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三国:你说我是曹操的私生子? > 第124章 废除举孝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守孝的时间越长,表示越孝顺。

    有的人为了彰显自己,直接会在父母的坟旁边,建造一个小房子,住在里面,而且一住就是十多年。

    守孝的时候往往有很多的禁忌,比如不能豪华奢侈,不能同房等等。

    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人,皆是感动不已。

    但是后来这人为官以后,大家却发现,他竟然有好多个孩子?

    那么问题就来了,十多年的守孝,哪来那么多孩子?

    难道是大风刮来的么?

    所以这个制度,一听就是漏洞百出?完全是个笑话。

    “这?”

    曹操听了儿子的话,觉得也有道理,一时拿不定主意。

    他推行的一向是唯才是用,不管你什么出生,什么背景,只要有才干,你就上?你有多大能力,我提供多大的舞台?

    他其实内心也觉得这个举孝廉制度有点费,如果光是孝顺,即便是白痴,也让他为官么?这特么就太荒谬了?

    但是他又不知道应该如何去修改这个制度?

    此时郭嘉站了出来,给了曹老板台阶下。

    “不知曹恒公子,有何想法?”

    他对于曹恒,完全是折服,或者说有些崇拜。

    对方的点子层出不穷,总是给人以焕然一新,刮目相看的感觉。

    “呵呵?我的意思可以废除这个制度,改为每年每月增设几天时间,让当朝为官的人,可以休息回家探亲,去陪一陪家里的老人,去探望他们一番,这样应该会更好?”

    “至于选拔人才,还是推行我的科举制度,和我父亲的唯才是举比较好!”

    经过曹恒三番五次的推荐,曹操终于落实了科举制度。

    既然科举考试的制度已经确定了,那么下面就要进行详细的工作了。

    科举考试的题目,总共进行几轮,其中还有笔试和面试。

    科举过后,再进行官职的分配工作等。

    除此之外,曹恒还增加了一种小吏的考试。

    说白了,就是类似于公务员的考试。

    这种考试相对科举来说,要简单一些,其实最主要针对的就是

    —些工匠?

    他们可以通过考试,成为某个领域的官员。

    打比方工匠,就可以成为掌管专门术工的官员;铁匠,就可以成为专门管理炼金的官员。

    他们都是多年的熟练工,对这些行业都有足够的见解,不会出现外行人指挥内行人的情况。

    而外行人只会内行人,恰恰是非常致命和危险的。

    “你们听说了么?今日起,我们也有机会做官了?”

    “这么重要的消息,我肯定知道啊?真是没想到,做了一辈子的木匠,终于有机会翻身了?”

    “可我怕自己不行?”

    “有什么不行的?我们都是干了十多年的人了,再说了去考试,又没有什么坏处!万一过了呢?”

    “肯定没问题,听说考试不是很难,只要是对自己的专业行业有足够的了解,能识字?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就能为官?”

    “嗯?看来以后不能再出去玩了,有空要多看看曹恒公子的那本管理学的书了?不然的话,真的没有前途了?”

    精英学院的工程学院,现在每晚都重复着这些同样的话题。曹操从曹恒的话中,得到了启发。

    开始想尽办法提升工匠们的社会地位,现在正是改革刚刚起步之时,那些工人们听到了利好消息之后,皆是兴奋不已。

    这个时代,工匠们绝对是社会最底层的存在,甚至不如耕种的农民。

    但现在,他们有了重获新生的机会?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正式成为大汉的官员。

    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岂能错过?

    如果真的通过了考试,变成了官员,那可是真的光宗耀祖了?所以这时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很多人更是日以继夜的拼命学习,参加考试,成为官员。

    虽然这些官员只是一些基层的官员,但是总是为官了,不是么

    曹恒的这种制度,对其他地区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你们知道么,听说许昌那边,现在有种新的制度,我们这种手艺人有机会当官?”

    “你说的是不是真的?居然有这种好事?”

    “是真的,只要有足够的能力,能识字,就能报考?”

    “那么好?要不我们几个组队去试试?”

    “既然如此,我们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考试吧?”

    “嗯,为了我们的前途,值得去冒险?走一个?”

    于是,无数的工匠们开始从江东和荆州迁移,大批的来到许昌和洛阳等大城市,哪怕刘备和孙策出台了各种让利政策阻挡,也是徒劳无功。

    而坐拥蜀中的刘璋,流失的人才则是更多。

    刘璋刚被曹操以皇帝的名义封为义薄侯,对孟德没有多少敌意,所以他没有禁止报纸流通。

    他底下的一些谋士则是好意劝告,不能让报纸再这么流通下去了,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必须要马上严令禁止。

    刘璋虽然表面上开始禁止报纸的流通,但是对于私底下偷看报纸的人,也懒得去管。

    但是刘备和他却完全不同,这段时间荆州地区大量的工匠流失,已经让他心存很大的危机感。

    某天,他们弟兄三人和诸葛亮还有庞统在一起议事。

    “两位军师,现在又已经有不少工匠流向曹操那边,你们有何对策?”

    对于现在的情况,玄德感到十分苦恼?

    虽然他在民间口碑不错,也很受百姓的爱戴,但是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这些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面对曹恒那边的新政策和制度,还是有不少人投奔了过去?

    虽然目前过去的,还只是一些地位比较低的工匠,但是长此以往,肯定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曹孟德,这次也真是大胆?”

    孔明此时大声赞道。

    “他竟然改祖宗留下来的制度?”

    “呵呵?不过他这么做,肯定会受到士族的不满?违背祖制,肯定要受到惩罚?”

    “现在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我们可以暗中联络各大士族,趁机对其发难?”

    “如果顺利的话,到时说不定可以引起曹操内部的分化?”

    “我很赞同孔明的说法?”

    庞统出来附和道。

    “曹操新推出的科举制度,是对士族一个巨大的打击?本来他们掌控着权利,现在却要让这些卑微低贱的工匠和农民做官,他们的内心岂会甘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