其成为无形中杀敌的利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